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订阅号

收藏热线
0595-28252888
13489850000
 
 

桑莲居|陈敬聪:泉州古民居·南安市卷(中)

发布日期:2016-07-22      来源:《泉州古民居》      作者:陈敬聪       浏览次数:2428
核心提示:关键词:洪应心故居(通判府•孝节第)、黄氏家庙和黄华秀故居、中宪第古民居、华侨酒王故居、林路古大厝。

南安市目录

 

蔡资深古民居群|杨承续古大厝|银青光禄大夫第(武荣傅氏大宗祠)|高甲戏人大厝|奎霞华侨民居和林文质故居洪应心故居(通判府•孝节第) |黄氏家庙和黄华秀故居|中宪第古民居|华侨酒王故居|林路古大厝|陈炯辽兄弟故居|朵桥土楼|康安土楼 |叶氏家庙 

 

 

洪应心故居(通判府•孝节第) 
No.06

 

  清雍正末年,南安市石井镇古山村村民洪直斋生个儿子,学名应心,字星元。清乾隆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洪应心赴考,高中进士。洪应心任职期间,虽然官阶不大,但他廉洁奉公,关心百姓疾苦。他主持修水利,治河堤,赈济灾民,收到百姓的拥戴。后升任陈州府通判,因家中破屋实在难住,便在村里建一座住宅。至今,古山村还完好地保存着洪应心故居。

 

BII_5431 缩图

BII_5428 缩图
BII_5433 缩图

 

  洪应心故居是他在清乾隆年间任通判期间所建,系二进五开间,跟闽南皇宫体民居建筑相差无二。所不同的是厝前除大门外,左右下房与角之间,各有一个小门,即厝前并排三门,显得与众不同,颇具特色。因是洪通判所建,人称为通判府。后来,通判之家又出了个孝节贞妇,《南安县志》烈女传作详尽记载,扬名全县,以致人们提起古山村,都知道洪通判有个孝节媳妇,至今洪氏祠堂还存有“心貞箭筠”的孝节一匾,通判府也被称为孝节第了。

 

细节_副本BII_5430 缩图

 

 

黄氏家庙和黄华秀故居
No.07

 

东安下古民居群 (1) 缩图

东安下古民居群

 

  在南安市石井镇郭前村东安下自然村中,至今还保留十多座明清年代的古民居建筑群,其中有黄氏家庙等,还有明万历年间南京浙江道监察御史黄华秀的故居。

 

黄氏家庙 (2) 缩图

黄氏家庙 (5) 缩图
黄氏家庙 (1) 缩图

 

  黄氏家庙位于古民居群中,经历代修葺保留比较完整。大门路上方悬挂着“黄氏家庙”、“祖孙科第”和“兄弟同榜”匾额,屋内大厅上方也悬挂着多块“进士”横匾,标示着东安下村黄氏一族的显贵。

 

拼1_副本3

 

  在黄氏家庙左侧为黄华秀故居,建于明万历年间。故居系三开间二落大厝,砖石木结构,硬山式屋顶,红砖砌墙,白石墙裙。他在家乡建的这座大厝与普通村民的住居一般,并不豪华。门前还放置两块石板,人称乞丐椅,乞丐来了,家人让他们坐在石板上,分粥给他们吃。这些都是黄华秀授意家人做的,可见他对穷苦人的同情。现故居已衰败倒塌,显得十分凄凉。

 

黄氏家庙 (10) 缩图

 

  黄华秀生于明嘉靖己末(公元1559年),字居约,号同春。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秋闱赴考,黄华秀兄弟双双中举。黄华秀授任广东韶州推官时,精明决断的华秀对民事纠纷竭诚劝解,使其尽释前怨,遇到奸恶之案,立刻判决,民风为之大变。黄华秀任南京浙江道御史时,常和海瑞,蔡复一班忠良之臣一块切磋政务,操劳国事、闲时一块到郊外游赏。黄华秀忠心报国,一生清正,廉洁奉公,被誉为“一代清官”。

 

 

中宪第古民居
No.08

 

BII_5440 缩图

 

  中宪第位于南安市石井镇延平东路,主人郑运锦,字尚实,号朴居,出生于清康熙三十七年。后往台经商贸易致富,于清乾隆年间开始兴建中宪第,历经祖孙三代完工。因其子郑汝成由贡监生授州司马加五级并诰封中宪大夫,荫及三代,故称“中宪第”。

 

BII_5468 缩图

BII_5455 缩图
BII_5456 缩图

 

  中宪第是泉州古民居的典型代表,建于清乾隆年间,历史久远。其占地约12亩,总体规划颇为壮观。中宪第建有书轩、演武厅,有文韬武略之意。水榭亭阁、曲桥流水皆在府中,动静配合、错落有致、布局合理,这种府第在泉州是不可多得的。

 

拼2

拼1_副本

 

  然而,当年的水榭、亭阁、假山、鱼池、月亮潭等雅致的景观已难觅踪影。府第内演武厅后的闺房(即梳妆楼)、花园如今均已损毁,书院历经台风、暴雨“洗礼”,也演化成一片残垣断壁。掩映在一人多高的荒草之中,几根雕梁大柱躺在废墟之中似乎在作无奈的叹息。据史料记载,在府第落成时,大厅堂上悬挂着台湾知府特赠的“恩伦世宠”大木匾,现已不见。中宪第西侧部分围墙也被现代高楼建筑占用。

 

BII_5449 缩图

 

 

华侨酒王故居  
No.09

 

  南安市石井镇和美村18世纪时林家出了个裁缝师傅,名叫林实斋。他从小拜师学艺,做的衣服式样好,名闻四方。林实斋生有二子,后来二个儿子先后出洋去菲律宾谋生。弟弟林捷春自幼聪慧,在吕宋经过多年打拼,除了经营百货商店,又增设酒厂,生产颐全牌白酒,酒厂果然越办越红火,被人誉为马尼拉大埠头上的酒王。

 

BII_5479 缩图

 

  公元1902年,林捷春34岁这一年,他回到了家乡,买了一块地皮,大兴土木建起大厝。林捷春的大厝除三落五开间大厝主体外,两旁还有护厝及后楼。大厝、护厝铺有石天井,门前铺有石埕,砌有砖壁围墙,整座皇宫式大厝富丽堂皇。门匾上“双桂遗风”及门联“和气生祥所养者大,浑然无外与物为春”,为清末进士黄搏扶题写。下厅、上厅的木板墙壁上均上油漆,请当时泉州名人题词。如清末举人曾振仲,名士苏国文,蔡谷仁,洪锡畴,龚显鹤,伯修等人,都引经据典,为林家题写家训诗文。如逸樵题写的“士大夫当为子孙造福,不当为子孙求福,谨家规宗俭朴教耕读此造福也”,苏国文题写的:“明王阳明先生客尘私祝巨愿,温恭直谅之,来此讲学论道,示以孝多谦和之行”,等等。据林家后裔介绍,整座大厝共用了一万块大洋,厅堂里柱联及墙壁上的题词烫金就用了近三斤的黄金。

 

056 裁1

056 裁2

 

 

林路古大厝
No.10

 

BII_5097 缩图

 

  林路古大厝位于南安市省新镇满山红村后埔自然村,是泉州闽南古民居的代表作之一。大厝主人林路(公元?—1929年)为新加坡著名华侨建筑家,字志义,因捐输清廷获赐名云龙。

 

BII_5083 缩图
BII_5076 缩图
BII_5098 缩图

 

  林路大厝建于清光绪戊申年前后(公元1908年),全部工程至民国初年完成,距今102年。大厝前后三落(进),有住宅、宗祠、花园、书房、梳妆阁和亭台水榭等,占地6.5亩,共有大小房间99间。南安一带曾流传“有林路富,无林路厝”的谚语,充分反映其建筑的独特与华丽。墙为花岗岩和红砖结构,梁柱有钢筋水泥与木构混合,硬山式与歇山式屋顶,穿斗式木构架,地面铺饰进口花砖。装饰富丽堂皇,具中西结合建筑风格。当时建厝时所需的墙砖、地砖和水泥,均运自海外,可见当年林路的富贵显赫。

 

拼2

拼1

 

  如今,大厝仅存民居3座,宗祠和书房各1座,占地面积不到原来的一半。虽然林路大厝历经百年风雨,附属建筑都已被拆除,围墙也没了,但现存的宗祠、住宅、书房三座各自独立又互为一体的汉式古大厝成“一”字形整齐排开,东西长200米,碧瓦红墙、飞檐翘脊,依稀可见当年风光。

 

BII_5079 缩图
BII_5088 缩图
BII_5090 缩图

 

 

▎文/图来源于陈敬聪编著《泉州古民居》

▎陈敬聪 1950年9月生,福建泉州人。第九届、十届泉州市政协副主席、泉州泉商发展促进会常务副会长、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英国皇家摄影协会会员、中国民俗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华文化促进会市长书画艺术中心理事、泉州市摄影家协会顾问。出版大型摄影画册《蟳埔女》、《激情农运》、《见证泉州》、《泉州老街巷》等。

 

 

泉州古民居回顾

 

陈敬聪:泉州古民居·鲤城区卷(上)

陈敬聪:泉州古民居·鲤城区卷(中)

陈敬聪:泉州古民居·鲤城区卷(下)

陈敬聪:泉州古民居·丰泽区卷

陈敬聪:泉州古民居·洛江区卷

陈敬聪:泉州古民居·泉港区卷(上)

陈敬聪:泉州古民居·泉港区卷(下)

陈敬聪:泉州古民居·台商投资区卷

陈敬聪:泉州古民居·晋江市卷(上)

陈敬聪:泉州古民居·晋江市卷(下)

陈敬聪:泉州古民居·石狮市卷

陈敬聪:泉州古民居·南安市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