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桑莲居|林培养拓片题跋书法展:高山流水则必有知音

日期:2015-05-24  点击:2130

 

师友短评

 

  培养兄多年来致力于小楷创作,涉猎多家,尤其对魏晋小楷钻研甚深,颇有自身风貌。近年来潜心于各种拓片的题跋,在他的创作室,看到了他的许多作品,题跋之难不只在书写层面,更难在对拓片的研究探索,是对古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培养认真探索,多方求教,在题跋上已经引起了众多名家的关注,为他的探索精神所感动,预祝他的书法艺术之路前程似锦,马上开花结硕果。

 

2014年4月11日郁民华于京城朴斋

 

(郁民华,中国石油书协副秘书长,河北省草书委员会委员)

 


 

  林培养兄近年用心于金石之学,买书读书不计成本,有兴趣而能勤奋,并且特别虚心,这样日积月累,几年下来可以说已经颇有研究了。他的书法早有名气,小楷书空灵安静,个性独具又规规矩矩,与时下流行的“展览体”不相瓜葛,这种字当然是很适于题跋的,不容忽视的是,多年写字的经验使他很善于经营位置,而题跋又特别讲究布局,可以说这是他特别的优势,加上他学中文出身,文学功底厚实,行文上做到文从字顺并非难事。近几年他陆续题了许多拓片,我从微博和微信上得以不断获读,感觉他愈发老练了,虽然他仍自谦为“写拓片”而不称“题跋”,但据说在圈子里已经颇有令名,常常有收藏家拿出藏品请他题字。

 

  现在喜欢在金石拓片上题字的人越来越多,但拙眼看,能及格的寥寥。有的人对金石缺乏了解,也有的人把拓片当作花纸头,题起字来信马由缰,岂不知题跋不等同于所谓“艺术创作”,拓片也非蛮夫横汉耍刀弄枪之处。更多的人文字功夫欠缺,胡乱“之乎者也”,读其“题跋”总恨不得叫他舌头捋直了说话……如此种种,不胜列举。我想如果把林培养兄的题跋置诸其间,孰高孰下便不待多言了。九喜兄曾撰文评论他的题跋,赞为“浮嚣世界的一缕清风”,可谓十分贴切。我想现在纵然是 “群魔乱舞”,无知无畏,但有高山流水则必有知音,林兄当再加努力。

 

(止堂,北京)

 

微展|全形拓及残石类

 

林培养拓片题跋书法展

2015.5.18-27 泉州桑莲居艺术馆

汉长宫灯

尺寸:34×136cm

释文:清陈簠斋曾藏汉桂宫灯、池阳宫灯,以全形拓之,开一代风气,并著《汉灯考记》传世。今星汉斋以所藏汉长宫灯,拟簠斋法为之。是灯阳文铸铭长宫二字,为汉灯中仅见,史籍无记,或为长乐宫、长杨宫之省称,为官造无疑,殊为珍罕。铭文舒展硕大,金文少见也。乙未仲春,培养书。

 

元凤五年鼎

尺寸:68×136cm

释文:全形拓法始于嘉道时人嘉兴马起凤,海宁释达受得其传授,能以灯取形,以纸背剪拟之。阳湖李锦鸿亦善是技,乃得之于六舟者。清末陈簠斋“以细竹筋丝或铜细丝穿于木片中,使其丝端抵器”,故尺寸精准。其用分纸拓法即“以纸裱挖出后,有花纹耳足者,拓出补缀,多者去之使合”。至民国,周希丁借鉴西洋透视之法,使全形拓法登峰造极,人称“周氏拓法”,允为一代宗师。弟子傅大卣能得其法。时至今日,斯道几近失传,幸有识之士潜心于兹,踵事增华,此天不灭斯文也。

此星汉斋所制西汉元凤五年汤宫乘舆鼎全形,墨色雅逸,形准神至,乃不逊先贤之佳作也。此鼎有铭曰:汤官乘舆鼎容三斗元凤五年河东造。《汉书·百官公卿表》记:少府属官有汤官令丞。颜师古注:汤官主饼饵。蔡邕《独断》上记 :天子至尊,不敢渫渎言之,故托之于乘舆,故铭乘舆者,即天子之用物。《汉书·地理志》记:河东郡设铜官,亦少府所属下,有尚方令考工令,以管铜事。是鼎铜质范铸皆极精良,大汉天子之物,诚至宝也。时乙未仲春,林培养记。

 

河伯出行残石

尺寸:68×120cm

释文:与女游兮九河,冲风起兮横波。乘水车兮荷盖,驾两龙兮骖螭。登昆仑兮四望,心飞扬兮浩荡。日将暮兮怅忘归,惟极浦兮寤怀。鱼鳞屋兮龙堂,紫贝阙兮珠宫。灵何为兮水中?乘白鼋兮逐文鱼,与女游兮河之渚,流澌纷兮将来下。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波滔滔兮来迎,鱼鳞鳞兮媵予。屈原九歌之河伯以补山东嘉祥画像残石朱拓。培养。

此河伯出巡画像残石近年新出,原石为山东友人所藏,其曾拓数纸以飨同好,余得其一。观是石,可见河伯端坐车中,前有数鱼开道。其下一龙略残而蜿蜒神游之状尚可见。车之前后左右皆有武士以鱼作骑,或佩剑,或荷戟而护卫之。其前呼后拥,扈从护卫与世间显贵无异。又河伯一词可上溯于先商,《山海经·大荒东经》即可见之。初为部落首领,后具神性而广为流传,见之史籍者甚多矣。时在乙未仲春,培养记。

 

北齐天保五年造像残石

尺寸:68×68cm

说明:出版于《林培养拓片题跋书法集》

释文:此北齐天保五年造像残石近年新出,原石为河南私家所藏,,有拓本流布于世。坊间或谓之王子敬造像,实误读第二行壬子而致,亦有好利者仿制而市,稍加留意,尚不难识别。余曾得是石朱墨拓数纸,皆良墨精拓,足可宝爱。

是石左侧佛像残损,仅余其半,然不难冥想其全豹之美。题记凡二百余言,间有别字异体,盖时风使然也。文辞典雅对仗,书法则刚劲挺秀,端妍并存,意在隶楷之间,为北朝刻石之上佳者。学者若留心于兹,当有所悟。癸巳冬,培养记。

 

熹平石经(一)

尺寸:68×68cm

释文:熹平石经残字。乙未仲春,培养。

熹平残片字犹新,恨煞当年龚自珍。集隶大成流泽远,古今之变作梁津。

熹平石经亦名汉石经,东汉隶书石刻,传为蔡中郎所书,结字方正平整,雍容典雅,视为汉隶正宗。

昔龚定庵集录古刻,引为恨事者三,其一为不生晋以前,不见熹平石经。晚近,地不爱宝,古刻屡出,吾辈眼福胜过定庵无数矣。时在乙未仲春,林培养记于伴月斋。

 

熹平石经(二)

尺寸:68×68cm

释文:熹平石经亦名汉石经,东汉隶书石刻,起于熹平四年,讫于光和六年,凡历六年而成,所刻《易》、《书》、《诗》、《礼》、《春秋》、《公羊》、《论语》凡七经,立于太学门外,以为经籍之定本,以供后儒晚学取正焉。其正本修讹,功莫大焉。自是之后,遂有三体石经、唐开成石经等皆准熹平故事,踵而行之。惜自汉献帝初平元年董卓之乱,洛都文物多有摧残,太学石经亦废毁分用,大致颓落,至唐贞观初,己十不存一矣,迄于北宋,间有残片出土,近年复有新出,分藏于各公私藏家,偶见拓本流布。观此石,隶书方正平整,雍容典雅,恢宏如宫殿庙堂,可谓集汉隶之大成,流风所及至深且远。石经又传为蔡中郎所书,能不宝诸?余昔曾有诗云:诸经刻石自熹平,定本修讹集大成。兵火宏篇遗碎片,吉光依旧教人倾。培养记。

 

 

林培养 伴月斋主

1971年8月出生,泉州南安人。文化学者,收藏家,专注于金石学研究,现任教于南安五 星中学。作品曾入展全国正书展等各级展览。曾获泉州市人民政府刺桐文艺奖。

近年来,林培养潜心拓片题跋,所作题跋典雅秀逸,形式多样,简明通畅,开合有度。著名学者鲁九喜曾盛赞其题跋为“浮嚣世界的一缕清风”。2014年出版个人作品集《林培养拓片题跋书法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