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订阅号

收藏热线
0595-28252888
13489850000
 
 

桑莲居|陈敬聪:泉州古民居·永春县卷(下)

发布日期:2016-07-26      来源:《泉州古民居》      作者:陈敬聪       浏览次数:4636
核心提示:关键词:倚云楼、侯龙书院、龙潜堂、留从效故居(修爵堂)、德兴堂(沈家大院)、福兴堂

永春县目录

 

郭氏家庙(岑兜祠堂)|树南山庄|生本堂|巽来庄土楼|嘉德祠(辜氏家庙)|李开芳李开藻故居|倚云楼|侯龙书院|龙潜堂|留从效故居(修爵堂)|德兴堂(沈家大院)|福兴堂   

 

 

 倚云楼
No.07

 

BII_5972 缩图

 

  倚云楼位于永春县桂洋镇桂洋村,建于清光绪年间。

 

  这里三龟对峙,六蛇蜿蜒,三龙交颈,地灵人杰。唐九牧苇公派下,国材六世次孙锦源肇基于此,至今蕃衍一万多人,还播迁于大田武荣、德化西墩等地,世称锦水林氏。锦水25世孙林祖武,讳亨谭,出生于永春桂洋春壶堂。同治辛未科(公元1871年)会试第四名武进士,钦点蓝翎侍卫,授江西横岗营都阃府,调署瑞金都司,授武美都尉,调升南赣中衡府游击,诰授武翼都尉。

 

BII_5963 缩图

BII_5966 缩图

 

  林祖武生六子,长子宗祈,勤读诗书,具有经营贸易才能,旅居马来西亚霹雳州,财源广进。清光绪年间,在家乡选择,丁财贵之宝地,建倚云楼,人称进士楼。楼上正厅供奉祖武及先人遗像神主,堂上悬掛“中衡府”、“进士”等匾额。龛前对联:倚祖武德承先启后,云天焕彩辉映子孙。

 

BII_5962 缩图
BII_5970 缩图

 

 

侯龙书院
No.08

 

  侯龙书院位于永春县吾峰镇侯龙村,是永春仅存的至今仍保护完好的古代书院。根据《颖川侯龙陈氏族谱》记载:早在清朝康熙年间,侯龙陈氏十三世祖素厚(岁贡生)在弱冠时建“竹园斋”,此为侯龙书院之前身,距今已有300年历史。

 

BII_5950 缩图

BII_5961 缩图

 

  侯龙书院位于侯龙村的腹部,四面绿水青山环抱。为园林建筑,古香古色,颇有特色。据村中老者回忆,书斋建有十八厅,分别有上下厅、前厅、两厢厅、东西厅、阶下两厅、孔子厅、桂轩两侧厅,今其格局仍大体保存完整。桂轩庭院里春开玉兰花,秋绽桂花,清雅脱俗。书院里有一方池塘,石桥架构池上,原来的石栏盘上有盆栽花,垂柳随风袅袅,鸟语花香,池水清澈见底,游鱼可数,使人顿悟“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惜乎现在书院失于修缮保管,池水近底,满生绿萍。上厅前厅上原悬挂有知州翁学本的题匾“董帷”和县府表彰陈辗敦捐资一千银元的“热心教育”牌匾,厅前临池上方挂有“鸢飞鱼跃”四个镶金大字牌匾。这里是梓里学子孜孜求学的优美之地。书院之南数10米,有一座立于清•乾隆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的“节孝坊”,经多年风雨至今犹存,诉说着历史的沉重。

 

BII_5956 缩图
BII_5955 缩图
BII_5949 缩图
BII_5954 缩图
侯龙书院

 

 

龙潜堂
No.09

 

BII_5935 缩图

 

  龙潜堂位于永春县湖洋镇龙山村,占地2亩多,是龙山村旅居马来西亚华侨郑徳脂建于公元1927年的华侨民居。民居坐西向东偏南,汉宫殿式双进双护厝,整座房子24间带天井,土木结构,红砖石壁,圆脊青瓦,还建有护院一层炮楼。前面有一大二小门庭和水井,后面有花台圆领。门口埕下建有一口池塘,呈半月形,面积300平方米,正是“半亩方塘”。整座龙潜堂建筑雕梁画栋,集砖雕、木雕、石雕、灰雕于一身,可谓精雕细刻,巧夺天工,气势恢宏。在古香古色的闽南传统建筑风格中透露出洋气,这是华侨民居一大特色。屋顶饰以彩瓷灰塑的花果、鱼虫、鹦鹉、狮兽、学堂、球赛和文房四宝,有着20世纪二三十年代闽南民居的风格。屋檐下彩绘古代忠孝故事,人物栩栩如生,蕴含儒学世家的传统追求。大门的正面有12幅石雕画面,两根大柱及础石都精细雕花,放射出石雕文化的光辉。

 

BII_5912 缩图

initpintu_副本 缩图

 

  走进龙潜堂的大门,看见堂内和大门两侧共有14个木窗,都透雕立体人物活动,如“帝舜躬耕”、“孔明借箭”、“空城计”、“白蛇传”等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前厅、正堂和两侧书院的木板墙体,则刻有20世纪初泉州诗人、书法家的诗词、格言、书法,其中有永春著名书法家、岵山人陈如珠的字画,有泉州人李漱泉挥毫书写的古训家教铭言和诗人林桐、余垂园、余省三、郑敬嘉、郑德文等人题赠的诗词对联。集诗、书、画、雕、塑于一堂,洋洋洒洒,满屋书香,这又是龙潜堂的另一大特色。整座房子雕梁画栋,美不胜收。

 

initpintu_副本 缩图

 

 

留从效故居(修爵堂)
No.10

 

  留从效故居修爵堂,坐落在永春县桃城镇留安村的留安山南麓中部,建于五代。

 

BII_5884 缩图

 

  留从效(公元906—962年),字元范,永春桃城镇人。幼孤家贫,以事母兄孝悌闻名。闽景宗天德二年(公元944年),留从效为泉州散员指挥使。南唐时自领南唐漳州、泉州等二州留后,被授为清源军节度使、泉漳等州观察使,后累授同平章政事兼侍中、中书令,封鄂国公、晋江王。后周世宗显德二年(公元955年),后周征淮南,南唐军队屡败,他又遣使借道湖北通款于后周。宋太祖建隆初年(公元960年),他又遣使借道吴越上表,对宋称藩,贡奉不绝。建隆三年,留从效逝世,南唐后主李煜诏赠太尉、灵州大都督。

 

BII_5881 缩图

BII_5880 缩图

 

  留从效故居坐北向南,面积约1270平方米,共三进二内庭,杉木柱梁结构,土瓦盖顶,规模宏大,结构严谨。从前堂的正门登三级石阶就进了宽敞的下照厅,有左右下照房、角间。正内庭既宽又深,从两旁书院石阶可上正厅堂,显得十分高大宽敞。正厅堂有对联曰:“里名昭善,昭元善而百善集;堂标修爵,修天爵而人爵从。”正厅堂的背后有一个后轩,后庭院有左右后厅书院。最后面的是后大厅及后厅左右大房。

 

拼1_副本 缩图

BII_5882 缩图

 

  现在,留从效故居两厢、书院、下照房有6户20多人居住,他们都是留从效的后代,但是都改姓刘。

 

 

德兴堂(沈家大院)
No.11

 

永春蓬壶沈家大院2013·9 (2) 缩图

 

  德兴堂位于永春县蓬壶镇仙岭村,又名“沈家大院”,大院主人为沈逢源。沈逢源一生投身于振兴民族商业,与朋友一起创办“永顺兴行”,后改号为“鸿荣行”,并在香港、澳门等地开设连锁分行。公元1946年,沈逢源组建“南成行”,分行遍及台湾、上海等地。公元1954年,他又在台湾新竹县投资兴办“新竹玻璃公司”,在香港兴办“立丰织绸厂”,带动了当地轻工产业的发展。

 公元1941年,沈逢源返乡捐资创办仙岭小学,并建德兴堂。这是一座是非常难得的古建筑民宅,在石、木雕刻和油漆等建筑工艺方面,体现了民国时期闽南工艺的较高水平,具有很高建筑价值。同时,民居融合传统文化、名人文化、民俗文化以及书法、雕刻艺术于一体,是闽台两岸商贸往来的重要历史见证,也体现了那个年代民族企业家的发展往事。

 

朱熹题词 缩图

永春蓬壶沈家大院2013·9 (30) 缩图

 

  德兴堂建成后,遍邀名家留下墨宝,从中也可见沈逢源当时的社会影响力。正厅高悬的“德兴堂”题匾,系原国民政府主席林森所题,林森以“德兴”为堂名,寓意沈家品行的高尚、正直宽容以及家族兴旺发达等。此外,在诸多对联中,一副题为“栖鸾多种竹,爱鹤莫移松”的尤为人称道。“这是国民党元老、著名书法家于右任题写的,有两层内涵,既讲生态,又讲做人的道理,寓意沈氏后人要多立德、多做善事。”

 

“德兴堂”字匾为原国民政府主席林森所题2013·9 (12) 缩图

上图“德兴堂”字匾为原国民政府主席林森所题

 

 

福兴堂
No.12

 

永春岵山福兴堂民居2 缩图

永春岵山福兴堂民居1 缩图
永春岵山福兴堂民居3 缩图

 

  福兴堂位于永春县岵山镇塘溪村,是著名爱国商人李武宗所建。福兴堂建于公元1942年,历时5年完成,占地面积5380平方米,建筑主体面积1570平方米。建筑整体坐西南朝东北,由正门、门厅、天井、两厢、正厅和左右护厝组成。正厅面阔三间,进深三间,抬梁穿斗木结构,悬山顶。整座建筑是由业主精心挑选材料,聘请各地能工巧匠精雕细作而成。该建筑物所饰精美木雕、石雕、泥雕出自参与建造“中山陵”的师傅之手,做工之精细,为闽中闽南地区所罕见。其间的辉绿岩、花岗岩石雕,樟木、桧木雕,砖雕和泥塑,刻划出的人物、花卉、飞禽走兽,形象生动,栩栩如生;书法绘画更显大家气派,近代著名画家李霞,书法家、诗人、末代举人郑翘松和著名瓷画家陈尧民等都在此留下了墨迹和画卷。整座建筑的装饰集中反应了地域文化与印度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南洋文化、华侨文化在建筑、装饰艺术上的碰撞和融合,是民国后期闽南民居建筑的典型代表作。这些保存完好的精美建筑装饰,小中见大地反应了闽南地区多层次的地域文化特征,其所包含的历史价值、人文内涵、艺术美学是前人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是闽南地区的历史文化见证。艺术美学是前人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是闽南地区的历史文化见证。

 

永春岵山福兴堂民居15 缩图

四拼图 缩图

永春岵山福兴堂民居9 缩图

墙花样 缩图

石碑与石雕 缩图

福兴堂所饰精美木雕、石雕、泥雕出自参与建造“中山陵”的师傅之手,做工之精细,为闽中闽南地区所罕见。

 

 

▎文/图来源于陈敬聪编著《泉州古民居》

▎陈敬聪 1950年9月生,福建泉州人。第九届、十届泉州市政协副主席、泉州泉商发展促进会常务副会长、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英国皇家摄影协会会员、中国民俗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华文化促进会市长书画艺术中心理事、泉州市摄影家协会顾问。出版大型摄影画册《蟳埔女》、《激情农运》、《见证泉州》、《泉州老街巷》等。

 

 

泉州古民居回顾


陈敬聪:泉州古民居·鲤城区卷(上)

陈敬聪:泉州古民居·鲤城区卷(中)

陈敬聪:泉州古民居·鲤城区卷(下)

陈敬聪:泉州古民居·丰泽区卷

陈敬聪:泉州古民居·洛江区卷

陈敬聪:泉州古民居·泉港区卷(上)

陈敬聪:泉州古民居·泉港区卷(下)

陈敬聪:泉州古民居·台商投资区卷

陈敬聪:泉州古民居·晋江市卷(上)

陈敬聪:泉州古民居·晋江市卷(下)

陈敬聪:泉州古民居·石狮市卷

陈敬聪:泉州古民居·南安市卷(上)
陈敬聪:泉州古民居·南安市卷(中)
陈敬聪:泉州古民居·南安市卷(下)
陈敬聪:泉州古民居·惠安县卷
陈敬聪:泉州古民居·永春县卷(上)

 

▶桑莲居微信号:134898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