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订阅号

收藏热线
0595-28252888
18065388683
 
 

王立梅:北宋祖刻《淳化阁帖》的回归之路

发布日期:2018-11-05      来源:《上海文博论丛》2014年第3期      作者:王立梅       浏览次数:2721
核心提示:几代薪传,一朝容归。
锦瑟华年

安思远私人珍藏

 


 

北宋《淳化阁帖》回归记

王立梅

 

  北宋初淳化三年(公元992年),宋太宗内府秘阁(帝王藏书之所)所藏历代名家法书,命侍书学士王著编次,临摹刻板,拓赐大臣。因是淳化年间所刻,史称《淳化阁帖》,亦称《阁帖》。此帖内容丰富,共分十卷,一卷是历代帝王法帖,二、三、四卷是历代名臣法帖,五卷是诸家古法帖,六、七、八卷是王羲之书,九、十卷是王献之书。由于《淳化阁帖》拓印的是宋以前的历代名家真迹,亦是我国第一部历代法书的汇刻从帖因而被尊称为法帖之祖,对后世研究和继承古代书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阁帖》刻板不久即遭损毁,后人重刻者屡见不鲜。但宋刻宋拓孤本存世的只有四、六、七、八共四卷,并已在解放前流出国内。

 

  1996年5月份,我即将赴美参加“中华文明五千年文明艺术展”的谈判,全国政协常委、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来电话,让我去他那里。我去后,启功先生对我说:“这次你去美国能不能去找一个叫安思远的美籍华人,据说他手中藏有北宋《淳化阁帖》三卷,你可不可以请他拿到北京展览一下,我见不到宋刻本《淳化阁帖》,是死不瞑目。”我当时并不认识安思远,但启功先生从未求过我任何事,我马上说,您老人家放心,虽然我不认识安思远先生,但您要我办这件事,我就一定给您办到。

 

  在美国期间,我向久居纽约的好朋友梅缵月小姐打听,是否认识一个叫安思远的美籍华人,梅小姐说不认识,但听我说的情况很像一位她认识的收藏中国文物的艺术品商人,但此人是美国人,并非是美籍华人。我请梅小姐和他联络一下,问问他中文名字是否叫安思远。于是梅小姐给这位R.H.Blisworth的先生打了电话,梅小姐问他是不是有个中文名字叫安思远的,Ellsworth先生回答说对啊。梅小姐告诉他北京有一位叫王立梅的女士想拜会他。Ellsworth马上说:我早就听朋友们说过她,我很愿意见她。就这样,第二天我和梅小姐如约去了Ellsworth家。他就住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斜对面的一座公寓里,面对着中央公园,是纽约最好的住宅区之一。

 

安思远2 安思远在纽约寓所,1980年 安思远 (Robert Hatfield Ellsworth,1929-2014)

1980年,安思远先生(Robert Hatfield Ellsworth,1929-2014)在纽约寓所。

 

2015年佳士得“锦瑟华年——安思远私人珍藏专场”预展现场被还原为安思远的豪华公寓。 4

sdfd

 微信图片_20181107162001 副本 缩图

安思远位于曼哈顿第五大道的公寓共有22间房间,陈列着他的丰富亚洲艺术珍藏。

 

  Ellsworth先生在他的公寓门口迎接我们,我看到的他完全和想象中的安思远不同,是真正的美国人,高挑的身材,金发碧眼,颇有风度,很像美国西部片中的男主角。我们在他那间布置典雅,摆满东方文物的客厅中落座,我先介绍了自己,并转达了启功先生的愿望。安思远先生听我说完后,告诉我,他的很多朋友都认识我,所以他很高兴我们的到访,他还说他也知道启功先生是中国最著名的书法家和绘画鉴定家,他认为只有中国人才真正了解《淳化阁帖》的价值,而且他收藏的《阁帖》不是三卷,而是四卷。随后,安先生问我是否愿意看看他的收藏,这正中我的下怀,我马上表示十分荣幸。安先生领我们参观了他每个房间的陈设,他的家几乎就是座博物馆。地上铺的是中国清代织有瑞龙图案的宫廷地毯,唐代石刻思维菩萨栩栩如生地坐在依墙的条几上,色彩鲜活的元代道教壁画嵌在墙上,长条茶几上是东汉的一组青铜车马,唐代的陶俑静静地站立在门旁、明清绘画几乎随处可见,多宝格中清代单色釉瓷器件件是精品。每件文物都摆放得恰到好处,再加上中国古典家具的衬托,我恍如置身中国一座极尽豪华而又极其高雅的住宅中,但心里却感到丝丝痛楚,这些精美的文物本应陈设在中国,不管是历史的还是现实的原因都说明中国文物的流失是十分严重的。安先生如数家珍地向我介绍着每件文物的出处,他指着依墙而立的宋代木雕菩萨告诉我,这就是他19岁时收藏的第一件中国文物。中国艺术品的无以伦比的魅力深深地印在他的心灵中,使他一发不可收拾地喜欢上它们并从此改変了他的一生,从19岁开始至今已有五十多年,安先生成为西方从事中国艺术品交易最有影响的商人之一。

 

  安先生又特意为我拿出宋刻《淳化阁帖》,看到这几卷历经千年而又流失海外的国宝,我真是激动万分,启功先生那句“不看到宋刻本《淳化阁帖》,我死不瞑目”的话在我脑海中又ー次响起,翻看着《淳化阁帖》,看着书圣王羲之那浑然天成的法书真迹拓本,先人那种随心所欲出神入化的风采和对中国书法艺术深厚的领悟使我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震撼,看着这四卷《阁帖》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安思远先生坐在我的对面一直默默地看着我看《阁帖》,待我将四卷都看完,安先生说“我没想到中国人这么欣赏这件法帖,在美国没有人重视它,他们都认为这是印刷品,就和邮票一样,没什么价值。我看您这样看重这件法帖,我很高兴,我愿意将它们带到中国去,让启功先生看,让真正欣赏它的人看。”接着安先生又说“我也可以将《淳化阁帖》让给你们,但不是无偿的,我们可以交换,我可以不要等价,我认为这件文物应该回到中国,由你们来保管它。”我当即表示非常感谢安先生的好意,并代表启功先生向他致意。我问安先生对交换这件文物有没有目标,安思远说他愿意用《淳化阁帖》来交换故宫收藏的清代朝珠。我允诺安先生回北京后,会尽快安排《淳化阁帖》来北京展览的事宜,并将交换文物事报告国家文物局领导和故宫博物院。安思远先生也提出今后有关《淳化阁帖》与中国交换文物事,他只希望与我一个人联系。

 

  回到北京后,我专门向国家文物局领导汇报了有关情況。他们十分重视,马上与故宫博物院进行联系,请故宫选择可以交换的朝珠。我也向启功先生报告了办理《淳化阁帖》来北京展出的情况。启功老得知此事,高兴极了,尤其是听说安氏还愿将《淳化阁帖》与其他文物进行交换,更是乐得手舞足蹈,一再说这太好了,这太好了。启功老说,如果宋拓《淳化阁帖》能回归祖国,将是建国以来最重要的文物回归。听着启老的话,我觉得这个艰巨的任务看来只能由我来完成,今生今世尽我之力,一定要将宋拓《淳化阁帖》带回祖国,以圆启功老这些老一辈书法大师的梦。

 

1996年北京故宫安思远收藏碑帖珍品展开幕式 刘九庵、张德勤、何东爵士、启功、安思远、杨新、吴尔鹿、苏士澍 2

1996年北京故宫安思远收藏碑帖珍品展开幕式上

左起:刘九庵、张德勤、何东爵士、启功、安思远、杨新、吴尔鹿、苏士澍。

 

安思远与启功、吴尔鹿4

安思远与启功、吴尔鹿

 

资料图片:安思远、王立梅、启功

安思远、王立梅、启功在宴会上

 

《安思远藏善本碑帖选》

文物出版社

1996年初版

大16开 101页

安思远藏善本碑帖选 文物出版社 1996年初版 开本:大16开 页数:101页

 

  1996年9月安思远先生如约携宋拓《淳化阁帖》四、六、七、八卷来到了北京,并在故宫博物院进行了展览,启功老等一批国内顶级的书法家和研究人员对这四卷《淳化阁帖》进行了鉴定。尤其是启功老更是仔仔细细地将每个印章、题跋都一一辨认,大家一致确认该四卷是宋刻宋拓的《阁帖》无疑。启功老更是称赞这四卷真宋本《淳化阁帖》是“彩陶般的魏晋至唐法书的原始留影”。

 

  北京的展览结束后,安先生又要将这四卷国宝带走,行前,安先生说:“如果你们已经准备好了交换的朝珠,我这次就可以将这四卷《淳化阁帖》留在这里。”但此时交换的事情还没有太大的进展,我只好说:“请您耐心地等一等,我们正在为你挑选合适的朝珠,一有消息我会通知您的。”安先生说:“好,我可以等,我先将它们放在香港,如果您有消息,我可以马上让人将它们送回来。”

 

  但是不是所有的人都一样懂得《淳化阁帖》的价值,故宫对这次交换似乎不太积极,第一次挑选了三串档次较低的朝珠,我将所选朝珠的照片送给启功老看后,启功老专门给当时的国家文物局张文彬局长写了封信,启功老特别写道“美国安思远先生所藏著名古帖拓本若干种,曾在故宫展出,观者甚多。经我国专门研究者共同鉴定,其中以宋拓《淳化阁帖》第四、六、七、八卷共四册为海内孤本,在我国应列为一级文物(所展其余碑帖总和可抵此帖一册),极值收藏。”启功老又写道:“我故宫所存清代珠宝之属甚多,只有经济价值,而与历史文物无可并论。”

 

  张文彬局长接此信后又专门要求故宫博物院再行挑选可供交换的朝珠。我也专程和当时的杨新副院长到故宫的珠宝库房挑选。本来以为故宫所藏朝珠一定很多,结果确实可以选择的还真不多,好一些的都是典章制度中有记载的,不宜交换,其他的真是不够档次。我只好问安先生可否改换其他文物。安先生提出好的翡翠也可以,但故宫第二次提供的一部分新的玉雕安先生仍是不太满意。最后安先生提出可用故宫收藏的家具交换,也未能成功。

 

  由于《淳化阁帖》,我与安思远先生建立了良好的关系,每次去美国都会去拜访安思远先生,我们谈的最多的是中国文物的保护问题,是中国现行文物政策如何能阻止中国文物的被盗与流失问题。在与安思远先生的交往中,我发现实际上他是十分热爱中国的,他不止一次地对我说:是中国艺术品给了我一切,我愿为中国做些事。

 

  2000年3月份,一件出于河北曲阳五代王处直墓的被盗石雕出现在纽约苏富比拍卖行的春季拍卖目录中,我国有关专家向国家文物局紧急报告,国家文物局通过有关部门向纽约国际刑警组织报告了此案,国际刑警组织与苏富比拍卖公司联系并阻止了这件被盗文物的拍卖。《纽约时报》也及时报道了这个消息。

 

秦琼 像

五代 · 王处直墓汉白玉彩绘浮雕武士石刻,同光元年(公元924年) 墓室装饰图像。此件即为从拍卖会上追讨回的石雕。按照民间说法,该尊雕像脚踏卧牛,为秦琼。

左图是纽约收藏家安思远捐献给中国的浮雕,右图是从海外追讨回的浮雕。经专家证实,这两件浮雕正是王处直墓中两侧入口的一对门神,即秦琼与尉迟恭。按照民间说法,脚踩麋鹿者为尉迟恭,脚踩卧牛者是秦琼。 2 副本 缩图

 

  此事公开后,美国佛利尔博物馆东方部主任苏芳淑女士给我打来电话说:安思远先生让她告诉我,最近从《纽约时报》的报道中知道苏富比拍卖的河北五代王处直墓中的石雕是被偷盗的,他很震惊,因为几年前他在澳门也买过一块类似的石雕,但他不知道是被盗文物。现在他愿将这块石雕无偿捐给中国政府,不知中国政府是否接受。我立即向国家文物局领导进行了汇报,并致电安思远先生,对他向中国政府捐赠被盗文物的意愿表示感谢。

 

  2000年6月份,我和董保华副局长参加了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中国考古黄金时代展”开幕活动后,专程赴纽约参加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馆举行的安思远先生捐赠给中国政府中国流失海外文物的交接仪式。我们第一次看到了这件来自河北曲阳五代王处直墓的石雕。这件石雕通体彩绘,高113.5厘米、宽58厘米、厚11.7厘米,雕刻的是一位威武雄壮的武士,武士冠上是一条口中含珠的蟠龙,他足踏卧鹿,身着甲胄,手握利剑,双目炯炯有神,恰似呼之欲出的天神。我们都被我国先民这种纯熟流畅、鬼斧神工的雕刻技艺所折服。也为这件失而复得的瑰宝又可重归祖国而庆幸。更为安思远先生对中国的友好情谊而感动。

 

 

五代王处直墓汉白玉彩绘浮雕武士石刻 2 五代十国 五代 后唐 同光元年(公元924年) 墓室装饰图像 1994年河北曲阳王处直墓出土 高113.5厘米、宽58厘米、厚11.7厘米 2000年美国纽约安思远先生捐赠

五代王处直墓汉白玉彩绘浮雕武士石刻 2 局部 五代十国 五代 后唐 同光元年(公元924年) 墓室装饰图像 1994年河北曲阳王处直墓出土 高113.5厘米、宽58厘米、厚11.7厘米 2000年美国纽约安思远先生捐赠

尉迟恭 像

五代 · 王处直墓汉白玉彩绘浮雕武士石刻,同光元年(公元924年) 墓室装饰图像。113.5×58×11.7cm,2000年美国纽约安思远先生捐赠。该尊雕像脚踩麋鹿,为尉迟恭。图片采集自中国国家博物馆。

 

 

  6月25日我和董保华副局长护送石雕回到了北京,根椐安思远先生的愿望,将这块彩绘武士石雕捐赠给中国历史博物馆永久收藏。中华文物交流协会也特别授予安思远先生名誉理事的称号。同年10月安思远先生专程来北京,出席了中国历史博物馆为他颁发捐赠证书的仪式。面对那尊珍贵的石雕武土像,安思远说:“如果没有我和这位杰出女士的友谊,我也不会将这尊石雕送回中国。”

 

  2001年11月,安思远先生邀请我去安徽黄山参加他赞助修复的四座明代民居的竣工仪式。安思远先生从1991年第一次到安徽黄山,就被皖南地区淳厚的民风,古朴的建筑所吸引,同时也为那些年久失修濒于倒塌的建筑心急如焚,他下决心用自己的力量去抢救这些历经沧桑的古代民居。当他得到安徴省文物部门的支持后,立即在香港成立了抢救安微民居的基金会。他自己带头捐款,并很快就将第一笔修复费用寄达安徽省文物部门,开始了皖南民居的修缮工程。十年来,在安思远先生的支持赞助下已修复了四座极有保护价值的明代民居,其中保伦阁、郑家祠堂都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11月7日我们参加了修缮完毕的第四座民居——老屋阁的竣工典礼。老屋阁和其他三座民居一样地处偏僻,这里没有平坦畅通的道路也没有中外游客的喧嚣,我们的车在泥泞中颠簸了一阵后オ到达那个小山村,一下车我们就被震耳欲聋的锣鼓声和全村老少的欢迎所包围,安思远是这里最受欢迎的外国人,十年来他多次到皖南来察看修缮工程,挑选应该马上抢救的民居。所以,当地的老百姓都认识这位金发碧眼,来自大洋彼岸的美国老人,从当地人的眼睛中我看到一种纯朴和出自内心的感谢。

 

安思远与王立梅为修复的皖南民居剪彩 1副本 缩图

安思远与王立梅为修复的皖南民居剪彩

安思远先生与王立梅在皖南古民居前

安思远先生与王立梅在皖南古民居前 2 缩图

 

安徽宝纶阁。作为罗东舒祠的后寝,宝纶阁是安徽省迄今保留明代彩画及祠堂最完整的一组家庙建筑。万历年间,呈坎人罗应鹤在朝廷任职。因其政绩显著,皇帝经常赏赐。为了把皇上御赐的珍品和圣旨珍藏起来,罗氏修建了宝纶阁。 采集自视觉中国 缩图

安徽宝纶阁

作为罗东舒祠的后寝,宝纶阁是安徽省迄今保留明代彩画及祠堂最完整的一组家庙建筑。万历年间,呈坎人罗应鹤在朝廷任职。因其政绩显著,皇帝经常赏赐。为了把皇上御赐的珍品和圣旨珍藏起来,罗氏修建了宝纶阁。 图片采集自视觉中国。

 

  我们又专程去参观了已经修复好的长春社、宝纶阁和郑家祠堂。安先生在每座修葺一新的民居中,如数家珍般向我们介绍着修缮的情况:那根柱子换了,那根梁加固了,那个屋顶重新翻修了…他熟悉每座民居的一砖一瓦,这几座民居倾注了他十年的心血,已成为他的精神乐园。看着他兴奋、陶醉的样子,在场的每个中国人无不为之动容。我在想一位72岁的老人,一位靠腰间钢板支撑着身体,每走三五十步就要坐下休息的美国老人,默默无闻地在远离城市、鲜为人知的皖南小山村中修复中国的古老民居,他到底图的是什么?我接触过很多有钱人,他们也愿帮助中国的文物保护,但前提是选择世界著名的有影响的项目,像安先生这样的还的确没有见过。

 

  当天晚上,在黄山宾馆的咖啡厅,我和安思远先生谈了很多。安先生说:“我的一切都是中国给的,我也要将一切还给中国。我身体越来越差,我该考虑身后的一些事了。安徽民居的修复我还要继续下去,总之我希望能多为中国做一些事,《淳化阁帖》我不会给日本人,早晚会让它回到中国。”

 

  2002年5月份,我应邀赴圣保罗洽谈赴巴西举办中国文物展的有关事宜。在途经纽约时,我又一次拜访了安思远先生,我们再次谈到《淳化阁帖》,我提到中国的博物馆还是希望收回这件文物,但交换看来是不行了,我们也想知道这件文物的出让价格。安先生说:“这件文物已经有很多人表示愿意收购,我给他们的开价都是600万美元,如果中国政府买,550万美元,如果您王立梅出面买,那就是450万美元。”我表示将把这个价格报给国内有关部门考虑。

 

  也是在这次,安思远先生又将一件西周青铜器“归父敦”送还中国。安先生告近我,在整理他收藏的青铜器时,发现这件“归父敦”就是中国《文物》月刊1985年第6期中刊登的河北唐县出土的那件文物,说明是被盗文物。这是他前些年在香港市场买的,他愿将这文物捐赠给中国政府。我回国时,将这件青铜器带了回来,现已交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归父敦

归父敦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2005年安思远先生捐赠

 

  应美国亚洲学会的邀请,我于2003年4月初赴纽约参加“中、日、韩文物出口政策研讨会”,并在会上介绍中国关于文物出入境的相关法规和追索被盗文物的情况。行前的3月底,我赴上海参加“国际博物馆馆长高峰论坛”期间,上海博物馆汪庆正副馆长、顾祥虞副馆长知道我即将去美国开会,和我谈到上海博物馆想收回《淳化阁帖》已有十几年了,并且也托了很多人,如董建华的妹妹董建平、贝聿铭的妹妹贝伯蒂、大收藏家范季融以及北京某拍卖行负责人,但都没有办成。这次我赴美,可否代表上海博物馆和安思远谈一谈,如果价钱合适,上海博物馆准备买回来。汪副馆长并告诉我资金已全部准备好,只要能谈下来,上海博物馆可以马上付款。我表示尽力争取这次将收购宋拓《淳化阁帖》的任务完成,并将国宝带回来。

 

  在此之前,北京的一家拍卖行知道我与安思远先生有很好的关系,也专门找我希望能帮助他们将《淳化阁帖》买回来。但我知道如果经过拍卖行,价格肯定会成倍的翻上去,就像去年国家买回的某件文物那样。《淳化阁帖》的最终归宿只能是中国的博物馆,国家用来抢救流失文物的钱本来就很有限,再增加国家的负担,增大博物馆的开支,我于心不忍,所以我断然拒绝了那家拍卖行的要求。拍卖行的总经理不无遗憾地说:“我以为你已经退休了,立场应该转变了,没想到你还是站在国家的立场,你就不考虑自己的利益。”

 

北宋祖刻《淳化阁帖》 副本 缩图

北宋祖刻《淳化阁帖》其中三卷

 

  离京前我和文物出版社的苏士澍社长专程去拜望启功老,我告诉启功老这次我赴美要争取将《淳化阁帖》带回来,否则世事难料,《阁帖》有可能流落他乡。启功老十分支持我的想法,他老人家始终认为这件国宝应尽早回归祖国。苏社长还将文物出版社刚刚印制,精美得几可乱真但还来不及装订的《阁帖》第六卷托我带给安思远先生看看。苏社长说:待其他几卷全都印制好,再送给安先生一套,这样真的回来了,复制的还可以给他留作纪念。

 

  2003年4月7日晚,在纽约安思远家我明确地向他提出我们准备收购《淳化阁帖》,希望他给我一个合适的价格。安思远告诉我,最近半年多来有六七批人来找他表示要买《淳化阁帖》,其中除了中国的几家拍卖行、中国的一位著名电影导演外还有日本人和比利时人,安先生说很有意思的是有的买主根本不懂这是件什么东西,但就是要买。安思远十分感慨地向我讲述了他第一次发现《阁帖》的情况。安先生说那是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他路过香港一家小小的化妆品商店时,看到在橱窗里放着有几把中国摺扇,这几把扇子和所卖的化妆品是那么的风马牛不相及、不协调。安思远十分好奇地走进商店,商店里只有一位小姐,安先生让小姐拿给他看那几把扇子,扇子上面写的都是书法。于是安先生问这位小姐为什么会在化妆品商店里陈列着扇子。这位小姐说这些扇子是她父亲的,她父亲喜欢收藏中国的书法。安思远马上想到一定是收藏家,立刻说他也喜欢中国的文物,能不能认识一下她的父亲,这位小姐答应了安先生的请求。就这样安思远认识了当时香港碑帖收藏家李启严先生。在李先生家安思远第次看到了宋拓《淳化阁帖》第四卷,也是第一次了解了《淳化阁帖》在中国书法传承中的重要地位。安先生说他完全被中国书法艺术的内在魅力所震撼,虽然他一个中国字也不认识,但他知道这些符号代表的是高深的中国传统艺术,是世界上任何其他文字不能传达的艺术。李启严先生看到安思远对中国书法如此崇敬,又介绍他认识了另一位收藏着《阁帖》六、七、八卷的收藏家。就这样安思远与《淳化阁帖》结下了不解之缘。1967年前后,两位《阁帖》的收藏家都移居到了加拿大,从此后,安思远与这两位先生失去了联系。这以后安思远一直忘不了《阁帖》带给他的那种艺术的震撼,千方百计寻觅那两位收藏家。直至1992年在纽约佳士得拍卖行拍卖李启严群玉斋藏法书墨拓时,安思远才知道李启严已故去。在这次拍卖会上安思远购买了李氏收藏的怀素《大草千字文》墨拓。这是安思远收藏中国碑帖的开始,也是佳士得拍卖行首次拍卖中国法书碑帖。这一刻安思远知道《阁帖》快浮出水面了,他密切的关注着拍卖行的动向。果然1994年在纽约佳士得的春季拍卖会上,《淳化阁帖》第四卷出现了。安思远毫不犹豫地竞拍到了《阁帖》第四卷。1995年秋季,由台湾收藏家吴普心收藏的《淳化阁帖》第六、七、八卷出现在组约佳士得拍卖目录上,安思远欣喜若狂,虽然当时他的手头也很拮据,但他觉得自己苦苦寻访了这么多年,如果这次不买以后可能就没有机会了。当时他是靠借钱把这三卷《阁帖》买下来的。为此安先生十分得意,他告诉我据记载残存的这四卷祖刻《淳化阁帖》五百年来一直是在不同的收藏家手中,而他是五百年来第一个将这四卷《淳化阁帖》收藏在一起的人。

 

宋拓怀素《大草千字文》(局部) 群玉堂帖

 

 

  讲完这段收藏《淳化阁帖》的经历,安思远说他只希望《淳化阁帖》回到中国,他认为只有中国人才真正懂得《淳化阁帖》的价值,只有中国人オ会把它看作国宝。安思远说:“所以我对日本人开的价是1100万美元,对其他中国人开的价是550万美元,但我发现你们中国的拍卖行也不都是为了中国买,据我了解有一家拍卖行就是准备把这件文物卖给比利时人。我知道您是为国家买,我给您的价格仍然是450万美元。”

 

  我听完后先向安先生表示感谢,但也强调中国用来买文物的钱也是很有限的,希望安先生能再降低一点。安思远对我说:“这450万美元我真正拿到手的并没有多少,首先要缴联邦税,再交所在州的税,再交所在城市的税,加起来应占60%以上,同时为收藏这四卷《淳化阁帖》,我用了八年的时间,一直跟踪密切接触两位收藏家直至将它们都收到我的手中。对帮助过我收藏这四卷《阁帖》的三位先生,我这次都要给他们钱,余下的钱我还会拿出一部分继续修复安徽的民居。”

 

  当天晚上我给汪庆正副馆长打了电话,汇报了会谈的情况。汪副馆长希望再与安先生交涉下,能否再降一下价,以捐赠的形式把《阁帖》交给上博,上博也以奖金的办法付款,这样能否免税?我答应再与安先生谈一谈,并告诉汪副馆长,我和安先生已约好4月9日再见面。

 

  4月9日上午我正准备去见安思远时,接到汪副馆长的电话,他说:“我们考虑用捐赠的方式也许运作的时间太长,为了避免夜长梦多,我们接受450万美元的价格,你这次把东西带回来吧。”

 

  于是我通知安思远先生我们接受这个价格,并提出这次我希望能将东西带回去。安先生表示同意。当天晚上,在安思远家,我对四卷《淳化阁帖》进行了验收,安先生告诉我自1996年秋天在北京展出后,他再没打开过这四卷《阁帖》。为了我携带方便,他又专门找了一个旅行包。由于这是一件极其珍贵的文物,按安思远先生的说法:“如果其他人不先交200万美元,我是决不会让他动的,但对你,我是绝对信任。”但我考虑这毕竟不是一般的东西,虽然安先生信任我,可我也应按规则办事。在这之前,我也就此事与北京歌华集团总经理王建琪联系过,并得到王总的支持,他表示歌华驻美办事处可以做担保。我向安思远表示了北京歌华集团驻美办事处可作为这件文物的担保公司,回国后,我们将在一周内将款项打到他的账上。安先生表示满意,并将他的账号交给我带回。

 

  4月11日上午,冒着大雨,我和在纽约的两位好朋友殷尚瀛小姐、翁晋兴先生一起去安先生家将已包装好的《淳化阁帖》取走,然后直赴机场。

 

  我是乘民航CA982航班回国的,由于SARS的影响,去中国的客人不多,周三的航班取消了,那天的航班是两个航班合并的旅客,几乎满员。尚瀛姐特意找了她在民航办事处的朋友温小姐,请她把我调到一等舱。我将所有的东西都托运了,手里只拿着放文物的旅行包。飞机晚起飞一小时,尚瀛姐和小翁就一直陪着我在休息室等候,一直到我顺利过了安全检查,他们オ放心离去。我在纽约的三位好朋友梅缵月、殷尚瀛和翁晋兴都是极可信赖的朋友,我在美国办理许多事情都得到他们极大的帮助,这次我能顺利地携带《淳化阁帖》返回祖国,他们的帮助是至关重要的。

 

  手里提着这不显眼的黑帆布旅行包,我从容地登上了祖国的飞机,这下心里真是踏实了,一股热流在我心里涌动,双眼饱含着眼泪,心里默默地念着:八年了,我终于为启功老实现了他的也是我的梦想,把《淳化阁帖》带上了回归祖国的旅程。一路上我一点睡意都没有,生怕我的旅行包被人拿走,一会摸摸旅行包在不在,一会又瞧瞧旅行包被移动没有。空中小姐看我一直没睡,一遍遍地问我有什么不舒服或有什么需要。她们们哪里知道,我怎么能够睡得着,身旁放着价值450万美元的国宝谁能安然入睡!

 

  北京时间4月12日晚6点50分,CA982航班经过13小时的飞行,平安抵达首都机场。《淳化阁帖》真正回到了祖国。

 

  第二天上午我给启功老打了电话,向他老人家报告《淳化阁帖》已经永远回到了祖国,启功老高兴极了,一再说这太好了,这是真正的国宝回归呀!

 

  4月14日我将《淳化阁帖》送到上海博物馆汪庆正副馆长和上博的书画专家当晚进行了査验。汪副馆长用他收藏的20世纪20年代珂羅版印制的《淳化阁帖》与宋拓《淳化阁帖》一卷卷地进行查对,逐一对照每卷的印章、题跋。看到第七卷时发现少了三页,当时汪副馆长脸色都变了,大家都很紧张,马上査看第八卷,发现多了三页,正好是第七卷少的那三页,这下大家才放下心来。经过仔细地查看,验明正身,确认这四卷的确是宋代淳化年间的祖本。汪先生长长地出了口气,如释重负地对我说开始找不到南宋王淮的题跋,后来又少了三页,我心里真是急死了,好在都找到了,不然我就要给你买张飞机票送回去。”我说,我可是一点都不紧张,我知道这四卷《阁帖》自从1996年在故宫展出后,再没有动过,直至我带回国,而国内的专家们早就逐页的鉴定过了,只是为了当时的展览将《阁帖》都一页页拆开了,所以才会出现顺序上的错误。

 

  启功先生得知《淳化阁帖》真正回到了祖国后,大喜过望,亲自写了两封信给汪庆正副馆长,以示祝贺。启功先生在信中这样写道:

 

庆正先生赐鉴:

 

  前闻王立梅处长已自美归国,并带来《阁帖》及安思远(藏者)坚持之价。不侫功谨按:我国书法为艺术一大宗,王氏義之父子又为书艺之主流。今传世只有二三卷唐人钩摹之本,惟淳化所刻之《阁帖》为我国千秋学书者之模范。而自宋以来千翻百刻,欲见真宋拓原本,已如星风。近百年来流传真北宋拓本,仅存三卷(有王铎题签),又有第四卷一卷(与三卷刻法拓工相同),足称国宝。安氏索价虽高,但仍表示全在我国保存国宝之面子上(四百五十万美元)。安氏又云中国有拍卖行争取要拍,美国大都会博物馆亦想要,安氏俱拒绝,以表示其重视我国收宝之面子。

 

  《阁帖》之真伪聚讼数百年矣,宋代泉州翻本最多有“四十二泉”之号,其他拓本众不胜数。近年许多人推重尊馆所藏十卷本,我公法眼早已鉴其非北宋之本,在明四家中,略近翻刻,今见真宋本益足见其较晩也。近日“非典”传播猖狂,闭门谢客,追思国宝,略陈敝见,又深慨可谈此道者,已无几矣!

 

 

  上海博物馆收回最善本《淳化阁帖》,完成了一个多年来几代帖学专家的文化夙愿。上海博物馆将《阁帖》视为国之瑰宝,并利用对最善本《阁帖》的研究作为博物馆掀起中国研究帖学的一次盛会。2003年9月22日 - 23日,我应邀参加了由上海博物馆主办的《淳化阁帖》与“二王”书法艺术学术鉴赏会。国内外研究帖学和“二王”书法艺术的专家学者百余人出席了研讨会,会上专家们通过对各种版本《淳化阁帖》的研究和比较,高度评价了上海博物馆抢救回的四卷最善本《淳化阁帖》在传承中华文明和“二王”书法艺术中的重要地位,及上海博物馆在传承和弘扬中华文明中的重要贡献。

 

汪庆正先生在《淳化阁帖》最善本赏读会上 缩图

汪庆正先生在《淳化阁帖》最善本赏读会上

 

  上海市委、市政府对国宝回归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将《阁帖》的研究和展示作为扬我中华文明、振我中华精神的重要活动。上海博物馆决定自9月23日开始对公众公开展示《淳化阁帖》最善本。展览的开幕式极为隆重,真可谓是高朋满座除了来自国内外的帖学专家外,文化部和上海市领导也出席了开幕活动。上海文艺团体用欢快而极具民族特色的歌舞来祝贺《淳化阁帖》的回归。开幕的同时,在博物馆的广场上,两百余名中小学生现场挥毫,场面着实壮观,看着孩子们认认真真一笔一划地书写着中国字,虽然他们的字体还略显稚嫩,但我看到了孩子们对祖国文化的热爱,看到了祖国的下一代传承中华文明的希望。

 

  《淳化阁帖》的展览受到上海市民的极大关注,大家都到上海博物馆争睹《阁帖》中王羲之的墨宝风采,一时间上博门口又排起了蜿蜒不绝的长队。碑帖过去称为“黑老虎”,除了真正的行家懂得欣赏,一般人是很少问津的,所以博物馆很少展出碑帖,而“黑老虎”的专场展览更是少之又少。但这次《淳化阁帖》的展出居然这样受欢迎,每天几千名观众涌入展厅,在每个展柜前细细体会那穿越时空的古代书法大家的神韵。短短一个月的展出,《淳化阁帖》的参观人数达16万人次,这真是始料不及的。说明上海市政府和上海博物馆在传承和继承祖国古老文明方面的工作影响是有多么的深远,这也是中国其他城市和博物馆望尘莫及的。

 

  安思远先生也专程由美国组约赶到上海参观展览,在展厅中坐在轮椅上的安思远先生感慨万千,他对我说:“看到这样多的人来看《淳化阁帖》我真高兴,这也了却了我多年的一桩心事,我将《淳化阁帖》送回来就是希望让更多的中国人看到《淳化阁帖》,让更多的中国人知道中国古代书法家对中国古代文明的传播有多大的贡献。”

 

9月24日,一位书法爱好者在展厅里仔细研读王羲之的法帖。新华社记者 任珑 摄

2003年9月24日,一位书法爱好者在上海博物馆举办的“《淳化阁帖》最善本特展”展厅里仔细研读王羲之的法帖。新华社记者任珑摄。

 

  上海举办的围绕《淳化阁帖》的一系列活动使我十分感动,也十分庆幸《淳化阁帖》是由上海博物馆来收藏,只有上海博物馆才会这样重视《淳化阁帖》,也只有上海博物馆才能真正利用《阁帖》的研究起到弘扬中华文明,传承中华文化的作用。

 

  上海博物馆为表彰我在抢救《淳化阁帖》所作的贡献,特颁发给我50万人民币的奖金,我没有接受,我要求上海博物馆将这笔钱作为《淳化阁帖》的研究和保护经费。虽然从《淳化阁帖》回国那天起我就经历了种种莫名其妙的指责和困惑,这曾使我愤怒和不解。但这些对我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为我的祖国和人民,为我终身挚爱的中华文明做了一件应该做也值得做的事情。

 

 

王立梅1(方)
王 立梅
Wang Limei

1972年-1978年在故宫博物院工作学习,并从事宣传、教育工作。1978年-2003年在国家文物局外事处,从事中国文物对外交流工作。历任副处长、处长、局外办主任。2003年以来,主持筹建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并任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馆长。

 

 

国宝档案

镇馆之宝——丛帖始祖回归记

 

 

 编辑说明

原文刊载于《上海文博论丛》2014年第3期

配图整理自网络,桑莲居整理汇编

转载请注明出处

 

 往期精彩

启功:故宫古代书画给我的眼福

中国古代书籍的装帧形式

白谦慎:《傅山的世界》的写作、出版机缘

绘事之“桥”

罗聘之于《鬼趣图》,叹叹叹...不过是“人生都作画图看”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2251797470@qq.com

微信客服:134898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