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订阅号

收藏热线
0595-28252888
13489850000
 
 

陈敬聪:见证泉州——基础设施变迁篇(四)

发布日期:2015-03-12      作者:陈敬聪       浏览次数:424
核心提示:运行中的城东污水处理厂(陈敬聪 2012年12月)  泉州污水处理厂建设  改革开放以前,对于不少居住在老城区的市民而言,污水
 
运行中的城东污水处理厂(陈敬聪 2012年12月)

 

  泉州污水处理厂建设

 

  改革开放以前,对于不少居住在老城区的市民而言,污水横流、蝇虫肆虐曾是困扰他们日常生活的一个难题。近几年来,泉州市加快城市污水排放治理进程,中心城区已建成宝洲、北峰和城东三大城市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项目,正在建设的还有东海污水处理厂。截至2010年,泉州市中心市区日设计污水处理规模已达到26.5万吨。目前,泉州市及各县(市、区)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污水处理厂有12家。随着城市“毛细血管”的扩张和“微循环”的改善,那些一度困扰着城市居民的“顽疾”也将随之消除。
 

 

 

  运行中的宝洲污水处理厂(陈敬聪 2012年12月)


  过去,泉州城市排水雨污合流,工业和生活污水均未经处理,直接排入内河沟里(詹秋冰 1970年3月)

 

  ————————————————


  泉州市区北渠水利工程

 

  泉州市区北渠被喻为“生命渠”,担负着泉州市农业灌溉、城市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和市区卫生冲污用水以及防洪排涝等重任,日供应量20万吨,是我市市区重要的水源工程,也是惠安及湄洲湾南岸地区主要的供水通道。

 

  泉州市区北渠水利工程新貌(陈敬聪 2012年4月)


  “文革”中用“人海战术”修建泉州市区北渠水利工程(黄百宁 1976年7月)

 

  ————————————————


  晋江下游防洪堤

 

  晋江是福建省第三大江河。过去由于晋江下游地势低洼,经常发生洪潮灾害。新中国成立后,泉州市先后于1955~1956年、1959~1960年分两期着手治理晋江,兴建晋江下游防洪工程。2007年4月,泉州市实施晋江下游防洪岸线整治加固续建工程(金潘丰泽段)。该项目的实施,极大地提高防洪抗灾能力,使中心市区整体防洪标准达到百年一遇,彻底解决长期困扰沿江两岸的洪涝灾害,而且为全市带来重大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晋江下游防洪堤新貌(陈敬聪 2012年5月)

  洪水来袭时抗洪队伍上晋江下游防洪堤抗洪护堤(晋江下游防洪堤管理处 196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