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订阅号

收藏热线
0595-28252888
18065388683
 
 

郭保同|以书入画探究

发布日期:2018-09-15      作者:郭保同       浏览次数:4156
核心提示:正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王文芳、王明明、石齐、程大利、曾来德等是其恩师, 在艺术旅途上,不时指明方向; 而读书与习字这个他长久以来的习惯, 也让郭保同不囿于心,不滞于步。

 

郭保同是河南大学中文系的学生,

然而,他转益多师,

学了手好工笔,

故乡的山羊和草垛跃然纸上,泠然生动。

经年后,

自我感觉画的线条质感稍显不足,

加之性格过于拘谨,

又潜心学了好些年书法。

尤其倾心于章草,

颇有成色。

 

正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王文芳、王明明、石齐、程大利、曾来德等是其恩师,

在艺术旅途上,不时指明方向;

而读书与习字这个他长久以来的习惯,

也让郭保同不囿于心,不滞于步。

 

郭保同曾在采访中直言:

一个好画家是应该集精神、学养、技巧三者于一身。

没有精神就无所谓生命,

没有学养就无所谓水平,

没有水平就无所谓能力。

 

践行者,郭保同如是。

 

IMG_0076 缩图

郭保同先生,2017年摄于桑莲居艺术馆

(摄/赵剑王)

 

 以书入画探究 
1.以书法用笔入画
2.以书法结体入画
3.以书法气韵入画

 

以书入画探究

 

文/郭保同

非常荣幸参加由中央文史馆主办的《中华艺术大家讲习班》,通过这几天的学习研讨,收获颇丰。特别是听了恩师程大利先生关于以书入画的讲述,使我茅塞顿开。下面就这一问题谈谈我个人的理解和感受。

1.以书法用笔入画

最早提出这一论点的应该是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有这样的记载:“陆探微亦作一笔画,连绵不断,故知书画用笔同法。”元代赵孟頫是这一理论的探索和实践者,他在《秀石疏林图》中题:“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须八分通。若也有人能会此,方知书画本来同。”图中以飞白笔法写石,以劲挺之笔写竹,笔墨苍劲挺拔,简约俊逸,是以书入画的典范。

 

赵孟頫 秀石疏林图 纸本水墨 27.50×62.80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赵孟頫 秀石疏林图 纸本水墨 局部1

赵孟頫《秀石疏林图》

纸本水墨

27.50×62.80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赵孟頫 秀石疏林图 纸本水墨 局部2

 

 

明董其昌是以书入画倡导者,其山水在元人用笔的基础上删繁就简,加以图示化,通过对用笔用墨的高度提炼而任情挥写,直抒胸臆,所以他讲:“以蹊径之怪奇论,则画不如山水:以笔墨之精妙论则山水绝不如画。”

另外,徐青藤以草书入画,吴昌硕以石鼓文入画,特别是近代黄宾虹一生终奉“画法当如作字法,笔笔亦分明。”“画诀通于书诀,画法即书法”,并总结出:“平、圆、留、重、变”山水用笔五字法诀,在山水画用笔中,各种笔法交替使用,似篆非篆,似草非草,最终得一“变”字,使以书入画这一理论在书法用笔上得以最终充实和完善。

 

吴昌硕 扇面

吴昌硕 梅花扇面

 

 

明 徐渭 墨葡萄图 纸本水墨 纵116.4厘米横64.3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徐渭 墨葡萄图

纸本水墨

116.4×64.3cm

故宫博物院藏

黄宾虹《黄山汤口》,立轴 设色纸本,171×96cm, 1955年作

黄宾虹 黄山汤口

设色纸本立轴

171×96CM

1955年作

 

 

2.以书法结体入画

“书画同源”是个很古老的话题,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叙画之源流》中记载:“颉有四目,仰观垂象因俪鸟龟之迹,遂定书写之形……书画同体而未分,象制肇始而犹略,无以传其意,故有书:无以见其形,故有画。”清代画家盛大士在《溪山卧游录》中也讲道:“唐人王右丞之画犹书中之分隶也;小李将军之画犹如书中之真楷也;宋人米氏父子之画犹如书中之有行草也;元人王叔明、黄子久之画犹如书中之蝌蚪,篆籀也。”

明董其昌讲求笔墨韵致,提出“士人作画,当以草隶奇字为之。”以草字法作画来强调他推崇的“南宗”文人气。

 

《高逸图》轴,明,董其昌作,纸本,墨笔,纵89.5cm,横51.6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董其昌《高逸图》轴

纸本墨笔 纵89.5cm,横51.6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八大山人更是这方面的典范,他结合书法结体的抽象空间构成来处理画面的造型布白、虚实关系,所以他的画造型奇古,章法多变。如他画树干上粗下细,画石头上大下小,画鸟鼓腹缩颈翻白眼等等,看似不合物理,却又夸张有致,这一切都能从其书法空间结体上找到佐证。

在山水画构图中,古人也根据字形总结出多种构图方式:如“之”字形、“由”字形、“甲”字形、“则”字形……

黄宾虹老人也常讲:“吾以山水作字,而以字作画。”

我特别喜欢金文《散氏盘》,汉隶《石门颂》、《好大王》里面字形的结体,它们有的粗狂豪放、有的凝重含蓄、有的古拙朴茂、有的恣肆老辣……姿态自然,气象飘逸、变化莫测,以此作画,令人耳目一新。

 

朱耷 荷花双凫图 185×95.8 cm 弗利尔美术馆藏
朱耷 荷花双凫图

185×95.8 cm

弗利尔美术馆藏

 

 

3.以书法气韵入画

人们常说“字如其人”“画如其人”这和一个人所处的环境,欣赏角度,艺术修养有关,因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黄宾虹老人的书法早年受碑刻影响颇深,后从颜鲁公“争座位”及王献之法帖登堂入室,最后又对上古三代文字产生了浓厚兴趣并终身研习,从而找到了自己书法风格定位。从平和、冲淡、雅静到自然、古拙、简约,画亦如此。特别是对古代钟鼎金石,砖石瓦当,简帛简牍及碑帖的研究上,不仅仅作为文字或纹样的演变考证或临写上,更注重其书写意味并从其斑驳雄浑的视觉意象中,获得与笔墨意象在山水画创作中得以互证和借鉴,比如他从出土的五色斑驳良渚夏玉中悟出宋画的点染之法,从云雷纹及玉器中悟出上勾下勒的用笔之法,从金石、铜器、碑碣、造像中悟出书法用笔的起承转合,刚柔相济……

 

黄宾虹 篆书临羌钟文 轴 112×39cm 纸本 1941年 浙江省博物馆藏

黄宾虹 篆书临羌钟文 轴 

112×39CM 纸本

1941年

浙江省博物馆藏

黄宾虹 隶书临李翕碑等碑文册(局部) 28.5×27.5cm 纸本

黄宾虹 隶书临李翕碑等碑文册(局部)

28.5×27.5CM 纸本

 

黄宾虹 草书临唐孙过庭书谱(局部) 卷 40×174cm 纸本 浙江省博物馆藏

黄宾虹 草书临唐孙过庭书谱(局部) 卷

40×174cm

纸本

浙江省博物馆藏

 

 

他在《画法要旨》写道:“金石家者,上窥商周彝器,兼工籀篆,又能博览古今碑帖,得隶、草、真、行之趣,通书法于画法之中,深厚沉郁,神与古会,以拙胜巧,以老取妍,绝非描头画角之徒所能摹拟。”所以他的画特别是晚年山水得金石钟鼎之斑驳苍古,敦煌壁画之沉实朴质,古篆隶书之郁拔纵横,即有古文字的天趣朴拙,又兼颜鲁公的朴茂雄强,这均得益他长期对古文字研究的审美意象给山水画笔墨表现带来的启示。

二0一八年九月九日于北京

 

郭保同近作欣赏

 

 


花 鸟


 

DSV_8069 缩图

延年益寿

 

自乐图

自乐图

 

菊酒延年

菊酒延年

 

散氏图

散氏图

 

DSV_8072 缩图

牡丹

 

菊石图

菊石图

 

汉家风

汉家风

 

 


山 水


 

丰碑
丰碑

 

中华魂

中华魂

 

少室云屏向晚晴

少室云屏向晚晴

 

云壑鸣泉

 

青城深处更堪幽

青城深处更堪幽

 

云水图

云水图

 

太行幽居图

 

 


书 法


 

黄宾虹画语录节临

黄宾虹画语录节临

 

散氏盘节临

散氏盘节临

 

节临楚简

节临楚简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之五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之五

 

书谱节选

书谱节选

 

书谱节抄

书谱节抄

 

 

博饼
9月16日头奖:

 

9.16 IMG_1344 郭保同 信知独占联 缩图
郭保同 信知独占联

 

彩蛋关键字:

顺源阁、风采普洱仓、流云香舍、惠明漆艺

(埋在郭保同博饼厅)

 

✓点击桑莲居微站(手机版)“中秋博饼”,直达博饼大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