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阅读诗歌的人要比不读诗歌的人更难被战胜。读诗的人,生命一定比不读诗的人要靠幸福更近一点。”诗人呢,他是“语言的提纯者”,把世俗变得明亮。
近体诗也应该是其中的部分,靠近幸福与坚硬。
作诗是王乃钦的生活常态。关于读书、人生、世界,俯拾即是。《王乃钦书自作论书绝句一百首》不过十之一二。历代碑帖、历代书家,王乃钦将他们召集起来,言说,咏叹,况味,抒怀。翻越了千百年,它们再次来到读者眼前,步履跚跚,平平仄仄平。《论书绝句》成熟,简练,偶尔也尖锐,包含着智慧的偏见。
读书写字也是王乃钦的生活习惯,反复,纯挚。现在,他以书作体现诗词,将诗词融进书作,如此相映成趣,好不雅致。所以,我们本栏的全名叫《王乃钦书自作论书绝句一百首》,这是第十一期(终)。
毛姆说,每个人都应该时刻培养自己的偏见。读完文章,期待留下有意思的偏见。(果然/文)
* 感恩阅读与分享。往期《王乃钦书自作论书绝句一百首》,请点击文末链接
王乃钦书自作论书绝句一百首
第十一期
﹀
二十年目睹书坛之怪现象(八首)
NO.89 - 96
89
当官题字本寻常,无奈涂鸦充内行;
件件官书滋润笔,丰于俸禄又风光。
《二十年目睹书坛之怪现象•其一官书》。丁酉年仲夏,王乃钦。

90
要职书坛要价高,吉光片羽更堪豪;
一枝权笔勤珍重,洒去犹能变锦袍。
《二十年目睹书坛之怪现象•其二润格》,丁酉年仲夏于泉州国际星城,王乃钦。

91
套话媚时年复年,竟将竖腐比先贤;
眼中垃圾当除尽,还我书坛一片天。
《二十年目睹书坛之怪现象•其三吹捧》,丁酉年仲夏于泉州,王乃钦并书。

92
专题专版有专财,用了专财名气来;
学术含金真若此,孔方兄是大人才。
《二十年目睹书坛之怪现象•其四专版》,王乃钦。

93
著书茹苦为传薪,功业从来折服人。
只厌如今书泛滥,金针不度导迷津。
《二十年目睹书坛之怪现象•其五出书》,著书立说本是功德无量之事,而今有钱便可出书,饭袋酒囊也可胡言乱语,实是误人子弟。丁酉年仲夏,王乃钦并书。

94
仰止高山仰大师,大师风范众人推;
国学式微鸦雀噪,不信时人乱鼓吹。
《二十年目睹书坛之怪现象•其六大师》,时惟丁酉年仲夏于泉州,王乃钦并书。
95
书家多数是输家,输却才华输五车;
刻意劝君轻莫信,一时喧闹一昙花。
《二十年目睹书坛之怪现象•其七书家》,王乃钦并书。
96
经典不抄抄捷径,终南山下是孙山;
千人一面随风转,自铸心声境最难。
《二十年目睹书坛之怪现象•其八抄袭》,时惟丁酉年仲夏于泉州国际星城,王乃钦并书。

︾
中国沧浪书社建社二十周年感赋(四首 2008.1.14)
NO.97 - 100
沧浪书社
中国沧浪书社于1987年12月21日在苏州沧浪亭畔成立。
沧浪书社是我国改革开放以后首家被政府正式批准的、由国内中青年书法篆刻家自愿结合的跨地区书法艺术民间法人团体。它以继承和弘扬中华书法篆刻艺术灿烂文化为已任,融书法创作、学术研究、艺术批评为一体,加强地区间的横向联系,秉承艺术民主与学术尊严的办社宗旨,开展书法篆刻艺术高层次的探索与交流。
二十年来,沧浪书社先后在海外举办过六次书法篆刻展览,在国内主办过“中国书法史国际学术研讨会”和“兰亭序国际学术研讨会”以及其他多种类型的艺术交流活动。由于在办社宗旨、组织理念、运作机制、团队精神以及人才结构的优势、特色和影响,沧浪书社被当今书坛誉为“国内最具实力的民间书法社团”、“为当代书艺创作与学术双翼发展作出贡献”。
97
沧浪亭边结社初,少年滋味半消除。
而今两鬓飞霜满,伫看芳林新叶舒。
《中国沧浪书社建社二十周年感赋其一》,此处“沧浪”之“浪”读仄声,“芳林新叶”借用刘禹锡句:“芳林旧叶催新叶,流水前波让后波”。时惟丁酉年仲夏于泉州,王乃钦。

98
流水行云自在风,江南江北尽兼融。
不拘一格显风骨,笔补天然造化功。
北下夺尽。《中国沧浪书社建社二十周年感赋其二》,第四句化用李贺诗句:“笔补造化天无功”。时惟丁酉年仲夏于泉州,王乃钦并书。

99
不论头衔不论资,但期笔底出真知。
实材何用戴高帽,羞煞庸才乱鼓吹。
《中国沧浪书社建社二十周年感赋其三》。时惟丁酉年仲夏于泉州国际星城,六柳斋主王乃钦并书。

100
“现代”“流行”“古典”风,风骚各领展新容。
泥沙淘尽终须净,一片晴空见彩虹。
《中国沧浪书社建社二十周年感赋其四》。时惟丁酉年仲夏于泉州国际星城,六柳斋主王乃钦。


1947年生,号六柳斋主,福建省泉州市洛阳桥人氏。1966年毕业于惠南中学,1982年毕业于厦门大学中文系。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沧浪书社社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福建省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菲律宾中华书法学会学术顾问,国立华侨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委。书法作品曾两次蝉联全国书法大奖赛一等奖。
长期从事格律诗词创作,著有《王乃钦诗书作品集》(两部)、《王乃钦诗笺》、《王乃钦楹联书法作品集》。
第一期:《三公山碑》、《石门颂》、张芝、钟繇、王羲之、《兰亭序》、王献之、智永
第三期:李邕、颜真卿、张怀瓘、李阳冰、颜真卿、《祭侄文稿》、柳公权、杨凝式
第四期:蔡襄、苏轼、《黄州寒食帖》、黄庭坚、米芾、鲜于枢、赵孟頫、宋克
第六期:徐渭、董其昌、张瑞图、黄道周、王铎、倪元璐、傅山、八大山人、金农、张照、郑板桥
第七期:刘墉、梁同书、王文治、翁方纲、钱沣、邓石如、伊秉绶、吴让之、何绍基
第八期:张裕钊、赵之谦、翁同龢、吴大澂、杨守敬、吴昌硕、沈寐叟、康有为
第九期:萧蜕庵、齐白石、黄宾虹、徐生翁、于右任、弘一法师、鲁迅、马一浮、苏局仙、沈尹默、谢无量、郭沫若
第十期:毛泽东、徐悲鸿、刘海粟、林散之、陆维钊、王蘧常、沙孟海、陶博吾、白蕉、赵朴初、启功、赵冷月
完结。
@ 桑莲居优质原创,转载请联系授权。
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