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林英仪:无它,仅一管软毫足矣》的推送中“林英仪先生为弘一法师涅槃造像”所配图片源自网络。感谢微友“Mr.羊”指出错误。真正的弘一法师涅槃素描像在哪里?又是怎么副模样?有心算无心,于冥冥中,于千丝万缕里,幸得有心人为我们留下了“真相”。
资料还是来源网络 ——
(×)前期推文错误配图,系网友所绘。
敬请广而告之,以免以讹传讹。
不胜感激
ღ( ´・ᴗ・` )比心
一份来自1995年的剪报
(见于网友 yi.delai 的博客)
1995年在福建港台信息报上有篇报道,同时刊登了弘一法师圆寂时的一张素描画像。
看后觉的是一张记录历史事件的素描,非常珍贵。
在介绍弘一法师中,书法,照片都见过不少了,见到这张弘一法师圆寂的素描画震撼哦。
再看这篇报道是出自我的老师曾良奎老师写的。
所以看完后我将这篇报道收集起来。
……
一幅五十三年前珍贵素描
弘一法师圆寂瞬间形象重现
文/ 曾良奎
一九四二年,我负笈泉州中学,是一个尚未登入艺术殿堂的毛头青年,正热衷于素描与速写的练习。听说弘一法师驻锡在泉州温陵养老院。一个天气晴朗的早晨,我避开养老院管理人员的耳目,蹑步趋入法师的禅房,恭求法师的墨宝。
是年十月十三日(农历九月初九日)法师在祠中圆寂的消息传开后,我赶到祠外,当时僧众护场不能进入,同时也听到住于禅房近处的晋江中学有位语文教师林英仪先生,擅长书画旁治古典诗文,对中西画均有造诣。法师圆寂后,林老师应广义师之请前往禅房,为之素描涅槃像,引发我一睹该作的念头,以资学习。于是择在一次课余的时间,冒昧地去拜访林先生,他寓于校中图书楼,我立即扣门道:“同学中传说先生为法师画过涅槃的素描确否?”他淡然一笑,持图示我。记得该图系一方国画纸,寥寥数笔勾出法师侧卧离世的头像。当年知识尚浅,唯印象中毕肖法师安详入睡的神态,这一形象一直烙印在我的脑海中。
法师涅槃像
物换星移,四十年代末我就学于国立社会教育学院艺术系,尔后任教于厦门集美中学,又调任福建工艺美术学校教习国画人物专业,寓于鼓浪屿。一九六三年春,适逢林英仪先生赴厦门举办书画个展,我瞥见其展品以花鸟、书法最丰,山水次之,人物较少,我问林先生:“何不将当年为法师涅槃图像展出以飨观众?”林先生说该图早已送交泉州弘一法师纪念馆收藏了。
“文革”前,我返回泉州,偶然一次机会使我在该馆有详细拜读这张多年想见而未得欣赏的作品。纵观此图,笔触严谨,线条洗练,成功地捕捉法师圆寂瞬间的神韵,可窥先生造型根底的扎实、素描功力之深厚,当时作画虔诚崇仰的心情跃然纸上。结合画面的布局,书法题款错落有致,印章钤盖适宜,诚为一件诗、书、画、印融于一图的完美之作品。图的一侧以洒脱的行书题一绝诗:“六根何处绝尘埃?每对苍生笑几回!莫向形骸藏故我,谁人不是业中来?”诗的终末跋言:“壬午菊月二十八夜酒后”,并盖有“英仪画印”朱文小图章一枚。
一九九四年我往香港探亲,年少时的同窗挚友庄亨岱兄慨然为我精印画集。无奈我罹病回泉州就医,携带数册赠送诸友以就正,该集中收有一九八九年从劫后余稿重绘的《弘一法师造像》,以及当年法师赐赠墨宝“以冰霜之操自勉则品日清高”等幅,因而托人将画集奉赠弘一法师纪念馆,蒙妙莲师关注,使其侍僧传业师多次访视,并回赠佛经数册,殊深铭感,暗自许愿:果若病能好转,当为法师再造瑞相。然忖欲图于新作须进一步搜罗资料,此际顿忆英仪先生所绘法师涅槃素描图,这是一件主要的参阅资料,据目前资料所知,它是海内外唯一的一幅面对法师的素描遗像,是具有历史及艺术的重要价值,是研究弘一法师一生中不可缺少的珍贵资料,遂托人寻阅最近新出版的《弘一法师全集》,却一无所得,大失所望。据悉法师圆寂四十五周年(一九七八),泉州书协暨香江书谱社曾举办纪念书法展览,并出一纸专刊,其中有林英仪先生撰写的《与弘一法师之偶缘》一文,获知该图之始末与线索。后来我在妙莲师亲自关注下,及传业师多方搜寻,终于在泉州开元寺藏文物中发现林英仪先生当年原作,使这件艺术瑰宝重见天日,这应当感谢当年法师侍僧妙莲师数十年如一日地精心收藏保管。时隔五十三个春秋,拂去历史灰尘,并越显露其价值,这不仅是研究弘一法师的一件重要文物,它的重现也是一项很难得的幸事。
林英仪绘弘一法师涅槃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