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以此文,纪念万维生老先生!
“一片红”的故事
2009年10月31日,在香港举行的2009年秋季邮票拍卖会上,其中一枚面值仅8分的著名邮票《全国山河一片红》以368万港元(约合人民币418万余元)的天价成交,刷新了中国单枚邮票拍卖最高价的成交世界记录震撼全球,成为19世纪以来的世界第二高价珍邮。美国单张错体邮票以百万美元拍卖价,创下全球第一高价邮票的纪录。再度掀起广大群众对邮票的高度重视,引发集邮爱好者的收藏投资热潮!当日,我国著名邮票设计家万维生先生从香港电话连线笔者,透露了一些当场情景:此事勾起笔者的回忆。
笔者有幸在2003年新春参与了万维生邮票艺术馆的布馆工作,也同万先生一道将这套世人久仰而且身价不凡的“全国山河一片红”邮票第一、第二、第三稿手稿嵌入玻璃墙内。身旁的万维生夫人林珍年女士也十分激动,对笔者说,她也是第一次看到三幅“一片红”手稿摆放一起。面对“一片红”手稿,万维生娓娓道来……
邮票《全国山河一片红》
“万维生邮票艺术馆”坐落在古城泉州市刺桐东路,在这座建筑面积3500多平方米的艺术馆的第二层是陈列万维生从北京带来的邮票、邮票画、手稿等作品,正门“前言”的背后玻璃墙内嵌入的“一片红”手稿依次为一、二、三稿,在浅蓝色衬纸上,“一片红”是展厅最受人注目的展框,也是陈列万维生邮票作品捐给家乡人民的主展厅。当天,公安部门特地请四位保安人员为手稿站岗。
“因为关于这套手稿传说N多,作为《全国山河一片红》邮票作品的作者,我曾表示会在适当的时间,面对实物叙述一下这枚许多人感兴趣的邮票故事,以正视听。我曾一再表示这作品是我邮票创作作品之一,但不是我的代表作。”万维生对笔者说起(全国山河一片红)三度易稿都是胸前戴着像章、高举毛主席语录、扛着语录牌的工农兵在一片红旗下游行人场面。这三张手稿都是1968年先后画成,并是为庆祝全国2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革命委员会”(除台湾省外)成立而创作的。人们通常把第二次手稿未发行的标有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全面胜利万岁”邮票,俗称“大一片红”,也猜测尚有“全国山河一片红”第一稿。在那特定年代,第一稿一直由作者本人收藏,从未公开“露面”,第一手稿为横构图右方约2/3主要是毛泽东主席平身挥手图像,不是误传的毛主席和林彪的画像。被误传有毛泽东和林彪在一起的那一张是另一套邮票,是拟为纪念中共“九大”纪念邮票画稿。第一手稿除了当时主管人员代表和作者万维生本人外,谁也没有见过,一直密封。
第一手稿的出现可谓无心插柳,意外发现。万维生说,那时一边画“一片红”,一边参观大批判,“一片红”邮票哪一天发行本人也不知道,是发行后几天有了问题才知道。邮票设计人员都“投笔从农”去当了农民,“文革”之后万先生才返回京城。若干年后,一次在整理画稿时,无意在一卷苏联的绘画作品里发现这幅“一片红”,本人明白这幅画稿分量。长期以来从不向外界透漏这一发现。多少年来首都许多报刊请“一片红”作者出来澄清“一片红”的种种猜测,万先生始终保持沉默。就连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到他家拍摄,当时编导想拍“一片红”画稿,也被万先生婉言谢绝。
万维生“一片红”记事封三件
关于“一片红”这套邮票,在国内刚开始提到它时,显得很神秘,实际上海外早就做了大量宣传报道。最早是在“文革”后不久,曾听人说,在美国拍卖,一枚新中国邮票卖到2500美元,随后香港也举搥高价拍卖过“一片红”邮票,以后国内也开始炒作了。1989年在北京,一次拍卖会“一片红”被拍卖到1万元人民币。在场的《人民日报》记者还对购买者进行专访,这位购买者回答:有了这枚邮票,等于提高了自己邮票收藏档次,就像拥有一部“奔驰轿车。”前几年集邮热时,全国四处拍卖邮品,后来演变到每次邮票拍卖会,若见没有这枚邮票,就像是缺少档次似的,主办方都想方设法去借一枚,来“走穴”进行操行作为亮点,从此,“豪票”一说传遍邮界,连不集邮的人也有所闻。
说起“一片红”画稿时,万维生介绍:“接受《全国山河一片红》的邮票设计任务,不像以往要开介绍信到一个单位去征求意见,也没有和我一起研究画的内容。决定把这个任务分配给我,大概是前面画过类似的题材,在这之前与同事合作画过一套关于党的九次代表大会邮票,不知什么原因这套邮票后来没有发行。《全国山河一片红》邮票与设计党代会邮票任务一样重要,因此接受任务后就投入紧张工作。希望纪念重大事件的邮票能及时配合形势,最好能在各省都宣布成立革命委员会时,便能发行。”设计这套邮票是在震天锣鼓声中进行的,画的内容就是门外的场面。这个场面万维生很熟悉,他每天上下班都要经过东西长安街和天安门。画草图时他在画板上画一阵,又跑到门外站着看看,再进屋作画。因为内容重要,场面又非常大,画游行队伍要有许多人。游行队伍抬着毛主席像,手里高举毛主席像,自然会想到把毛主席“搬进”邮票。游行队伍实际上都是各省的报喜队,不能只画一个工人,要工农兵一起上,还要有红卫兵。
第一手稿的产生,是因为当前考虑到题目大、场面大,于是选用60毫米×40毫米的大票图稿。因为当时主管发行与印刷的同志都靠边站,无人再给提供用什么票形,于是自己决定画什么,用什么原型。第一稿是在目睹“文革”的现实情景而连夜画成的。但交稿后不久有了批复,没有否定所选题材,但要求修改,口头转达上级部门不同意用毛主席画像。
遵照军代表传达意见,万维生又连夜加班创作了第二稿。这次他考虑到要“工农兵”一起上,又要有热烈的游行队伍和红卫兵队伍,场面要大,规模要大,仍选用60毫米×40毫米的大票图稿。画完之后,当时邮电部军管会觉得应该没问题了。为了争取时间与邮电厂当权人决定先制版上机器打印样送审,这将毛泽东像换成了祖国地图。第二次画稿邮电部和军代表上报主管部门审核,几天后军代表找万维生传达上级意见。
当时听说是周恩来总经理亲自审核后,批了四个字“贪大求全”,对主题并不否定。再一次完成画稿时,万维生只好将面积、人物、场所缩小,票型由原横形票改为30毫米×40毫米竖形票。
邮票面积缩小了,游行的人和红旗也减少了,原来红旗的内容很多,也删掉了,只用了两三天时间便交出《全国山河一片红》,这就是《全国山河一片红》的第三稿。经上级同意后,交邮电部正式发行。
没想到这枚三易其稿的邮票刚一发行,即有人写信向上面反映,说是邮票上的地图有问题。于是,上级主管部门立即要求收回。后来证实由于地图上没有画出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可能因此引起不必要的政治争端,在发行不足一天后,这一枚邮票被停发并回收封存,只有少量邮品流出,遂成为集邮珍品。
消息传来,把万维生吓坏了,感到大难临头,回到家里感到天旋地转,进屋就趴在了床上。多少年来有许多人询问万维生后来如何处理他关于《全国山河一片红》邮票的,事实上军代表始终没有找他谈话。当时,河北、保定、河南、广东等地已有少数开始销售,因福建省比较边远,交通不畅,整麻袋尚未开启又被收回北京,据传,广东省为了认真完成收缴任务,下令务必全部收回,对于私自藏者坚决查办。
位于泉州市刺桐东路的万维生邮票艺术馆
2003年2月15日,位于泉州市刺桐东路的万维生邮票艺术馆典礼暨“万维生邮票作品及藏品展”正式开幕。这是泉州市第一个由个人名义落成的艺术馆,也是中国邮票界首次由个人名义命名的邮票艺术馆。该艺术馆除了展开万维生捐出的豪票“一片红”一、二、三手稿外,还有万维生个人收藏的名家字画,其中有吴作人、黄胄、韩美林、刘旦宅、钱绍武、赵朴初、邵华泽、袁运甫等大家名画名作。
万维生说,“家乡是历史文化名城,先辈为我们留下丰富的文化遗产,我们也应该为文化名城增添新内容、新文化,应该让名城更加生辉。邮票虽小,但它的影响力大,它是代表国家发行的,国内外有那么多人喜欢邮票,文化古城泉州又有广大集邮群体,有了这个以邮票为内容的场所,就可以开展对集邮文化进行学习和研究的活动,可以作为旅游点,也可以作为窗口,进行海内外集邮人交流,共同促进集邮文化的繁荣。我虽然别离家乡几十年了,但愿意将自己收藏的邮票、邮票手稿、邮品、名家字画带回故乡,为家乡的文化建设奉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2012年5月万维生先生莅临桑莲居艺术馆
点赞,自得其乐;分享,你我共飨!
怀抱古今而心有天地,桑莲居诚邀您共飨艺术,品味雅致生活。
阅读原文☟ 进入桑莲居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