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订阅号

收藏热线
0595-28252888
18065388683
 
 

泉州市书法家协会换届,李德谦当选新一届书协主席

发布日期:2017-09-23      编辑:st_xs2012       浏览次数:6982
核心提示:今天上午“泉州市书法家协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胜利召开!会议选举:李德谦任主席,刘顺华、洪光辉、林景辉、赵炳坤、易曙峰、曾锦溪任副主席,彭新国任秘书长,张文璟、张少君、赖寿华、连杰、庄崇宏、郑美凤任副秘书长。
海西艺术

中国海西艺术网

 

今天上午“泉州市书法家协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胜利召开!会议选举:李德谦任主席,刘顺华、洪光辉、林景辉、赵炳坤、易曙峰、曾锦溪任副主席,彭新国任秘书长,张文璟、张少君、赖寿华、连杰、庄崇宏、郑美凤任副秘书长。

 

泉州

9月23日上午

 

泉州市书法家协会换届,李德谦当选新一届书协主席


今天上午,泉州市书法家协会召开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经过选举,李德谦当选为泉州市书协第七届主席。

 

泉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联主席许旭明出席大会并发表讲话,对泉州市书协领导班子近年来的工作给予高度的肯定,希望新一届理事会和班子成员能够传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继续做好服务社会工作,积极开展艺术创作和理论研究,繁荣泉州书法事业,推动我市书法事业再上新台阶。

 

蔡宗伟主席代表泉州市书法家协会第六届理事会作工作报告,总结六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以来的各项工作。几年来,泉州市书协以书法艺术服务群众、服务基层,着力培养一批新的书法人才,开展形式多样的书法文化交流和活动,为泉州书法文化的繁荣作出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获得良好的社会反响。特别是近年来,泉州市书协会员用心创作,积极参赛,在中国书协主办的展览上284人次入展,36人次获奖,占福建入展、获奖人数的三分之二。在省书协举办的首届八闽丹青奖,泉州共有6人获金奖,10人获金奖提名。

 

会员代表大会审议并通过泉州市书协第六届理事会工作报告,审议通过新修订的协会章程,选举产生泉州市书法家协会第七届理事会理事。经过选举表决,刘顺华、洪光辉、林景辉、赵炳坤、易曙峰、曾锦溪当选为书协副主席。彭新国为书协秘书长。

 

新当选的泉州市书协主席李德谦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泉州市书协将在泉州市文联的领导下,讲政治、讲大局,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讲团结、讲民主,创建舒心和谐的大集体;讲传统、讲创新,营造人人追求高尚艺术的氛围。

 

目前,泉州市书法家协会现有会员850人,其中,省书法家协会会员450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110人。

 

 

且让我们来认识一下:

 

[
李德谦
]

 

 

IMG_0579 李德谦

 

李德谦,字吉之,笔名雁山,斋号湖心山房。1955年10月出生,晋江人。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交通运输部书画协会理事、福建省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福建省交通书画摄影协会副会长、泉州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民盟泉州市委文化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泉州鲤城区第五、六、七届人大常委会常委。曾获“全国第一届书法楹联展”银奖、第十二届全国“群星奖”优秀奖,福建省第二届艺术节书法银奖、福建省第三届、第四届艺术节书法金奖,两度获得福建省政府综合文艺最高奖“百花文艺奖”等。2006年被泉州市委、市政府评为泉州市第四批“优秀拔尖人才”。2017年9月当选泉州市书法家协会主席。

 

当时只道是寻常

 

文/ 安乔

 

 

  “我接触书法的初衷仅仅是兴趣,从没有想过,我要依靠它来营生,或者去赢得声望。何其幸运,书法改变了我,连同我的命运,而这种由内到外的改变是我从未设想过的。”李德谦说,他感恩这样的际遇,他始终心怀感恩,并不忘砥砺前行。

 

  专访开始,时间像被重置了一样,我被带进了那个艰苦的岁月里。那时的李德谦还只是一个毛头小伙,陪伴他的不是手机、电脑或者电视,而是一支笔、一杯水,还有一块砖,简单到串不成故事。偏巧,他是李德谦,醉心于书法的李德谦,是别人玩笑里能把书法当饭吃的李德谦,他将这个别人串不成的故事奇妙地写成了诗篇,可歌可颂,亦可品读。

 

IMG_0033 缩图

李德谦  白居易《池上篇》

 

IMG_0209 缩图

李德谦  独砚山馆

 

  人生百味,苦尽甘来,命运从来不会轻易垂青任何一个人,正是因为李德谦吃了别人吃不了的苦,受了别人受不了的罪,才得以完成自我蜕变,最终云开月明。说起过往的种种,李德谦尽数付之一笑,他说,尽管当时条件恶劣,但他一点也不觉得辛酸,反而有一种找到出口的豁然,因为这个出口可以照进更多的光明,可以探求更多的未知。

 

  渐有起色的生活,渐入佳境的书法,从搬运工人到机关人员,从默默无闻到小有名气,这当中,除了坚韧的意志做支撑之外,更离不开家人的理解与支持。儿子、丈夫、父亲,不同身份的叠加,使李德谦的生活变得愈加丰富而有趣,他的书法也随着身份的转换更趋成熟。

 

IMG_0029 缩图
IMG_0027 缩图

李德谦 文天祥《正气歌》、邓拓《报春诗》

 

  “出身选择不了,出路可以创造。”李德谦说,尽管当初学书法的时候连一张像样的案台都没有,但对于书法的热忱却有增无减。他用砖头替代宣纸,把清水当作墨汁,将全身涂满肥皂水来抵抗蚊虫的叮咬,他埋头苦练,在笔尖起起落落之间自取清凉,一笔一划,无不合度。如果“出身”是天命,那么“出路”就是“人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尽人事,听天命”是一种达观,人世浮沉,因果错综,随缘而行,方不致失衡,而惶惶不可终日。

 

  有人庸碌一生,有人活得丰盛,李德谦属于后者。他从唐楷入手,把柳公权、颜真卿、褚遂良、欧阳询等大家的经典楷书反复研习,谈起这些先贤时,李德谦如数家珍。以楷书做基础,继而学习行书,他取法李邕,逐步形成笔力遒劲舒展,气格深沉高逸的笔墨特点。尔后,李德谦更是广泛涉猎,从秦汉到明清,他细心揣摩各名家字帖的间架结构特点,熟练掌握不同时期书法创作的要领和差异。1989年,李德谦的行草条幅首次入选中国书协主办的国展(全国第四届书法篆刻展览),由此声名鹊起。

 

IMG_0666 缩图

李德谦  真行隶篆四条屏

 

  盛名之下,初心不改;为书之道,虚极静笃,李德谦孜孜以求,几十年如一日。2002年,李德谦的第一次个展在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成功举办,热烈的反响不仅是对其书法创作的高度肯定,也触发其对于书法艺术更深层次的思考。所谓澄怀味象,实则万类由心,他的个人修为与精神气质,毫不保留地流淌于笔下,他的书法功力深厚,熔古铸今,气韵洒脱,自成风范。

 

  采访过半时,李德谦接了一个电话,是朋友打来的,那声“算我一份”,丝毫没有迟疑。原来,是一个募捐活动,李德谦以书为媒,倾情慈善,若不是我冒昧追问,又怎会看见这个于书法之外的李德谦,以及他的与人为善和悲悯为怀。他说,如果这份绵薄之力能够帮助到一些人,自己何乐而不为。生而为人,当有人心,他只管付出,而不问索取,即便只是三言两语,我却能从这风轻云淡之中捕捉到他身上那副乐善好施的热心肠。

 IMG_0575 缩图

李德谦  孔子《孝经·士章第五》

 

  2002年到2015年,间隔的十多年,再不见李德谦的相关个展,问及此事,李德谦若有所思。他说,书法是文化核心中的核心,是自我生命的直接外化,人生的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体味,因此学习书法便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它需要时间,也需要耐心。面对当今书坛的种种乱象,李德谦始终保持自我,清醒而不从众,正如他为了刷拓而风餐露宿,为了收藏而四下奔走,但不管是刷拓,还是收藏,他唯一的念想都是为了更好地学习书法。

 

  蓦然回首,曾经沧海,早换了人间。而今,年近花甲的李德谦,依然潜心书艺,不但五体皆擅,而且笔墨中多了一份铅华洗尽的淡泊。浮生本如梦 ,又为几何欢?既是陌上花已开,大可缓缓而归矣。

IMG_0068 缩图

李德谦  昔有远渐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