微信订阅号

收藏热线
0595-28252888
18065388683
 
首页 » 评论摘录 » 华人德:诗才与书艺——记契...
 

华人德:诗才与书艺——记契友王乃钦

发布日期:2014-09-24      作者:王乃钦      浏览次数:11941
  十多年前的一个寒夜,王乃钦君来吴门到我家访晤,挑灯抵掌而谈,十分投机。认识后,因沧浪书社年会和苏州泉州两地书法交流,多次会面,成为契友。其间曾一起到山东邹城,顶着骄阳,在崎岖的山岗上寻访北朝摩崖刻经;曾在严冬同登黄山,滴水成冰,雾淞似雪,云烟四起,空谷幽寂,社友十余人策杖在琼林玉树下穿行,真有无上清凉之感;曾在泉州谒蔡忠惠公祠,瞻遗像,扪巨碑,到洛阳桥上听潮声,浴海风,振衣长啸;曾在太湖之滨散步,水静如镜,天碧如洗,皓月凌空,清露湿衣,见一切空明,疑受洞庭君之邀,而置身于三万顷琉璃世界。想古代李白桃园之会,苏东坡赤壁之游,其情致兴会,不能过于此也。 

  乃钦君喜豪饮,见景生情,感事抒怀,常常口占高咏,诗作多即兴而成,才思敏捷,辞意超迈,而又清新自然,饶有情趣。其诗名长期为书名所掩,实其诗才胜于书艺。用心苦、见孤诣的是其书法。临池四五十载,祖二王,宗鲁公,以宋四家为宾友,并上追汉魏,引碑版以入行草,刊落形迹,自出机杼,故论者往往不知其书之所出。尝自云:“拙不必藏,亦不必见。有心则貌拙而实巧,巧则多营,多营则是有所得而失随之,究之得不偿失。”又云:“笔墨性情,皆以人之性情为本。是则理性情者,书之首务。”其书法天真烂漫,不刻意雕凿,平淡中见虚灵简远。有此境界,非仅从笔墨技巧上用功就能得来。更须从字外求之。

摘自《中国书法》2011年第11期



  ●华人德,1947年生,江苏无锡人,毕业于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文学学士。苏州大学图书馆参考特藏部主任、研究馆员、博士生导师。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书法家协会隶书委员会副主任、苏州市书法家协会主席、中国沧浪书社成员。中国图书馆学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作品参加全国第一、二、三、六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览,全国第三、四届书法篆刻展览等,获全国第二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大奖。曾担任全国第四届书学讨论会论文评审委员、全国书法学术奖评审委员会副秘书长。发表、出版书法论文、著作数十种。2008年、2009年,又两度主持书法史讲坛。 

  编著有《中国书法全集·三国两晋南北朝墓志卷》、《中国书法史·两汉卷》、《兰亭论集》、《六朝书法》、《中国历代人物图像集》等,发表学术论文四十余篇。著作获“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理论奖”(2002年)“第六届国家图书奖”(《中国书法史》七卷本,2004年)。编著获“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编辑出版奖”(与白谦慎合得,2002年)。又获“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教育奖一等奖”(2006年),第四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获艺术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