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订阅号

收藏热线
0595-28252888
18065388683
 
首页 » 书画评论摘录 » 陈祥耀教授《喆盦合集》读后
 

陈祥耀教授《喆盦合集》读后

发布日期:2015-05-12      作者:李少园      浏览次数:3177

  福建师大著名教授陈祥耀先生是福建省诗坛元老,少时即有诗名,被泉郡诗学名家誉为泉州才子。今年,教授以八十高龄,集自十九岁始至今部分诗作付梓。作为学生,我们既庆祝师尊八十大寿,又祝贺《喆盦合集》的出版。学习大作,启迪良多。

  ”六十年间万首诗,不能十一亦随宜",他引用陆游诗句对自己的创作做了总结。尽管所选只及全部精神产品的十分之一,但首首均为精品。正如"自序"中言,"自为诗,则最宗杜陵香山放翁之诗史风范",读后直觉六十年间的时代风云,犹如历史长卷, 一一在眼前重视。这是一部活脱脱的断代诗史,于中可以窥见时代大舞台上大风浪、大变革的投影,更可以仰察一位正直真诚的知识分子,在时代浪潮中起落的人生轨迹和复杂的心路历程。

  一、"五洲万事一灯前"

  广博的学识,开阔的视野和对"诗家圣哲"们的遵崇,使诗人的巨椽,涉猎极其广泛。举凡古今中外、文理史哲、家国兴亡、兴观群怨,以至山河壮丽、诗坛评章,"五洲万事",都在"意园"书斋那一灯如豆的书案前闪现;初解放由衷的欢歌,新长征鼓起的激情,下放德化山村的无奈,文革种种怪事的困惑,国家民族经历的诸多事件所激起内心的一波波涟漪,都留下真实的痕迹。"我曾历览东西史"〈《埃及女皇行》〉、"拘牵史迹何为乎"

  《十字军东征》〉,早在21岁时,他就遍阅中外史籍,并形成自己独特的进步史观,为以后的学术研究打下深厚的根基。涉世之初,便写下了不少"讽世忧民"的篇章,其中有关心民癀的《花农曲》,有吊古讽今的《读屈赋》。而最震撼人心的则是长达124 言的宏篇钜制《抗敌行》。这篇歌行体的力作,以饱满的爱国激情,控诉日寇铁骑蹂躏中华圣土的罪行,历述我举国军民气壮山河的抗敌英雄气慨和辉煌战功,也隐约地指摘当局面对日寇的仓皇失据和"空掷"南京的失策无能。先生写作时一腔义愤,"竭两昼夜以为之",故全诗大气磅礴,酣畅淋漓,一气呵成,动人心魄。该诗一经刊登在泉州报章,便不胫而走,旋即为上海大公报所转载,发挥了宣传抗日的"鼓与呼"的战斗作用。抗战胜利,国统区一片歌舞升平假象。这时诗人在《重抵上海》一诗中写道:

  人自憧憧天愦愦,承平消息费思量。

  人自昏昏,我自昭昭。诗人清醒地预见到在昏昏愦愦的腐败政权的背后,潜伏着深刻的社会矛盾和内战危机。通过民族战争战火的洗礼,诗人的思想随着时代的脚步,进一步成熟了。

  战后,诗人有机会东渡登上宝岛台湾,留下一首歌行《吊郑延平王》:"鲲身鹿耳几力战,红毛碧眼驱之奔","只手擎天兼辟地,残山剩氷系中原"。表达了对高举义旗、驱荷复土的郑成功的无限景仰,体现了诗人深厚高昂的民族感情。

  二、"不作神州袖手人"与"忤俗熙丰坡老性"

  一介书生,秉承儒家文化的优秀传统,耿介正直,襟怀坦荡,具有强烈的人格魅力,这就是陈祥耀的人生写照。

  首先,他追求进步,服膺真理。建国初期,党和政府漆旧新,他由衷地歌颂新政权、讴歌新生活。在1950年的《感事》中写道:

  民主奠宏规,言路辟疆宇。群策与群力,中兴此支柱。

  从人民政府的种种新气象中,他看到了中华民族中兴的希望和理想。在长期的文艺实践中,他准确地把握了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的实质,从而热情地歌唱道:人民哺育为人民,群怨兴观体察真。活水源头多汲取,波洪笔底自无垠。一九八二年,党中央拨乱反正,全国人民高举邓小平旗帜, 掀起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新长征高潮。诗人"心情舒畅",意气风发,写下热情洋溢的《高擎赤帜起雄风》佳作:……"数栽阴霾力扫驱,中兴气象日昭苏"。……"刍荛献句原堪笑,不作神州袖手人"。"不作神州袖手人",表达了诗人投身火热的四化建设高潮的可贵的高昂热情。

  他一方面宣扬真理,奉献热情,美其所应美;同时又嫉恶如仇,敢言直谏,刺其所应剌,。他难以容忍阳光下的阴影,必欲吐之而后快。诚如在《八旬》一诗中表白的那样: 忏俗熙丰坡老性,昌诗宝历杜陵心。不緘金口平生愿,此愿犹然寄望深。谦称"忤俗",其实是不甘随波逐流、人云亦云。"不缄金口",其实是为人民事业负责,敢说真话。为人,应秉持仕途起落时苏东坡的耿直个性;为诗,则应契合变乱时杜甫的爱民仁心。"没有监督的权力就意味着腐败。"当他面对社会上的腐败现象,深感忧虑,便大声疾呼:

  持久失监督,从中窥破绽。权大畏忌微,便宜在巧宦。阳奉付阴违,美績变为赝。《反思〉》为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想"的"兑现",这针砭时弊的"金口",不但不能缄闭,而且还应"寄"予"厚望"。

  由于具备过人的胆识,他的诗常常迸发出超前的真知灼见。写于新世纪初的百言大作《杞忧》,可视作是对现代化社会诸多重大弊病的警示录,对威胁人类生存的公害的忧思曲。诗中列举了诸如人口日繁、生态失衡、过度开发、民风不敦等"负面"现象,进而呼吁道:

  利害知忧患,节制盍先行。地球同寄籍,保持大家庭。

  接着,他对当前文艺界的功利和浮燥深表忧虑,对文艺界某些人自我放纵、人欲横流的堕落、倒退现象揶揄嘲讽: 文艺半沉沦,描摹嗜猥亵。袒露或浑身,欲迈狂榛列。

  三、"吾诗为今诗,借用古人言"

  在《吾诗》一诗中,陈教授深刻地阐明了传统诗歌的形式和内容的辩证关系。尽管形式是"古人言",但作为今人之诗,他所"仰尊"的是杜甫、白居易等现实主义"贤哲"们的教诲: "歌诗今为时而作",应该"古中见今"、"古为今用"。经过六十年的辛勤耕耘,他古今律绝都取得丰硕成果,饮誉诗坛,尤其是古风、歌行,更臻化境。且看写于1957年的《反思》。

  变化事固然,得失非一贯。

  鲁或不登道,桔或成枳践。

  历史情复杂,真知难独擅。

  条件看具体,哲语如常谚。

  机械执成说,所惧同先验。

  诗中有论题、有论证、有论据,既论述严密又有生动比喻, 在严格的格律定式中,能如此流畅纯熟地表述复杂的哲理玄机,没有深厚的功力焉能办到。更可贵的是在讽喻诗中,他既是非分明,敢于亮出观点,又做到游刃有余,亦庄亦谐。在六十年代大搞所谓"破旧立新"的思想运动时,他忧愤地写道:

  破易立难是杞忧,如今破字欲当头。

  闭门坐等人来破,胆吊心提不自休。

  在林彪煽起所谓"活学活用,立竿见影"的个人崇拜时,他又大胆地提出异义。

  虔诚一念能成佛,面壁多年枉费功。

  见影立竿非妄想,有人历历证神通。

  似乎是信笔写来,却活画出特定历史条件下,知识分子的特定境遇和复杂心情,令读者在不禁发出会心一笑之后,加深了对往日错误政策的认识。

  四、沉郁远奥的艺术风格

  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陈教授形成了自己沉郁远奥的诗歌风格。究其原因有三:首先,他自觉地遵循杜甫白居易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即所谓"不磨诗史笔,易世此朝宗。"(序言),以中国历史上爱国知识分子所共有的忧患意识,正视现实,预见到社会矛盾所隐伏的危机,并以"春秋史笔",勇敢如实地加以揭示,这就是他在《世事》一诗中"徙曲突愁先见"诗句所表达的深沉忧虑。其次,他具有过人的识见,能以锐利的眼光,发人所未发。如对敢于跨越时代局限的儒学革新家李贽,他提出了见解独特的评价:

  敢非旧孔求新孔,不薄真儒恶腐儒。

  今见离经能卫道,同归原自有殊途。

  诗妙在不但揭示李贽虽云"离经",实为"卫道"的本质, 还深刻地指出,古今也可能"殊途""同归",历史现象往往有惊人的相似之处。联系陈教授《吾诗》中自信地说:"古中不见今, 诗也复诗存?"我们不能不为其见识和胆略而折服。

  正由于意识的超前,往往不为世人所理解,甚至还可能受到压抑或伤害,故而有"忤俗"的寂寞和"作史当朝难直笔"的历史慨叹。"言有所抑,情不能酣,笔不能健"(序言)。爱之深而言之切,满腔"痛切"忠言,而又难以畅达,沉郁远奥之风格,或由此形成矣。

  2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