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订阅号

收藏热线
0595-28252888
18065388683
 
 

桑莲居|郭保同:卧游云山不知倦

发布日期:2018-06-20      来源:桑莲居艺术馆      作者:王猛仁       浏览次数:3515
核心提示:面对素纸或勾或皴或点或染, 随心所欲, 要山有山,要云有云, 终日卧游云山, 有烟云供养,何累之有?

有友问你终日在家画画不累吗?

我笑而不答。

身累莫过于心累,

面对素纸或勾或皴或点或染,

随心所欲,

要山有山,要云有云,

终日卧游云山,

有烟云供养,何累之有?

 

——

见无为堂主人6月18日微友圈有此心语

无为堂主人

李辛 绘

 

清气盎然 胸藏万象——郭保同先生绘画艺术浅识

文/王猛仁

 

 

 

在河南籍旅居京华的众多画家中,郭保同先生是一位让我心仪,又让我看重的优秀山水画家。他那老辣、精湛、娴熟的笔法,坚实、厚重、苍莽的写生力量,为当代画坛带来一股清新之气和清雅之象。

 

郭保同  人间仙境

 

一、清新雅致文人象

 

在我们看似不多的交往中,郭保同先生给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艺术气质和学者风度。从古至今,中国画历来讲究书画通融,诗书合一。尤其是山水画,更多的注重的是精神,是诗意,是文心,是境界,是唯美度,而笔墨,则是文人山水的内核。西方绘画追求的是技巧,中国画追求的则是意境,而意境便是中国文人画的内涵与魅力。当代山水画雄奇深邃的艺术景象由郭保同先生劲健的笔法表现出来,淋漓酣畅,直抵灵魂,加之以古色古香、稚拙生动的大篆题款来润造化之身,真正展现出了画家本人与众不同的人文修养和艺术天赋。

 

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可是,没有传统的创新,则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国的山水画艺术发展到今天,就是一路沿着传统的根脉走来,师传统,又不被传统所囿;师造化,又不被现代思潮所迷惑。在这里,郭保同先生是比较认真又十分理性的艺术家。

 

郭保同  青莲深处更堪幽

郭保同  疏密自有度

 

二、书画诗文见奇功

 

郭保同先生还是一位精深的书家,他在绘画创作之外,我关注更多的则是他的书法。欣赏他的书法作品,亦篆亦隶亦行,宽绰简散,既有甲骨文的分行布白,疏落错综,又有大篆的紧密严整,放逸娟秀,还有汉魏诸碑的淳古可爱,生动有趣。看似不写实赋形,但都有传统趋变之痕,随心而变之迹。虽然他吸收了古今众家之长,但其独特的点画形态与结体、布局方法以及书法作品中流露出来的独特的精神情调,却是作为一名天才型与实力型画家的艺术判析与独创。

 

郭保同先生的山水,得益于他深厚的学者修养和书法修炼。他的画不仅可以让人身临其境,亦有步步登临、步移景换之感,令所有的观欣者怡然陶醉。这种张力弥漫、视野放达的图景式展示,在他所有的长篇巨制或小品写意中,均能得以充分地体现。有的咫尺千里,有的远望不离左右,都是实景丘壑的描绘,都是心灵玉化的结晶。郭保同先生平日作画,近取诸身,远取万物,按“气”与“景”的原理进行重钩,按“道”的宇宙观从“无”到“有”,自然生发,无拘无束,一派天成。他的绘画佳作,大都是由真境中幻化而来,时而寒亭古道,流水潺潺,怪木森然;时而奇峰突兀,山峦云动,高亢激昂;时而峰回路转,山坡平缓,顾盼生姿。那隐匿于山林的亭榭名寺,错落精巧的山乡民居,向人们昭示着古朴清凉的去处。画面极简处,山外青山,云蒸霞蔚,雾海翻腾,霞光山影共唱悠扬的和声。这就是画家郭保同先生画作中呈现的真境,奇境、妙境和画境。

 

郭保同  太行山石板岩

 

郭保同  峡江清秋

 

郭保同先生自幼喜诗好文,中原的自然风光和地域特色滋养了他勤恳善良的品质。尽管出身贫寒,但他家训甚严,游历众多。由河大毕业后,他便游学、问津于京城,得王文芳、王明明、石齐、程大利、曾来德师传,名山秀水尽收眼中,陶冶出清绝脱俗的艺术风格。平日,他潜心作画,反复揣摹,用心研究,其笔法直逼宋元明大家,在漫长的艺术探索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笔墨艺术语言。

 

他创作的画山、画树、画梅、画瓷等题材,用勾、皴、染等笔法,用笔用墨完美地结合起来,颇具万毫齐力、苍劲润厚之特色。勾、皴、擦、点、染,笔笔见笔而又墨色浑然,极尽天然之象也。有时笔断意连,有时光明磊落,有时硬朗劲健,颇具阳刚之气。在用笔方面,满纸展现的都是华彩润章,筋骨血肉俱丰,形质气韵俱佳,赋予了写意山水画审美无尽的想象空间。

 

郭保同  汉柏

郭保同  观古柏有感

 

其实,在很大程度上,我们每一位画家在艺术的探索过程中,一生都在追求真境与心境,这两种的递变过程,造就了山水画完备的体质,既注重以“真境”传达自然之妙用,又注重笔墨功夫的畅神作用,成就了“真境”写神,“真笔”写心的特质。郭保同先生在山水画的创作中发挥着宋人实景丘壑的幽美描绘,又将元人按“气”“象”原理重构山水元素的法则融会一体,得于心而应于笔,拓展了新一派新山水画的风范。其画面中的山石树木,小桥流水等诸多形态,无一不是苦心经营,将精练的用笔与造型完美结合,让观者在有限的视觉范围内看到连续而节奏明快的盘折变化,又可在“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大好春光里,感受到若有若无的空灵,觉悟“八大”的清逸、朴拙与布白。

 

微信图片_20180620160206

郭保同  散氏图

 

郭保同  江边一角

 

三、孜孜追求永不怠

 

郭保同先生对艺术的追求,已呈现出一种创作的原生美,即自然形态与笔墨骨气浑然一体,画石如写篆书力拔山兮,画枝干如健笔写行书,精准苍辣,体现出他特别注重精微与粗放的关系,这种万趣集于神思的动态美,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他在山水画之外,对梅花情有独钟。先生笔下的梅花不似传统的冷傲,呈现出了五彩斑斓的宁静之美,既不失高雅,设色沉稳,资质清丽,娇而不艳,独显高贵。无论山水小品,还是花鸟鱼虫,样样皆擅,幅幅皆精,渊雅朴茂中独见奇崛昂藏之气。

 

在郭保同先生的作品里,除了我们所见的雅和拙,还有一种书气书意的内美,这便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大巧若拙,大美不雕。在他身上,或许有一种很深的乡土情结,一树绿荫,一掬黄土,一篱秋光,一泓清泉,都能触动他的情感,都能诠释他艰涩沉重的乡村背景。干裂秋风,润含秋雨,干湿相济,气韵生动,这些,既是他风格独特的风貌,又是他胸怀无量,笔墨生动,高情满怀,德艺双修的个人写照。郭保同先生为我们带来了一场美的盛晏,让我从一名欣赏者变成了一名虔敬的讴歌者,并从他的作品里延伸出了更多的对美的思考与向往,继之受到教化与陶冶。

 

郭保同  雪韵

 

郭保同  万壑松风

 

所有的艺术都是无止境的,而真正的绘画艺术的生命,永远都在不断探索、不断完善的艺术长河之中。衷心祝福郭保同先生在生机勃勃的大自然中,继续谱写清新明丽、老辣生涩的不与人同之华彩的艺术乐章。

 

 

Guo Baotong

郭保同

 

IMG_0038 郭保同(赵剑王 摄)

 

1963年生,祖籍河南商水。

河南大学中文系毕业。

2003年至今研修于北京画院、中国国家画院,师从王文芳、王明明、石齐、程大利、曾来德诸师。

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中国乡村田园画会理事,

中国国家画院程大利工作室首届访问学者,

中国国家画院曾来德工作室首届课题班成员。

 

 

作品欣赏

 

 

郭保同  夕阳西下

 

郭保同  万壑松声满

 

郭保同  云山图

 

郭保同  雨后太行分外娇

 

郭保同  云之韵

 

郭保同  画实易画虚难

 

郭保同  焦墨秃笔写云山

 

郭保同  散氏图

 

郭保同  以书入画

 

郭保同  柏韵

 

往期回顾

 

郭保同“碰瓷”

郭保同:贴着地面步行,不在云端跳舞

郭保同:插枝梅花便过年

郭保同:别样写宾虹(上)

别样写宾虹(中)

郭保同:别样写宾虹(下)

郭保同:“粗服乱头”之髡残

 

 

    sale
(桑莲居夏季书画品鉴周特惠)

 

展览期间,展出作品均有折扣。线上官网亦同步展出,可扫码查看(或点击底部“阅读原文”)。了解一下~

 

详情可询:134898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