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人毅(北京)
桑莲传奇道慈航家事,丹青飞鸿贺美满姻缘。王蔚、黄琼虹喜结秦晋连理,牵动着很多人的心,大家纷纷撰联、献辞致贺,网上博友更是跟帖唱和,态势纵横捭阖,内容含古纳今,汇集了南至天涯海角,北到黑龙江畔的书画名家的专题佳构。其规模之大人数之众,实属盛况空前,形成了一道丹青飞鸿贺良缘的文化景观。
目前所收到的七十八副贺联,可谓字字珠玑,幅幅精彩。其中,既有祖国大陆的文人雅士、书画大家楹联新作,又有海峡对岸的党首政要、各界名流题字墨宝;诗章美联迭出心裁、雅言佳句共荣双娇,同贺金童玉女喜结良缘。当这书丹承载着美好祝愿化作飞鸿驻足泉州共结一集之时,更使桑莲居嫁女成为文苑佳话、世间美谈,又为古城增添了一道新的文化传奇。
而造创传奇,对于桑莲居士黄文生来说,可谓是古风家传。中国名刹泉州开元寺的修建,就是其先祖唐代的黄守恭居士,传说黄守恭白日梦见一和尚向他乞地建置道场。他虽乐善好施,却舍不得将桑园无故奉献。于是有意作难地说:“须园中桑树三天内开出白莲花方愿施舍。”谁知第三天满园苍绿的桑树竟然盛开出白皑皑的莲花。他被这神奇现象感化,毅然献地结缘,成为一传千余載的桑莲传奇。而今古莲磐礴又至盛世,文生这位黄氏传人更是继承着先人的乐善好施、广结善缘、中兴慈航之家风。而且,在广交朋友中津津乐道于文墨翰林,“桑莲居”则成为书画家雅玩笔会驻足流连的好场所。
桑莲居原名三藻斋,牛年元宵节我和学者李德哲等人到泉州办三李画展时曾在这里作画一日。这是南进门的大客厅,靠南东边是能坐八人聚首的茶座,再上得台阶便是一个大画案了,在这里凭窗而立可以观泉州街市风光。而室内陈列中数量最多的莫过于先圣关公的塑像,木雕铜铸大小不同竞有六尊之多,令其它陈列物品比之而失色,足见主人精神世界的追求和价值取向的趋同。当时文生三女儿枣虹正在艺术院校读美术专业,衣着打扮艺术气质浓烈,酷似潇洒翩翩美少年,我作画时一直守候在画案旁,话语不多却让人感到强烈的求知愿望,使我倾多年积累与这位小学友交流切磋技艺画至黄昏时分也不觉累。当日,文生一家与我共进晚餐,使我沐浴在融融亲情中。黄夫人与琼虹、枣虹都给我留下难忘印象,此时的长女琼虹已学成就业,言谈举止更彰显大家闺秀的端庄、秀美、恬静和文儒。而今两年过去了,文生小女学成,长女出嫁,他收获着人生硕果更收获着深厚友情。
文生结交甚广,他那竭诚忠恳的德操声名远播,更有讲信誉、重感情的豪爽气派,深得朋友们的认同和好感。而且,在全国画界书坛、企业商贾都有深交挚友,这才使得他的嫁女文化之旅得到多方响应和支持。我们注意到,在这批贺辞中就有台湾政要马英九先生的“天赐良缘”、连战先生的“琴瑟和鸣”等书画珍品,可谓溢彩华章,这也是大家对其为人处世的肯定和褒扬。
一个家族的血脉承传,说到底是文化的繁衍。而文化氛围的营造,是靠一群致力于文化传播的志士仁人相互推挽来完成的。文生在商海泛舟事业有成后投身慈航领域和书画视野中,以其强烈的幅射力、亲和力、凝聚力,拓展了文明成果。
文生倾心书画而丹青幸甚,朋友应邀雅集为新人祝福。《金玉良缘》楹联集的付梓,是黄氏生命之树上结出的沉甸甸的果实;更是中华民族千年遗风在继续发扬光大的真实写照。
翻开楹联集,我们会看到许多书道精湛、撰联精工而堪称双绝的墨宝,把古老的楹联艺术推向了一个新的学术高度。当这名联佳构携着当代文明成果为一对新人祝福之时,古老的开元寺那株苍劲的桑莲正值枝繁叶茂、硕果累累;当我们欣喜于翰墨结缘的盛世盛会之中时,华夏子孙美好的未来在向我们呼唤。
庚寅夏中伏北京海北草堂主于阁上园
(李人毅:人民日报社《人民美术》杂志执行总编辑。军旅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原《美术》杂志执行编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