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订阅号

收藏热线
0595-28252888
18065388683
 
 

桑莲居|《王乃钦诗书作品集》题斋签售进行中!

发布日期:2018-10-18      作者:狸子       浏览次数:2753
核心提示:《王乃钦诗书作品集》题斋签售活动正式开始,详询桑莲居艺术馆公众号,或微信客服13489850000。省外代理可私聊。
王乃钦诗书作品集
IMG_0472 缩图2

ISBN 978-7-5508-0498-2

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发行

八开本 布面精装带封套

原价¥398

——附自作诗词楹联创作随笔

 

 

  中秋期间,我们推送了一期《王乃钦:走过的路,大可漫吟成诗》(点击回顾),推文中的“王乃钦创作随笔及自作诗联选”引起不少读者兴趣, 纷纷询问是否有集印成册,想入手通读为快。

 

  “随笔及自作诗联选”部分实选自《王乃钦诗书作品集》。2012年,该作品集由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问世,使得王老师夙愿初成,颇具里程纪念。回想出书过程中铆着的一股子心劲儿,王老师曾连连摆手说:“不容易。”

 

  现应众师友要求,桑莲居艺术馆现推出本作品集签售、题斋活动,以下活动可任选其一或组合参与:

 

 

微信图片_20181020102900

微信图片_20181020102900

 

 

IMG_0478 缩图2

 

作品集由王乃钦老师毛笔签名、钤印。

 

¥360

 

本文由“135编辑器”提供技术支持

 

微信图片_20181020102900

微信图片_20181020102900

 

 

IMG_0476 缩图2

 

提供您的斋号或姓名,或一句吉语,

由王乃钦老师题写于作品集扉页,

并毛笔签名、钤印。

 

¥600

 


 

微信图片_20181020102900

微信图片_20181020102900

 

 

IMG_0480 缩图2

 

提供您的斋号或姓名,

由王乃钦老师题写于作品集扉页,

并毛笔签名、钤印。

另用斋号,或提供一句吉语,

由王乃钦老师写成一件

2平尺的书法作品于白色宣纸上。

 

¥1500

 

本文由“135编辑器”提供技术支持

 

 

王乃钦老师现接受对联编撰并书写,

可137×34cm×2、68×18cm×2两种规格。

润例优惠,欢迎垂询。

 

作品集中的作品开放出售。

 

以上活动均可详询至桑莲居艺术馆公众号,

或桑莲居微信客服13489850000。

 

本文由“135编辑器”提供技术支持

 

IMG_0002(方)

        Wang Naiqin

 

王乃钦

六柳斋主

 

1947年生,福建省泉州市洛阳桥人氏。1966年毕业于惠南中学,1982年毕业于厦门大学中文系。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沧浪书社社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福建省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菲律宾中华书法学会学术顾问,国立华侨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委。

 

王乃钦创作随笔及自作诗联选

 

15-48-35-66-1

 

自撰 只觉岂知七言联

 

释文:

 

  只觉樽前生意满;岂知梦里醉书难。学书自勉,时惟辛卯年中秋前一日王乃钦并书。

 

创作随笔:

 

  我饮酒成瘾已经三十多年,闽南著名小说家陆昭环先生曾将我写入回忆录,说我“酒量不大酒瘾大”。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风雨无阻,每天至少小酌两次,晚上就寝前是必不可少的,说来烦人。我平生将酒看成三剂,苦闷忧愁时当成麻醉剂,快意时当成兴奋剂,创作时当成催化剂。这都是文革中感到个人前途无望借酒浇愁养成的消极生活方式。自知习性难改,每欲戒之,总是戒不成,慢慢地就随遇而安了。好友说我是自己偷着乐无人知,不知者说我以酒为欢,一派生机,诚不知我躭于诗书的执着与难处。此联自嘲,堪与朋友调侃,亦是生活中一点趣味,故重录之。书写时较淡定,温和。

 

 

15-39-53-32-1

 

自作诗《威远楼参观梁披云先生诗书展》

 

释文:

 

  威远楼台作胜游,滃濛大气眼中收。昂藏瘦鹤迎风立,偃蹇寒松带雪遒。飞瀑行云窥动静,惊蛇骇兽识刚柔。漫言梁老生花笔,不道氤氲造化酬。旧作威远楼参观梁披云先生诗书展,辛卯年初夏,王乃钦重书。

 

创作随笔:

 

  十几年前,梁老披云先生在泉州威远楼举办他的诗书作品展,一时泉南名士雅会,观者如云。开幕式当天,在梁老先生创办的黎明大学召开展览座谈会。此诗便是当时的应景之作。记得当时泉州文坛名儒“泉州通”陈泗东也在场,正好坐在我对面。用钢笔在火柴盒背面写字,估计在打诗稿。平时类似这种场合,陈老先生必现场口占吟诗。我抢先诵读了这首诗,一直等到座谈会结束,还没看到陈老先生吟诗。会后我追问陈老先生:“今天怎么没看到您当场赋诗?”陈老苦笑着说:“好句都被您抢走了”。虽是调侃的话,听来却甚是快慰。因陈老不是随便夸人的,有老前辈的激励,后学当然高兴。

  这首七律,可当论书诗读。尤其是中间二联,三、四句既写梁老的书写风格,也写梁老的人品修养,五、六句既论书理,也写梁老对书法的彻悟。最后两句既写梁老丰富的人生阅历,也写时代造就了梁老。

 

 

15-39-15-62-1

 

自撰 灯红饭淡十一言联

 

释文:

  灯红酒绿,闹时转觉静时福;

  饭淡茶粗,忙处倍思独处闲。

  庚寅年初春,六柳斋主王乃钦撰并书。

 

创作随笔:

 

  此乃平素内省修为之语,因较理性,容易板滞。故以轻灵舒逸之笔写出,有稚拙天真之意,细雨轻风,迎面而来,正如“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虽说教,但亲和,谅诗朋艺友能哂纳之。

 

 

15-49-12-53-1

 

自作诗《题君耀先生泼墨山水》

 

释文:

 

  水树山云路续连,烟岚满纸旷无边。露鲜雨润随心转,别样空灵在此间。旧作题君耀先生泼墨山水。山无云如春无花草,无云则不秀,无水则不媚,无道路则不活,无林木则不生。百丛媚萼,一干枯枝,墨则雨润,彩则露鲜。王乃钦。

 

创作随笔:

 

  君耀先生,姓张,浙江美院(现中国美院)毕业,分配至华侨大学艺术系(现美术学院)执教山水画,性固执,但对艺术追求非常执着,几十年如一日,功底也甚扎实,所绘山水,兼工带写,古意纷披。书法也颇见功力,惜英年早逝,为之悲痛。

  有一时段,君耀常作泼墨,加以勾勒皴染,颇具气象,余甚爱之。我偶然为其所作泼墨山水题诗一首,他极首肯,便是这首,题后他将此作慨然相赠。

  君耀此作满布局,烟岚满纸,却非常透气,在充塞天地中显出空灵,整个画面也很鲜活,观后令人爱不释手。正如宋•郭熙《画训》所言:“山无云如春无花草,无云则不秀,无水则不媚,无道路则不活,无林木则不生。”诗中“露鲜”、“雨润”则出自明•徐渭《与两画史》:“百丛媚萼,一幹枯枝,墨则雨润,彩则露鲜。”今日所书,已非当时原题,大雅云亡,只成追忆。

 

张君耀

  泼墨山水作品

 

 

 

  采集自福建美术在线

 

 

15-38-43-87-1

 

自撰 题仙公山朝天阁

 

释文: 

 

  极目峰颠横紫翠;置身天际拏虚空。辛巳年孟夏,题仙公山朝天阁,六柳斋主王乃钦。

 

创作随笔:

 

  此联刊刻于泉州仙公山之朝天阁大门,当时以行楷书写,今以隶体书之,选用深色仿古宣。凌空取势,线条质直崚嶒,骨力较洞达,有险劲之意。似与联文相融合,此联后来扩成一首七言律诗:径斜势险访仙翁,始识仙山造化功。极目峰巅横紫翠,置身天际挐虚空。轻飘疑在青霄上,回转迳留幽壑中。一瓣心香酬夙愿,几行文字慰中衷。

 

 

17-32-58-68-1

 

自作诗《时逢中秋六十自述》

 

释文:

 

  朗朗秋光又一年,千门万户祝婵娟。不堪往事矮人仄,难得今宵明月圆。浅量半酣成饮瘾,浮名六柳作书颠。 此生自笑无功业,徒食蜗庐一砚田。丙戌中秋,欣逢六秩。举家露台赏月,膝前儿孙承欢,分饼持蟹品醪,岂能无韵,时惟辛卯年菊月重录,王乃钦。

 

创作随笔:

 

  头两句平平,三句稍嫌寒怆,四句亦似落入旧套,五、六句略有崚嶒之风骨,但不免名士脾气,结句虽有呼应,却难脱洒,惟贵在未涉繁秾。

 

 

15-38-57-45-1

 

自撰 流水怀人七言联

 

释文:

 

  流水春山花发处;怀人诗思燕来时。王乃钦撰并书。

 

创作随笔:

 

  此写大自然生生不息之盎然生机及物我契合之情景,是流水对,求轻松自如,不沾不滞。书法布白求疏朗含蓄,笔法较内敛,意境求空灵虚和。

 

 

15-47-35-56-1 旋转

 

自作诗《中国沧浪书社建社二十周年感赋(四首)》

 

释文:

 

  中国沧浪书社建社二十周年感赋(四首)

  沧浪亭边结社初,少年滋味半消除。而今两鬓飞霜日,伫看芳林新叶舒。此处“沧浪”之“浪”读仄声,“芳林新叶”借用刘禹锡句:“芳林旧叶催新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其一。流水行云自在风,江南江北尽兼融。不拘一格显风骨,笔补天然造化功。第四句化用李贺句:“笔补造化天无功”。其二。不论衔头不论资,但期笔底出真知。实材何用戴高帽,羞煞庸书乱鼓吹。其三。“现代”“流行”“古典”风,风骚各领展新容。泥沙淘洗终须净,一片晴空见彩虹。其四。时惟丁亥年岁杪,王乃钦并书。

 

创作随笔:

 

  中国沧浪书社于一九八七年十二月十一日在苏州沧浪亭畔成立。这是中国改革开放以后成立的第一个最具学术性和艺术水准的民间书法社团,秉持着“艺术的独立与学术的尊严”这一结社宗旨,在海内外赢得良好的声誉。

  我荣幸地成为第一批通过的社员,当时全社只有二十六人,多数来自北京、江苏、浙江,我是福建省唯一的沧浪书社社员。随后石开也申请获准加入了沧浪书社,至今福建人只有两个,所以在我所有的荣誉衔头中,我最看重这个。当时我年纪才四十左右,在书社中是属于平均年龄段。到二〇〇七年十二月在南京举行中国沧浪书社建社二十周年庆典,都已经是年及花甲的人了。

  高中老三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最特殊的一个年龄段。其主要特点是经历了十年文化大革命,大学停办,还有在其之前的社教运动,困难时期、大跃进、反右等历次政治运动,都在他们幼小直至青年时期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大多数人失去了上大学的机会,只有小数人以十分顽强的意志力和勤奋精神赢得了再次深造的机会。所以他们比起其他年龄段的学子的经历都要来得坎坷、复杂而丰富。因此他们也特别爱惜来之不易的机会。最刻苦,最会反思。虽然他们错过了本应有的上大学的最为珍贵的青春时期,但他们能急起直追,把他们失去的青春年华,以只争朝夕的毅力和精神努力挽回,四十岁就当二十岁,再拼二十载,仍然保持着盛年旺盛的精力和担当的责任。如从石缝中钻出的石松一样葱茏和挺拔。沧浪书社中如王镛、华人德、言恭达、黄惇、王冰石、白煦、余国松、沈培方、陆家衡、徐本一、储云、潘良桢、穆棣等都是老三届,都是典型的例子,都是书社中的平均年龄段。而今都已是年过花甲了,回想二十几年前,恍如从青春时期一下子跨入了老年时期,失落中带着沉重的收获;收获中带来心灵的欣慰。时代造就了我们,我们倍加感恩和珍惜。

  这四首小诗是我在沧浪书社建社二十年时的感言,我想我们大部分同仁都有这样的感慨。

  欣看“芳林旧叶催新叶;流水前波让后波。”满目青山,无限阳光。书社中不论资排辈,各种风格,互相兼容,共同遵循“激浊扬清、励学崇文、融合平等、传承日新”的社训。书社的正大气象如日中天,必定在中国当代书坛留下光辉的一页。

 

 

15-41-40-57-1

 

自撰 盆有景无七言联

 

释文:

 

  盆有方圆皆物态;景无大小即风光。题翥园盆景,时惟丙戌年梅月,王乃钦。

 

创作随笔:

 

  此为嵌字联,冠以“盆”、“景”二字,在深色仿古宣上挥洒,字形较夸张变形,线条追求浑厚、拙重,如野梅婆娑、老干新枝,别有一番风韵。联文述说物理,小中见大,为盆景园联,似亦切题。

 

 

15-50-10-22-1

 

自作诗《茅台大桥通车感赋》

 

释文:

 

  赤水滔滔气势雄,银滩碧浪仰高风。当年神力曾三渡,酒醒茅台化彩虹。茅台大桥通车感赋。辛卯中秋后二日,王乃钦。

 

创作随笔:

 

  应制之作最忌大而空、雄而粗、宽而泛。此诗出现赤水、银滩、碧浪、茅台,皆是地名,与历史事件联系,结句借国酒茅台之魅力与中国工农红军之神力及建造茅台大桥之功力相呼应,气势咄咄逼人。当年拙作能刊刻于茅台大桥之诗碑上,也不负我六柳斋主之半酣书了。

 

... ...

 

IMG_0484 缩图2

 

◎ 签售进行中,欢迎购藏

 

 

End

 

 

 

微信图片_20181020102900

往期相关

微信图片_20181020102900

 

王乃钦书自作论书绝句一百首(集结篇)

王乃钦:论书法的情感表现

翰墨场中老伏波——王乃钦教授诗书刍议

华人德:诗才与书艺——记契友王乃钦

 

微信图片_20181020102900

编辑说明

微信图片_20181020102900

 

整理:狸子 图片:赵剑王

本期图文均来源于桑莲居艺术馆

转载请注明出处

 

微信图片_20181020102900

联系我们

微信图片_20181020102900

 

投稿邮箱:2251797470@qq.com

微信客服:13489850000

 

 

微信底部二维码 2018.01.12 缩图


桑莲居客服微信二维码2 截图 副本桑莲居客服微信收钱码 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