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订阅号

收藏热线
0595-28252888
13489850000
 
 

桑莲居|陈敬聪:泉州古民居·德化县卷(下)

发布日期:2016-08-01      来源:《泉州古民居》      作者:陈敬聪       浏览次数:5067
核心提示:关键词:百石堂、千斗堂和振良堂、种德堂、赖垓家庙(颍川庙堂)、漠显堂、桃源堂、大东堂、苏氏宗祠 (新兴堂、世德堂)

德化县目录

 

凤歧堂|厚德堡(祥光土楼)|大兴堡|光裕堂(郑氏家庙)|蟠龙楼(双奶石厝)|永茂堂|宏功堂与德树堂|百石堂、千斗堂和振良堂|种德堂|赖垓家庙(颍川庙堂)|漠显堂|桃源堂|大东堂|苏氏宗祠 (新兴堂、世德堂)

 

 

 

 百石堂、千斗堂和振良堂
No.08

 

 

BII_6349 缩图

 

  在德化县三班镇奎斗村有三座古大厝叫徐氏百石堂、千斗堂和振良堂。百石堂建于清康熙年间,堂主徐义可(公元1669-1732年)在当地乃一殷实人家,却苦人丁不旺,尽管门前的一片田地一年能收100多担稻谷(故称“百石坵”,百石堂故名),但主人仍觉美中不足,于是又在旁边建了千斗堂。公元1925年,徐家后人又建了二进80多间房的大厝——振良堂。值得庆幸的是振良堂落成后,人丁兴旺,大小平安,建成至今80多年,已繁育人口240多人,不但人丁兴旺,而且出了不少人才。

 

BII_6343 缩图

 

BII_6344 缩图
BII_6348 缩图

 

 

  现在,百石堂和千斗堂已毁,仅存振良堂实用面积1731平方米,门埕沟路花台寿土用土1629平方米,共占地3360平方米。中进大厅为主大厅,大厅供有各辈先祖的神灵牌。大厅两厢各有四间大房,六间大扇、过水和护厝。大厝四周为土墙外围,显得坚固厚重,颇具德化传统民居的建筑风格。

 

 

 

种德堂
No.09

 

 

  在德化县大铭乡联春村睦联堂自然村角落,有一座古老的普通民居屹立在那山坳幼林的山边,那就是联春苏氏种德堂,人们亦称它为“深垵大厝”。

 

BII_6407 缩图

 

  种德堂由苏华旋(公元1825-1924年)所建,木结构,由上下堂组成,梁架为穿斗抬梁结构式。上堂由大厅、四六㮼、过水、护厝组成。下堂由厢房连接上堂,由下厅房下书房组成,下厅房双开大门,下厅屋檐下建筑天井。除主体建筑物外,埕斗门路、花台宿土完整。民居后有后巷,这是德化清代遵循古制,妇女不能上厅堂,专供行走的通道而修建的。

 

BII_6408 缩图

种德堂_副本 缩图

 

 

 

赖垓家庙(颍川庙堂)
No.10

 

 

  赖垓家庙位于德化县大铭乡琼溪村,又名颍川庙堂,建于宋高宗绍兴年间(公元1131-1162年),为明崇祯年间进士出身的礼部右侍郎赖垓公家庙。

 

BII_6429 缩图

 

  宋淳熙十六年(公元1189年),陈朗仙师云游至此,化形为“灯盏添油”亲督整建颍川堂。丕成琼溪赖氏之肇基祖宇。颍川堂前有一条环山自东向西横流的小溪,因此村名为“横溪”。明嘉靖年间,赖光授琼州府教授,赖氏以此为荣,借其仕地琼州的“琼”字冠其地名之首,遂更名为“琼溪”,沿用至今。整建后的颍川堂其门庭前辟左右两印池,堂后砌高档土墙,基脚的沟筑长方形池,长年保持“池泉不涸,大雨不盈”。正堂前廊砌高坎壁,正中筑11个台阶至下堂,天井筑九曲水半圆状土坪,左上角在坑沟上横铺18块条石,让坑水从石条下流出。坑尾林树林内田中案尾仑下田中有七口池,号曰“七星池”。祖庙水尾造拱桥并做三土坪号为“魁星拱门”。

 

 

BII_6429 缩图
BII_6416 缩图
BII_6418 缩图

 

 

  颍川堂历经沧桑近千年,清雍正十三年乙卯(公元1735年)遭回禄之灾,乾隆五年(公元1740年)复建。公元1929年民军张雄南部在琼溪毁民房百余座,颍川堂亦遭兵燹之祸。1940年冬,琼溪赖氏全族鸠工庀材按原样重建。现颍川堂保持宋代建筑形式。为歇山式皇宫起,由顶替厝、正堂、下堂皇组成,占地面积2178平方米,建筑面积494.6平方米。庙堂正堂厅头中奉祀颍川赖氏历代宗显考妣神位,厅头中悬挂着赖垓立的“代天行玺”竖匾和通政使参议赖兴立的“山斗仪型”的横匾。众多名人志士题字的匾额也挂在堂内。堂皇正中屏柱联曰:桥梓并树在贤祠后进至今称景仰,学治兼优膺帝简先朝当日备咨询。

 

BII_6435 缩图

拼1_副本

 

 

 

谟显堂
No.11

 

 

  德化九仙山北麓,有个群山环抱、景色秀丽的山村,这便是德化县上涌镇桂林村。古时这里长着整片桂花树,每逢清秋,桂子吐黄,十里飘香。故称“桂林”,俗称“半林”。村中有两座坐北向南的高山,状似鲤鱼朝天,漈水穿流其间,山水蕴含灵气。相传古时割坑有名的地理师陈朗途经此地,赞曰:“鲤鱼尾中桂花旁,谁人得此穴,代代出书香。”赖氏盛颖公闻知,便在该地择基筑屋。这古屋便是谟显堂。

 

BII_6445 缩图

 

  谟显堂始建于清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占地2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多平方米,厅高七米,宽四米多。梁柱结构为穿斗抬梁混合式,屋顶为单檐歇山式,分上下两堂,石木结构,高大宏伟;有左右四六㮼、过水、护厝组成,屋的下埕、天井、大厅,用磨光如镜的青石板砌成。

 

094 裁1

094 裁2

 

  谟显堂人才辈出,学业精专。据县记载:“出过举人一人,总兵三人,诰命夫人两人。”族谱载:“秀才、廪生、教谕共25人。”其中举人赖其浚实福建省谘议局议员(清廷改制期间)任期七年,后任大田县知事(正堂),到任伊始,该县人士有轻视之态,翌日,赖其浚即在县衙门口悬一对联:“德风明大义,化雨酥田禾”,乡绅服之,三年惠政百姓赞扬。

 

 

 

桃源堂
No.12

 

 

BII_6459 缩图

 

  桃源堂位于德化县上涌镇传豪村,又名蒋氏宗祠,始建于唐末。据地方志记载,唐僖宗年间,时任尚书左仆射的蒋高,因朝廷腐败无能、各地义军纷纷起义,而弃官迁徙来到古称上壅的上涌镇隐居,成为德化乃至泉州蒋氏的开基先祖。蒋高在任时分管全国的矿业,并著作有《冶炼法》一书。来到上涌后,他的第六子蒋峦凭借过去掌握的高超的冶炼技术,取门头村北山的锰铁矿石,在桂格村与桂林村交界处的涌岭格造炉炼铁,不仅成为德化冶炼业的创始人,还很快成为当地巨富,并在涌岭格的东侧山后的传豪村建了这座桃源堂——意为继承父亲的志气,隐居山林,过着世外桃源般的生活。

 

拼_副本 缩图

 

  后来,桃源堂在历史的烟云中曾两次被大火焚毁。现存的桃源堂是明朝时的建筑,主体占地面积为308平方米,附属范围1492平方米,木质结构,两层楼宇,十三个屋架,八相起盖。虽历经500多年历史,古厝犹保存完好,那一份古香古色、斑驳沧桑,扔掩不住整座楼宇的富丽堂皇。蒋氏宗祠内目前仍保存有不少清代的匾额。

 

 

 

大东堂
No.13

 

 

拼_副本 缩图

 

  大东堂位于德化县国宝乡南斗村,为德化望族林家古厝,谱载始建于北宋熙宁年间,肇基者林岳生于北宋天禧二年(公元1018年),原居永泰,因求风水,则聘名师,走遍名山,最后看中戴云山脉的南斗村吉地起厝,而后人丁兴旺。林岳生有五子,长子林端一兴建了大东堂,更臻完美。

 

BII_6476 缩图

 

  大东堂自北宋熙宁年间至今已有900多年历史,几经翻修,现仍保存清代建筑风格,正堂、下堂和两庑屋顶均堆塑燕尾翘脊,脊屏堆画古代人物及山水,古色古香。前堂正门绘画门神,仍保留完好。堂屋木柱基础,正厅、大房、六扇横梁拱斗,榫斗卯眼穿挿吻合,整座结构工程宏伟,技艺高超。

 

 

 

苏氏宗祠 (新兴堂、世德堂) 
No.14

 

 

  苏氏宗祠位于泉州市德化县春美乡双翰村鲤中自然村。双翰原称常安,清乾隆年间出了两位翰林,改称双翰。双翰苏姓源自武功苏氏芦山派。唐末都统领军使苏光谊自同安迁居永春桃源,宋礼部尚书苏奉礼于淳化五年(公元994年)迁居德化善均里石城,后五世簪缨。宋末苏十万举兵抗元,元兵血洗石城。苏道隆率子苏善保、苏善傅于元至元年间僻居双翰,建新兴堂,苏善傅又自建世德堂。

 

德化春美乡双翰村苏氏家庙2013·8陈敬聪摄影 (1) 缩图

 

德化春美乡双翰村苏氏家庙2013·8陈敬聪摄影 (2) 缩图

 

 

  苏氏祠堂占地20多亩,分上第和下第,下第早于上第建造。下第建于元至元庚寅年(公元1290年),祠名新兴堂,建筑面积462平方米。上第建于元皇庆癸丑年(公元1313年),祠名世德堂,建筑面积2498平方米。祠堂为闽南风格宫殿式木质结构建筑。世德堂中厅双梁迭架,犹为奇特。

 

 

德化春美乡双翰村苏氏家庙2013·8陈敬聪摄影 (4) 缩图
德化春美乡双翰村苏氏家庙2013·8陈敬聪摄影 (3) 缩图

 

德化春美乡双翰村苏氏家庙2013·8陈敬聪摄影 (5) 缩图

 

  双翰苏氏宗祠邻近的附属建筑有乾禄堂,聚奎堂、流庆堂、翰祥堂等祠堂群。列为文物保护单位的有福德宫(建于元泰定丙寅年,公元1326年)、广济桥(建于明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及树龄700年以上的世杉名树古木风景保护林。

 

 

▎文/图来源于陈敬聪编著《泉州古民居》

▎陈敬聪 1950年9月生,福建泉州人。第九届、十届泉州市政协副主席、泉州泉商发展促进会常务副会长、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英国皇家摄影协会会员、中国民俗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华文化促进会市长书画艺术中心理事、泉州市摄影家协会顾问。出版大型摄影画册《蟳埔女》、《激情农运》、《见证泉州》、《泉州老街巷》等。

 

00-泉州古民居--封面 缩图

《泉州古民居》全集回顾

鲤城区卷(上)鲤城区卷(中)鲤城区卷(下)丰泽区卷洛江区卷泉港区卷(上)泉港区卷(下)台商投资区卷晋江市卷(上)晋江市卷(下)石狮市卷南安市卷(上)南安市卷(中)南安市卷(下)惠安县卷安溪县卷永春县卷(上)永春县卷(下)德化县卷(上)|德化县卷(下)

 

 

»《泉州古民居》系列展至此已全部结束!这是陈敬聪先生费时一年多,自驾车出行5000多公里,跑遍了泉州12个县市区和台商投资区的100多个村庄和社区,用镜头和文字一一记录下古民居曾历经的辉煌和沧桑。现集结成册,以期唤起众人对古民居保护的重视。如果您身边还有不能被遗忘的泉州古民居,诚邀告知。图文有谬误的地方,也敬请指正!——狸子小啰嗦

▶桑莲居微信号:134898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