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订阅号

收藏热线
0595-28252888
18065388683
 
 
【微读】杨绛:钱钟书是怎样做读书笔记的
  • 【微读】杨绛:钱钟书是怎样做读书笔记的
  • 许多人说,钱钟书记忆力特强,过目不忘。他本人却并不以为自己有那么“神”。他只是好读书,肯下功夫,不仅读,还做笔记;不仅读一遍两遍,还会读三遍四遍,笔记上不断地添补。所以他读的书虽然很多,也不易遗忘。
  • [2015-06-26](点击627)
【微读】黄永玉谈沈从文
  • 【微读】黄永玉谈沈从文
  • 从文表叔满屋满床的画册书本,并以大字报的形式把参考用的纸条条和画页都粘在墙上。他容忍世界上最?苏的客人的马拉松访问,尤其仿佛深怕他们告辞,时间越长,越热情越精神的劲头使我不解,因为和我对待生熟朋友的情况竟如此相似。
  • [2015-06-25](点击595)
【微读】读白蕉晚年书法赋文手稿有感
  • 【微读】读白蕉晚年书法赋文手稿有感
  • 20世纪50年代中期,白蕉先生被卷入反“右”风暴,被打入另类。人人之避之不及,社会关系日益孤独。然而,白蕉先生经过一段时间平静下来,并不气馁。摆脱社会上迎来送往的局面,更有时间安下心来,做一些对自己对后人有益的工作。在以后短短的十年里,用心写出了《怎样临帖》、《书法问题讲话》(一、二、三讲)及现今发现的书法赋文手稿等。
  • [2015-06-24](点击551)
【微读】小品大技:明式家具三十三种榫卯结构
  • 【微读】小品大技:明式家具三十三种榫卯结构
  • 榫卯(sǔn mǎo),是在两个木构件上所采用的一种凹凸结合的连接方式。凸出部分叫榫(或榫头);凹进部分叫卯(或榫眼、榫槽),榫和卯咬合,起到连接作用。这是中国古代建筑、家具及其它木制器械的主要结构方式。榫卯是木件之间多与少、高与低、长与短之间的巧妙组合,可有效地限制木件向各个方向的扭动,若使用得当,两块木结构之间就能严密扣合,达到“天衣无缝”的程度。它是古代木匠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工匠手艺的高低,通过榫卯的结构就能清楚的反映出来。
  • [2015-06-23](点击724)
【民风民俗】古人如何过端午节?
  • 【民风民俗】古人如何过端午节?
  •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每至端午节之际,古人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以防蚊虫。在荆楚之地,人们用菖蒲、艾叶、石榴花、蒜头、龙船花编织成人形,称作“艾人”或“艾虎”,悬挂在家门口,祈祷消除毒灾。自此,形成人们于端午节在大门上挂艾人的风俗。
  • [2015-06-19](点击471)
【微读】大道之道——赖少其绘画艺术
  • 【微读】大道之道——赖少其绘画艺术
  • 赖少其是20世纪中国画坛上极为罕见的、具有全面修养的艺术家,他在诗文、版画、书法、篆刻任何一个方面的成就都可以载入当代艺术史册。
  • [2015-06-09](点击532)
【微读】草圣张芝
  • 【微读】草圣张芝
  • 张芝的草书能在东汉桓帝、灵帝年间脱颖而出,他的墨迹为世人所宝,寸纸不遗,他被后人尊称为“草圣”,这与他高蹈的操守、持久的定力,与他的刻苦磨砺和与他出身的家庭密不可分。后世对张芝的草书评价极高,然而史料中有关张芝的记载却不多。欲解读张芝的书法艺术,不得不先了解一下他的家世。
  • [2015-06-08](点击575)
【微读】陈传席:我们这一代的书法
  • 【微读】陈传席:我们这一代的书法
  • 他是艺术史论研究方面的专家,常常语出惊人。那么,在这位敢讲真话的学者与批评家眼中,关于当今书法生存的种种现象以及相关审美、批评等问题,又有着怎样不同的答案呢?
  • [2015-06-08](点击761)
【微读】饶宗颐:中国梦当有文化作为
  • 【微读】饶宗颐:中国梦当有文化作为
  • 21世纪是我们国家踏上文化复兴的新时代。我们既要放开心胸,也要反求诸己,才能在文化上有一番“大作为”,不断靠近古人所言“天人争挽留”的理想境界,这就是中国梦的文化之力与文化作为。
  • [2015-06-06](点击520)
【微读】伞到底是谁发明的
  • 【微读】伞到底是谁发明的
  • 眼下,随着雨水的渐多和一阵阵热浪袭来,街头打伞的人也渐渐多了起来。伞,如今乃寻常之物,种类样式可谓五花八门。那么,古人是何时开始使用伞的?伞到底是鲁班的妻子云氏发明的还是女娲发明的?伞这种用具为什么在中国古代被视为地位尊卑的象征?比如,皇帝出行用“黄罗伞”,“三公九卿”用一种叫“皂盖”的黑伞……
  • [2015-06-04](点击835)
【微读】关良与齐白石互赠画作初考
  • 【微读】关良与齐白石互赠画作初考
  • 在北京画院所藏的2000余件齐白石作品和图稿、印章、文献及齐白石收藏的书画中,有四件关良赠予齐白石的画作。关良与齐白石,两位20世纪中国的艺术大家曾有过一段情意浓浓的交往,而作为这两位忘年之交的见证,如今竟有画作存世,确属难得。
  • [2015-06-03](点击559)
【微读】关于印坛巨擘赵叔孺先生
  • 【微读】关于印坛巨擘赵叔孺先生
  • 赵叔孺是一位全能型的贵族艺术家,也许他没有吴昌硕那样的显赫,但是一位可以不断让我们去开掘的书画篆刻鉴定大家。赵叔孺于艺事几乎无所不窥,从先秦至清末,淹博通达,而于篆刻用力最勤,成就最著。所作神凝气静,渊雅闳正,其成就开整饬一派,在当时与吴昌硕并称,同为近代印坛巨擘,有评者云:“悲庵家法得真传,壁垒能争缶老研。”
  • [2015-06-02](点击590)
【微读】从历代《婴戏图》看古代儿童怎么玩
  • 【微读】从历代《婴戏图》看古代儿童怎么玩
  • 古代,这种题材被称为“婴戏图”。名为“婴”,实际是“孩”。画面上的儿童或玩耍,或嬉戏,千姿百态,妙趣横生。还有和生肖图案、各种吉祥器物、儿童游戏结合的。象征着多子多福,生活美满。百多个幼童济济一堂的画面,则寓意着连生贵子、五子登科、百子千孙的意味。
  • [2015-05-31](点击1431)
【微读】民国女画家的风月与才情
  • 【微读】民国女画家的风月与才情
  • 从潘玉良到方君璧,到关紫兰,再到唐蕴玉、陆小曼等人,她们或求学法国,或拜师日本,都在各自的艺术体系里形成了具有开创意义的绘画风格,为民国美术的多元性和丰富性注入了活力。
  • [2015-05-29](点击781)
【微读】赵之谦刻印二三事
【微读】艺术家自画像的起源:“看,这就是我”
  • 【微读】艺术家自画像的起源:“看,这就是我”
  • 在显而易见中寻觅隐匿,可以激发沉睡在我们身体里最原始的猎捕直觉和嗅觉。如埃德加·爱伦·坡那封遗失的信中所言:真实,其实就在我们眼皮底下,我们看不见它,却正是因为它太明显。哪怕一点细小的遮掩就足以让我们寻它不见。
  • [2015-05-26](点击552)
【漫话泉州】寻访泉州名人读书处
  • 【漫话泉州】寻访泉州名人读书处
  • “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自古以来,泉州就是海滨邹鲁,文人辈出,读书之风盛行。在历史上,泉州的一些名人都有自己喜欢的读书环境,或高山中,或深巷里……本期民间就探寻泉州名人的读书处,让我们缅怀古人的好学之风,同时也拾起书本,做个好读之人。
  • [2015-05-24](点击939)
【微读】曾国藩论交友礼仪:八交 九不交
【微读】悲鸿先生谈书法:书之美在德在情
  • 【微读】悲鸿先生谈书法:书之美在德在情
  • 天下有简单之事,而为愚人制成复杂,愈久愈失去益远者,中国书法其一端已。中国书法造端象形,与画同源,故有美观。演进而简,其性不失。厥后变成抽象之体,遂有如音乐之美。点画使转,几同金石铿锵。人同此心,会心千古。抒情悉达,不减晤谈。故贤者乐此不疲,责学成课,自童而老不倦。嗜者耽玩,至废寝食。自汉末迄今几两千年,耗人精神不可胜教。昔为中国独有、东传日本,亦多成癖。变本加厉,其道大昌。倘其中无物,何能迷惑千百年‘上智下愚’,如此其久且远哉?
  • [2015-05-23](点击687)
【书画知识】私人收藏字画久 如何保管是关键
 «上一页   1   2   …   9   10   11   12   13   …   14   15   下一页»   共286条/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