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慕安亮 1966年生,山东龙口人。
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煤矿北京画院副院长,中国长城书画院理事,山东工笔画学会理事。
1999年入北京画院深造,师承著名画家王文芳、彭培泉、何家英先生。2001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
春 晓
月染山关
自古以来,“术业有专攻”,画坛也不例外。有的画家专攻工笔,有的画家专长泼墨写意;有的画家擅长山水,有的画家迷恋人物;有的画家主攻花鸟,有的画家钟情走兽……然而,我所认识的慕安亮老师却是少有的另类。
慕安亮是一位涉猎广泛、修养全面的画家:人物、山水、花鸟、草虫、翎毛、走兽……凡能触动心灵的东西,没有他不画的。他结合传统的绘画技法再加上自己的领悟,追求工笔与写意两种画法的相互映衬。
龙腾万里
丝路心语
中国传统山水画不仅主张师古人,而且提倡师造化。一个优秀的山水画家,往往是通过俯读仰思的过程,完成自己的艺术修养的积累,这其中有“行万里路”的艰辛,也有“读万卷书”的体味,以至达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的结果。慕安亮正是这样,他醉心于中国画“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写生观,立足于从“传移模写”到“气韵生动”的审美论。他在完成专业化的训练之后,又沉浸于自觉的修炼,“搜尽奇峰打草稿”。通过大量的写生过程,应物象形,得心应手,完成一种水墨文化的自觉,“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
大山的奇松异石云海、大山的苍劲伟岸壮丽、大山的精气秀气灵气,一直是他笔下反复探索描绘的主题。为了尽得山水的风骨,慕安亮常不辞艰辛地在崇山峻岭中寻幽探微,足迹踏遍了神州大地,在自然中寻找自己的笔墨语言,发现和表现造化与心源交融的“内美”。慕安亮对于写生的精诚探索,使他积累了大量的创作素材,获得了左右逢源的创作自由,使其山水绘制犹如万斛泉源随时涌出,衍生出奇峰凸起的硕果。慕安亮敏思好学、刻苦自励,经常攀山涉水,危石独坐,临流听泉,于是其山水画中云烟四溢,峰峦叠起。
牡 丹
紫 藤
惠风和畅
玉堂富贵
山东人淳朴敦厚的秉性和长期的写生经验,赋予了慕安亮的作品既有北方的苍劲雄浑也蕴含了南方的秀丽清雅。
慕安亮对北派山水传习尤多,他的作品得山之骨,与山传神,往往以顶天立地的章法突出雄伟壮观之气势,成功地刻画出北方地区“山峦浑厚,势状雄强”的特色。北方山川呈现的粗犷与质朴、雄强与奇崛、孤野与苍茫,深深地感动着他。慕安亮的山水画立足于北派山水的气势与布局,传承了北派山水的风骨雄魂。纵横跌宕之势,鬼斧神工之奇,构成了慕安亮山水画的显著特征。慕安亮染山之仁,浸水之智,崇尚大山大水精神。多年来,他用他的画笔饱蘸生命中难以割舍的山水之情,去构筑北方山水博大精深的气势,去营造大山雄、秀、险、幽的意境。
皎皎明月照关山
但是,慕安亮并不一味强调“北势”的雄强壮伟,他不拘泥于北派山水,对南派山水也多有吸收。对于南北山水的兼收并蓄,使得慕安亮的绘画笔墨元素充满了丰富性和多元性。他喜以长线条、粗线条描绘北方山水的宏阔、巍峨与粗犷,但其中又加入了南派的雨点皴、批麻皴等手法,力求在崇山峻岭的雄强气势塑造中透出“南派”山水温润柔美的墨韵。他每次到南方写生,都尽情饱览和收集南国美丽风光,看山花烂漫,听泉水潺潺,悟山水之魂……他孜孜以求的“山川浑厚,草木华滋”的境界,最终是以笔与墨会、墨与水和为体现,妙得墨气丰厚、气韵充溢之效果。
慕安亮继承传统又不满足于传统。他画巨幅长城、巍巍太行,风卷残云,满壁生辉;画江南景象,细心收拾,层峦丛树中见磅礴大气,蓬勃生机中见率真。他的作品雄伟中见细腻,这种细腻不仅表现在层次多变的笔墨上,更体现在画家的真性情中。
八月初九(9月7日)状元奖品
慕安亮 国画-牡丹

彩蛋关键词(设于慕安亮博饼厅)
顺源阁
流云香舍
传成老树白茶
▼ 点击页面底部“阅读原文”,
或公众号菜单“中秋博饼”,
直达博饼大厅,赢取中秋书画好礼~
编 辑:西 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