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订阅号

收藏热线
0595-28252888
18065388683
 
 

桑莲居|琴有不弹,印亦有不刻

发布日期:2018-11-13      来源:桑莲居艺术馆整理汇编      编辑:st_xs2012       浏览次数:2882
核心提示:凡一印到手,不可即镌,须凝思细想:若何结字,若何运笔。然后用周身精神砉然奏刀,如风雨骤至,有不可遏之概,其印必妙。刻成后,间有不饱满处,或润一二笔,不可多润,多润则无天然之妙。 

 

吴昌硕 花雨读书楼

 

 

印说
01

 

 

[清] 陈炼

 

刻印先须考证篆文,篆文既明,就其形势细细落想应如何配法。如遇两字印,或一繁一简,或一短一长,本不配者,宜以不配配之;如遇四字印,有一字不配,宜以三字就之,若三字又不可就,亦宜以不配配之,或反得情趣,万勿牵强凑合。章法既定,从容落墨,落墨后又不可即便奏刀,恐精神已减,且置于案头,俟兴到或晓起神清气爽时,然后运刀,则刻成自妙。

 

篆体之宜于印者,一曰大篆,周太史取苍颉之书加之刮利或同或异而名大篆,其法圆不致规,方不致矩,配合六义,成其自然。  

 

一曰小篆,李斯改省大篆之文,破圆作方,悉异古制,谓之小篆,其法文如铁石,势若飞动,一点一画,矩度不苟,藏妍精于朴茂,寄权巧于端庄,冠免浑成,斯为中律。 

 

隋.观阳县印

[隋] 观阳县印

 

 

一曰悬针文,后汉曹喜作,其法以小篆为质,垂露为文,画细末纤直,如针之悬锋。  

 

一曰柳叶文,晋卫瓘三世攻书,备善众体,此仿上古蝌蚪书,但头尾都细,象柳叶,故曰柳叶文。  

 

一曰铁线文,形如铁线,瘦健有神,圆融洁净,不可如细汉文之端方,要如秦文之袅娜。  

 

一曰大白文,汉印多用此体,法取平正端庄,其损益挪让与隶相通,要不失六义,转运欲灵,布置当密。 

 

勮右尉印 (汉印)

[汉] 勮右尉印 

迁陵侯印

[汉] 迁陵侯印

 

 

一曰细白文,务求平正,章法绵密,心稳手准,用力一冲,一气而成,甚有风致。  

 

一曰满白文,最称庄重,文务填满,字取平正,致须流利,与隶相融。  

 

一曰切玉文,须和平淡雅,温润有神,其转接处意到笔不到,如书家之有笔无墨是也。  

 

一曰圆朱文,元赵松雪善作此体,其文圆转妩媚,故曰圆朱,要丰神流动,如春花舞风,轻云出岫。 

 

赵孟頫 松雪斋

赵孟頫 松雪斋

林皋 晴窗一日几回看

林皋 晴窗一日几回看

 

 

用刀之法:一刀去又一刀去,谓之复刀;刀放平若贴地,谓之覆刀,又名平刀;一刀去一刀来,谓之反刀;疾送若飞鸟,谓之飞刀,又名冲刀;不疾不徐,欲抛还住,将放更留,谓之涩刀,又名挫刀;锋向两边相摩荡,如负芒刺,谓之刺刀,又名舞刀,刀直切下去,谓之切刀;接头转接处意到笔不到,留一刀,谓之留刀;刀头埋入印文内,谓之埋刀;既印之后,复加修补,谓之补刀。又有单入刀、双入刀、轻刀、缓刀各种刀名,虽不可不知,然总要刀下有轻重、有顿挫、有筋力,多用中锋,少用侧锋,时时存古人写字之法,若信笔为之或过于修饰,则呆板软弱之病多矣。  


笔底虽贵劲挺,又最忌怒笔,要知银钩铁画,实从虚和中得来,非狂怪怒张也。  

凡人笔气各出天性,或出笔轻秀,或出笔浑厚,各如其人,种种不一,但能得情趣,都成佳品,惟俗而不韵者,虽雕龙镂凤,亦无足观。  

刻大印粗文勿臃肿,细文须爽健;刻小印要宽绰有风神。若刻朱文,无论大小,究竟以细为佳。 

 

巧工中郎将印

[汉]巧工中郎将印

赵叔孺 南阳郡

赵叔孺 南阳郡

 

 

秦文转角圆,汉文转角方,此秦汉之分也,一印中不可夹杂。  

印虽必遵秦汉,然元明诸公之印之佳者亦可为法,惟时尚习气断不可使毫厘染于笔端。 

 

董文敏云,临帖如遇异人,不必相其耳目手足头面,当观其举止笑语精神流露处。临古印亦然,只可取其神韵于非烟非雾间耳。  

 

汉印中结字最佳,择其不背于六义者,须一一录出,时常参阅。  

 

刻朱文须流利,令如春花舞风;刻白文须沉凝,令如寒山积雪。落手处要大胆,令如壮士舞剑;收拾处要小心,令如美女拈针。此文博士语也。  

 

唐.奉使之印 57×54 mm 湖南省博物馆藏

唐.奉使之印

黄易 一笑百虑忘

黄易 一笑百虑忘

 


篆刻一技,亦可以怡养性情,若专求精工,未免耗损精神,亦乏天趣。坡仙云:诗不求工字不奇,天真烂漫是吾师。  


此二语最得怡养之术闻之。印之佳者有三品:神、妙、能。轻重得法中之法,屈伸得神外之神,笔未到而意到,形未存而神存,印之神品也;婉转得情趣,稀密无拘束,增减合六义,挪让有依顾,不加雕琢,印之妙品也;长短大小中规矩方圆之制,繁简去存无懒散局促之失,清雅平正,印之能品也。又曰少士人气亦非能事,惟胸中有书,眼底无物,笔墨间另有一种别致,是为逸品,此则存乎其人,非功力所能致也,故昔人以逸品置于神品之上。  

 

琴有不弹,印亦有不刻:石不佳不刻,篆不配不刻,义不雅不刻,器不利不刻,兴不到不刻,疾风暴雨、烈暑祁寒不可,对不韵者不刻,不是识者不刻,此所谓八不刻。又有不可刻者五:不精诣不可刻,不通文义不可刻,不精篆学不可刻,笔不信心不可刻,刀不信笔不可刻。有志斯道者可不慎舆?

 

 印学管见

02

 

 

 [清]冯承辉

龟鱼麟虎,其文不传,宋孟英十八体不足信。今人以之入印最丑恶,即明人诸谱亦有不免此病者,其源始于伪印“永昌王尊书”等印。更有锈铁飞白,作俑始于明人。印以方者、长者为正,圆长者,汉印间有之,双龙、龙虎已为六朝变格,至若钟鼎、葫芦等印及假借物印形,如“人”刻一人之类,尤乖大雅,比之自郐无讥。   

 

印有朱白,法天地也。故文曰阴阳。古人制印之始,先有阴文,后有阳文,其后遂有阴阳各半者,有阴阳相间者,有一字阴而三字阳者,有一字阳而三字阴者。总之,此种始于六朝居多。 

 

 

大司徒长ヶ乘 战国 12.549mm 铜 柱钮 上海博物馆藏

大司徒长ヶ乘 战国 12.549mm 铜 柱钮 上海博物馆藏

 

大小篆不可兼用,每刻纯用大篆亦非正则,若以古篆之笔法用之于小篆,如《石鼓》、《峄山》最为古朴,故相印之法,先观其结字,然后观其刀法(眉峰云:印欲古,非字画残缺之谓也。多见钟鼎款识及碑版,则结字自然古朴。余弟眉峰,名继耀,与余同嗜刻印之术)。 

 

操刀宜直不宜横,横则嫩而无神。落刀欲其重,如画家所谓“金刚杵”,书家所谓“折钗股”、“屋漏痕”。运刀欲其活,自起自落若绝不留心者,其实不留心之处,正是精神团结之处。有出入、有肥瘦、有高低,似促非促,似疏非疏,乃谓无上乘。

 

凡一印到手,不可即镌,须凝思细想:若何结字,若何运笔。然后用周身精神砉然奏刀,如风雨骤至,有不可遏之概,其印必妙。刻成后,间有不饱满处,或润一二笔,不可多润,多润则无天然之妙。 

 

笔下不难风秀,难于古朴中仍带秀气;结字不难整齐,难于疏落中却又整齐;运刀不难有锋芒,难于光洁中仍有锋芒;竖画不难于直,难于似直而曲、似曲而直。此种妙印,唯汉印有之(眉峰云:书家贵藏锋,印家亦贵藏锋,藏锋非光洁也,有一种浑厚之象溢于纸上,为羚羊挂角,无迹可寻)。 

 

640 (1)

赵之谦印

 

古人谱中,朱文如入木三分,白文笔笔圆浑,如凸起纸上,不论粗细皆如此。故秦汉印谱如经,明人印谱如子、史。 

或谓“秦文转角圆,汉文转角方,二者不可兼用”。此说不宜太泥,如刻圆角文,不可杂以方,若刻方角文,正于一二笔圆处见长。汉印“赵文”、“李宜”、“张也人”诸印,皆得此法也(引证汉印皆依原本《顾氏集古印谱》,余皆从此本摹出,不无稍异,未足信也)。 

 

印有虚实相生之法,实者虚之,如“赵宁长”、“张野”、“臣魏腊”等印是也。虚者实之,如“参军都尉”,借彼字之有余,补此字之不足是也;“牙门将”、“弋阳郡丞”等印,借彼字之阔,补此字之狭是也。 

 

牙门将印

[汉] 牙门将印

泰子

[汉] 泰子

 

 

今人刻白文留一自然边者,其法始于汉“吴安”、“卫安成”、“骆建”诸印。至若阴文划边及中有界道者,此类甚夥,可不必言。

 

汉“绣衣执法大夫”一印,“夫”字与“大”字篆文相近,故于“大”字下只作二点,以当"夫"字。后人变本加厉,四面假借偏旁,数字凑如一字,但见点而已,尚何成印耶? 

 

汉人大朱文,结字方正,转角处略带圆意,文不逼边,如“韩寿”、“陈臻”等印,可以为法。 

 

刻小阳文宜碎,盖能碎则有疏有密,蹊径迥不犹人,观“孙习”、“苏问”等印可悟也。至小印留边,亦宜讲究,一印四角,有一二角圆者,则其余不宜圆,或于里面角间刻出一线,可免四角雷同之病。边不宜太细,亦不宜太粗,即一边而论,其中有粗有细、有斜有正、有连有断,不可思议,在操刀者相其中字之位置及石形何如耳(眉峰云:朱修能最工小印,不过得“碎”之一字法)。 

 

齐白石 江南布衣

齐白石 江南布衣

陈巨来 巨来画松

陈巨来 巨来画松

 

元朱文宜瘦,瘦非必细也,结字别有一种超然特立之概。徐丈渔庄云:“收束起手处,宜格外刻阔,留长一线,然后切去,斩钉截铁,绝无柔弱之态方妙。”辉谓:元朱篆文除《说文》外,二李笔迹亦可引用,若别样篆文,不宜羼入。刻一二寸大朱文印,用之尤为得体,四角以方为妙,不宜刊圆。凡刻印须从元朱文入手,元朱文既工,然后汉印亦工,不可废也。 

 

文章书画,绚烂之后必归平淡。乍视之若无妙处,及谛审久,始觉其妙,此即复婴之说也。若不从工致中来,徒以貌古愚人,如游骑无归,不足以当识者一盼。 

 

黄易 一笑百虑忘

黄易 一笑百虑忘

黄牧甫 古槐邻屋

 

印自秦汉以来,中间旷绝千余年,至元吾、赵诸公奋其说,迄明而大盛。明人之开其先者,断推文国博,其印和平中正,笔笔中锋,虽不必规规于学汉,而自得汉人宗旨。继国博而起者有何雪渔。雪渔朱文纯学元人,白文得疏密参差之致,其别有一种曲折盘旋者,乃其病也。同时工元朱文者,吴亦步为最,其结字稳适,更在雪渔之上。至朱修能乃一变文、何之习,规仿秦汉,参以《天发神谶碑》法,洵后来之劲也。至若何不违之变化从心,笔意古雅,苏尔宣之真理弥满,操纵自如,汪尹子之风神畅适,体度端凝,顾云美之朴茂浑厚,矩矱前人,虽亚于文、何,抑亦一时之秀矣。

 

©文章来自公众号【海西艺术网】,桑莲居整理汇编。转载请注明出处!

 

 

 

往期精彩回顾

 

钱君匋:吴昌硕刻印的代庖者

赵之谦:那些印章背后的故事

陈巨来:“元朱文为近代第一”

简化字亦能入印,忆方去疾与《新印谱》二三事

王福庵:印继八家传一脉

关于印坛巨擘赵叔孺先生

邓石如:横着双眸看太虚

林霄:徐有贞自用印真伪考辨

逼赵之谦出刀的那个男人

 

点击底部“阅读原文”,进入桑莲居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