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白谦慎的人、学、字,与其他

日期:2015-03-10  点击:12173

  


佛光普照

 

  文/止堂

 

  一

 

早先华人德先生常常提起白谦慎先生,后来读到香港董桥先生那篇《白谦慎带来了<桃花鱼>》(《记忆的脚注》,牛津大学出版社,2005),不免多留了点心,桥公写道:

 

“劳烦白谦慎迢迢捧来这部书真是罪过。幸亏这位英年学者是个雅道中人……毕竟他是真行家,不是越洋留学满肚子汉堡包的时髦人。姓‘白’已然够脱俗了,名字带的又是传家的诗礼,那天众里寻他一点也不难:稍稍拉长了两分的宋体‘国’字脸,五官细致如江南老宅粉墙上的桂影,稳健的举止遮也遮不住十年寒窗孵出来的一缕腼腆。”

 


每于世事观其会 静悟文情得未曾

 

要说的是,白谦慎先生知道我要写这小文,很不放心,一遍遍叮嘱我:他还在做研究,时间不够用,不准备大举进入市场,不要给人炒作的印象,不要夸张,不要拿他的老师和朋友来渲染,不要与人做比较,不要……就写写学术好了吧。但桥公妙手写真,令人击节,尤其那句“不是越洋留学满肚子汉堡包的时髦人”,深得我心,迫使我不得不违规一次。

 

的确,他在国外生活了二三十年,骨子里却还是中国传统文人的质地,与“洋派”的瓜葛反而不多。在一些谈到他的文章中,也总能看到“为人十分谦和”“气质儒雅”一类的赞语。他曾说他“始终与中国先贤、前辈和同道游”,或即原因所在。

 

得好友来如对月 有奇书读胜看花


他的师承与交游,在他的《学书自述》有所交代,有的则人所周知。就师承而言,我认为他一直是接到“地气”的,王弘之、章汝奭、张充和以及翁万戈、王方宇等老先生的感染,绝不惟写字一方面,这是没有接触过那一辈老人的人所无法感受的。而他的研究重心在中国文人艺术,二十余年来,日与傅山、八大、吴大澂等先贤神游,接触到的难以数计的书画实物和文献资料,无疑会给他留下沉重的沁色,渗透在各个层面。或者说,他师承和研究过的人,为其修养扮演了掌灯人的角色。

 

并非谁都有这样的机会和悟性,去认同并亲近。

 

  随和而不失原则,谦虚而不乏自信,儒雅而不无个性,博学而不以自矜,勤奋而处处闪耀睿智,含蓄而无不出于本真,谦谦君子,文质彬彬。我想这就是白谦慎了。

 

  中国人论书,每兼论人,可称一特色。此段论人,固为真实感受,但非白先生所愿。但我相信如果说居室悬挂字画可以陶冶情操,那作者的“人”必是其重要一端,虽非所愿也不得不说。



虚心竹有低头叶 傲骨梅无仰面花

 

  二

 

对白谦慎先生的学问,我不敢随意置喙,但2010年后半年以来,我确实或粗或细地读了他的书(有的是重读),浏览过很多相关资料,所以这里不妨稍作罗列:

 

《傅山的世界》,大陆三联版已是第5次印刷,印数达到25000册,哈佛大学英文版1000册,台湾石头出版社1200册,国内知识界影响巨大的《读书》杂志先后发表两篇书评(缪哲评英文版,刘涛评三联版)与一篇读后随笔(作家李锐),如果熟悉《读书》杂志,可知这是难得的殊荣;《与古为徒和娟娟发屋》先后由湖北美术出版社与荣宝斋出版社出版,一本薄薄的小书几年间有两个出版社出版,在书法界并不多见。

 

同时,我还注意到他曾为《华人德书学文集》、曹宝麟《抱瓮集》、丛文俊《揭示古典的真实》、黄惇《风来堂集》、刘涛《书法谈丛》、穆棣《名帖考》、薛龙春《郑簠研究》等书学著作作序。应邀作序,固然有交情的因素,但这也足可视为国内书法学者对其学术的认可。

 


瓦当文延年益寿 铜盘铭富贵吉祥


作为一位学者,他的影响不止于书法圈。“豆瓣读书”中《傅山的世界》参与评价者达到463人,有659人“读过”,892人“想读”,171人“在读”,在“艺术史”类别中名列前茅。这么一个非书法专业的网上社区里,对于一本严肃的书学著作,这些数字表明了其读者有许多来自书法圈之外。同时,一些他发表在书法或学术圈外报刊上的文章,言之有物,体现出他作为学者的社会责任感,还有应邀在国图和一些大学的演讲,为《南方周末》题写的“在这里,读懂中国”等等,都为他赢得了广泛的“圈外”声誉,甚至许多与书法毫不相干的“文艺青年”,也知道有个在美国“搞书法”的白谦慎。

 

  这便是思想的魅力了。

 

气清更觉山川近 心远方知宇宙宽

 

  三

 

  2010年夏天,我开始琢磨是不是可以买一些他的字呢。我生性不喜冒险,所以特别在意论证。毕竟不是做代理,卖了就赚不卖也不妨。直白些讲,我喜欢做自己喜欢,可以自己玩自己挂,然后将来又能赚钱的那种。

 

  我花了不少时间做功课,了解他的人和学术。对他的字本身,除了自己的判断,也少不得征求一些书家朋友的看法,他们开口就是“精致”、“宁静”、“书卷气”,这样的不谋而合令我欣喜。有位玩古籍的老友甚至说,他算是“书家中的文人学者字,文人学者字中的书家字”,你看他给缪哲题的“祸枣集”,分明顾廷龙那辈的气息。没有细谈,但我知道这样的推许,有他的道理。

 


流水可为琴曲听 好山须作画图看

 

  人、学、字之外,还要看市场。我知道,2005年以前,白谦慎先生在国内只卖过几张字。他确实没有动过市场的心思。直到2010年,网上才算开始有他的字卖,但数量微不足道(从书法超市可以看出)。而其价格,虽然2011年比2010年有所攀升,但依然只是华人德、丛文俊、曹宝麟等先生的三分之一左右而已。这当然意味着空间和潜力。

 

  他一直跟我强调:虽然每天写一点字,但多为日课;眼下在做的吴大澂研究,还要持续大约四五年,另外还有其他工作,不可能写出大量的字卖。对他的繁忙,我深有体会,他与我通电话时,常在同时做其他事,比如扫描资料。还有一个事实是,我2010年岁尾确定下来要买,直到3月初他才有空写,而且很慢,偶尔一两张。

 

IMG_4319
随时静録古今事 尽日放怀天地间

 

很多因素考虑过后,我坚定地看好他今后的市场。

 

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分析,我相信必将有很多朋友会予认同。虽然可能不是广泛认同,但这并不重要。判断有不同,条件有差异,才有了这市场。不过我仍希望大家亲自读一读白谦慎先生的书和字,找一找有关他的资料。试着去了解,然后自己去判断,即便不打算买。他的书不艰深不晦涩,常常能给人启发。


文章节选自止堂《白谦慎的人、学、字,与其他》

 


书王羲之《兰亭集序》

 


  白谦慎 1955年生于天津,祖籍福建安溪,在上海长大。1978年考入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1986赴美国罗格斯大学留学,1990年获比较政治硕士后,至耶鲁大学攻读艺术史博士,师从著名美术史家班宗华教授,1996年获博士。1999—2000年为盖梯基金会博士后。1997年至今任教于波士顿大学艺术史系,2004年获终身教席。2002年春任哈佛大学艺术史系客座教授。曾担任全国第二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评审委员,现为沧浪书社社员。

 

  主要中英文著作有《与古为徒和娟娟发屋——关于书法经典问题的思考》、《傅山的世界:十七世纪中国书法的嬗变》、《天倪——王方宇、沈慧藏八大山人书画》(与张子宁等合作)、《傅山的交往和应酬——艺术社会史的一项个案研究》。


桑莲居整理汇编,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