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订阅号

收藏热线
0595-28252888
13489850000
 
 

桑莲居|陈敬聪:泉州古民居·南安市卷(下)

发布日期:2016-07-23      来源:《泉州古民居》      作者:陈敬聪       浏览次数:3855
核心提示:关键词:陈炯辽兄弟故居、朵桥土楼、康安土楼 、叶氏家庙。

南安市目录

 

蔡资深古民居群|杨承续古大厝|银青光禄大夫第(武荣傅氏大宗祠)|高甲戏人大厝|奎霞华侨民居和林文质故居|洪应心故居(通判府•孝节第) |黄氏家庙和黄华秀故居|中宪第古民居|华侨酒王故居|林路古大厝陈炯辽兄弟故居|朵桥土楼|康安土楼 |叶氏家庙 

 

 

 

陈炯辽兄弟故居
No.11

 

  陈炯辽、陈炯月兄弟,南安霞美镇霞美村人。兄弟俩少时家境贫苦,于清末民初告别父母,跟堂亲前往菲律宾谋生。兄弟俩先是做苦力,后到店里当伙计,便自己摆个小摊卖鸡蛋。由于兄弟俩心地善良,勤俭起家,从单纯卖鸡蛋发展到整个蛋类加工业,生意越做越红火,不到三五年,垄断了蛋类业,陈炯辽被人们称为“鸡蛋大王”。

 

BII_5023 缩图副本

 

 

BII_5018 缩图副本
BII_5003 缩图副本
BII_4999 缩图副本

陈炯辽兄弟故居

 

  陈炯辽兄弟故居,俗称“番客厝”,位于今南安市霞美镇大霞奕村。陈炯辽故居主要建筑连排3座,建筑布局坐南朝北,建筑面积约1700平方米。建造顺序自西至东,分别为1931年建造的两进五开间大厝连西护厝、1941年建造的两进三开间大厝连东护厝和20世纪50年代建造的“炯辽别墅”。这三座宅第排列整齐,厝厝相连,门前宽敞的石埕铺设有致,围墙也经过纤凿,石埕上配有石桌石椅。正屋硬山式屋顶,穿斗式木构架;楼亭歇山式,抬梁式木构架;屋脊如同长龙凌空腾飞,两头燕尾高翘,意在家人能出类拔萃。屋檐的瓦当与滴水,显得雍容华贵。从远处看去,这一片“皇宫体”汉式民居,红砖红瓦,飞檐翘脊,在蓝天的映衬下呈现出鲜艳的橙红色彩,显得格外壮观。那护厝上的楼房亭阁,右侧的洋楼与平屋错落有致,构成了一幅中西结合的侨乡民居绚丽画卷。

 

BII_5014 缩图副本

BII_5005 缩图副本副本

砖雕、墙刻、木雕精美异常

  故居的建筑装饰富丽堂皇,大门匾额题刻“颍川衍派”四字为清末举人曾遒所书,壁墙辉绿岩镌刻的家训诗文,都是出自名家之手。最精美的要数正立面,如大门门楣、门簪、墙壁、地褓、柱础等处的石雕,采用浮雕、线雕、透雕、镂空雕等手法,精雕细凿,图案精美,所雕刻的内容多为历史典故、戏剧人物故事或民间传说,当中的傧伽振翼雕刻,极为典型独特。尤其砖雕艺术使得红砖焕发光彩,拼花、花鸟拼字、人物图案使红砖外墙丰富多彩。进口花砖点缀其间,显得美丽异常。檐下的水车堵,泥灰堆塑着种种图案,山水风景,人物花鸟,惟妙惟肖。故居梁枋、雀替、门窗、木隔扇精雕细刻。洁白的花岗岩铺砌的天井,置有花盆,栽种各种花卉,满院飘香。

 

 

朵桥土楼(聚奎楼)
No.12

 

BII_5072 缩图

 

BII_5074 缩图
BII_5054 缩图
聚奎楼始建于清康熙中晚期

  

  朵桥土楼又称聚奎楼,坐落在南安市金淘镇朵桥村,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朵桥土楼,不仅规模宏大,建筑技艺也十分精湛,因而被世人称誉为“有朵桥富无朵桥厝,有朵桥厝无朵桥富”。后来,这句话也逐渐演化成泉州俗语,在闽南各地广为流传。

  朵桥土楼是一座方形土楼,建于清康熙中晚期,公元1939年曾进行局部维修,至今仍较为完整地保持始建原貌。整座土楼坐西朝东,高3层13.6米,南北宽33米,东西深30.8米。土楼内通廊式,每层20间房间,共60间。土楼东面设一个大门,南北两面各设一个小门,门顶部设有防火灌水道。土楼第一、二层由花岗岩石砌筑,第三层由三合土夯筑。

 

BII_5053 缩图副本

 

BII_5063 缩图
BII_5066 缩图
土楼结构大气巧妙

 

  土楼属穿斗式木结构,屋顶四角桥翘脊,双面倒水,屋盖瓦片上每隔1米就粘有一块泰兴砖,预防强风吹掉瓦片造成漏雨。屋檐安装瓦当和垂珠,屋檐下有五层环四周的条屏,描绘着千姿百态的花鸟鱼虫,非常美观。土楼内保留有多处书法墨宝,大门门额阴刻横写楷书“银青东庄”,以示主人渊源。此外还有“聚奎楼”、“一门好善”等墨宝。这些字不仅字体俊秀,刚劲有力,同时也体现了土楼主人的身世和德行。

 

  土楼两侧各建有一座闽南传统民居建筑,均为三进五开间带单组护厝布局,穿斗式木结构,硬山背,燕屋脊,砖石木精雕细刻,红砖碧瓦。两种不同建筑风格的民居建筑,组成了一个独特的民居建筑群,显得格外美丽壮观,令人叹为观止。

 

康安土楼
No.13

 

BII_5803 缩图

康安土楼外形不同于其他古厝

 

  康安土楼位于南安市码头镇康安村,建于清•康熙辛酉年(1681年)。土楼外土墙宽2.1米,圆周99米,系土木屋二层结构,墙高18米,总面积705平方米。土楼南北两个大门相通,北面为辉绿岩砌成的圆门,门匾镌刻“宏康保裕”四个大字,两边署有“辛酉年”、“孟春立”小字。从大门走进土楼,内有偌大圆形天井。土楼一层有22个房间,两层共有44个房间,砌有栏杆,楼梯从大门旁侧上去,二层土楼可居住数十户人家,房间前有宽敞廊道,房门面向天井。土楼外墙筑有小窗,也是暸望防盗的枪眼。

 

BII_5799 缩图副本

康安土楼内结构

  康安村姓陈的村民居多,是开漳圣王陈元光的后代。据称,明代陈姓先祖从漳州迁居晋江金井镇古安村,到明末清初,第六世陈振元先到南安洪濑教书,后被聘为码头康安村塾师。不久成家定居,生下长子陈成德,住在康安。但住在康安的陈姓人丁并不兴旺,衍传几代,难以超过百人。于是,陈氏请来地理先生勘察,说此地是网穴,灵气被罩,惟有建座圆形土楼,一如香炉,祈求皇天保佑;二示灯(丁)盏,人丁方能兴旺。于是,陈氏先人就地取材,上山伐木,采石砌基,用土夯墙,建造圆形土楼。土楼建成之后,果然人丁大增,迄今全村已有1700余人,包括在海外的有2000余人。

 

 

叶氏家庙 
No.14

 

BII_5783 缩图

 

BII_5782 缩图
BII_5784 缩图

 

叶氏家庙

 

  叶氏家庙位于南安市眉山乡高田村,原名凌云祠堂,也称高田祠堂,由凌云叶氏始祖叶迅于北宋雍熙四年(987)始建,经历代修葺,现保持清代中叶风貌。叶氏家庙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880平方米,建筑面积355平方米,二进五开间布局,悬山顶,抬梁式木构架,燕尾形屋脊,屋上盖青瓦,显得雍容稳重。门匾上书“叶氏家庙”四个鎏金大字,大门联云:“有宋衣冠推世族,凌云甲第振家声。”左右有辉绿岩麒麟、凤凰雕刻及自框青栏壁窗和砖饰。家庙前上下两个石埕,登石阶进前殿,迎面木板壁,经过二道木门,有一个狭小天井,进第三道门进入大天井,可由台阶或二廊通家庙正厅。祠堂神龛上陈列着叶氏一世至五世神位,还有始祖叶迅画像。叶迅入闽任武荣州教谕,因而大厅上方悬挂匾额“武荣教谕”,正厅及副厅横匾林立,有“进士”、“郡马宰相”、“御史驸马”、“三元宋匠”、“曲江名偏”等等,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现为福建省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BII_5787 缩图
BII_5791 缩图

 

  叶氏家庙附近除进士第、云山寺外,还有替父就难、经帝敕封为“孝子”的孝子祠,三元宋匠叶期颐的故居,观音院龙水岩,以及“烈女贞节”石坊等名胜。在凌云山东麓占石村有叶飞将军的故居。近年,常有海外叶氏后裔回乡谒祖,拜祭家庙,瞻仰云山寺等名胜古迹,同时参观叶飞故居,领略从叶氏家庙走出去的先贤英杰。

 

BII_5792 缩图副本

 

 

BII_5795 缩图
BII_5794 缩图
BII_5796 缩图

叶氏先贤英杰辈出

 

 

 

 

▎文/图来源于陈敬聪编著《泉州古民居》

▎陈敬聪 1950年9月生,福建泉州人。第九届、十届泉州市政协副主席、泉州泉商发展促进会常务副会长、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英国皇家摄影协会会员、中国民俗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华文化促进会市长书画艺术中心理事、泉州市摄影家协会顾问。出版大型摄影画册《蟳埔女》、《激情农运》、《见证泉州》、《泉州老街巷》等。

 

 

 

泉州古民居回顾

 

陈敬聪:泉州古民居·鲤城区卷(上)

陈敬聪:泉州古民居·鲤城区卷(中)

陈敬聪:泉州古民居·鲤城区卷(下)

陈敬聪:泉州古民居·丰泽区卷

陈敬聪:泉州古民居·洛江区卷

陈敬聪:泉州古民居·泉港区卷(上)

陈敬聪:泉州古民居·泉港区卷(下)

陈敬聪:泉州古民居·台商投资区卷

陈敬聪:泉州古民居·晋江市卷(上)

陈敬聪:泉州古民居·晋江市卷(下)

陈敬聪:泉州古民居·石狮市卷

陈敬聪:泉州古民居·南安市卷(上)
陈敬聪:泉州古民居·南安市卷(中)
 

 

▶桑莲居微信客服:134898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