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订阅号

收藏热线
0595-28252888
18065388683
 
 

【微读】宋画中的羊

发布日期:2015-01-20      来源:美术报      作者:李鸿照       浏览次数:1748
核心提示:马持帅风,羊致祥和。《说文解字》中云:“羊者,祥也。”美字从羊从大,羊大为“美”。自古以来,羊因其吉祥美好的寓意,深得人们的喜爱。在美术史中,也有许多与羊有关的作品。乙未羊年,三羊开泰。
   马持帅风,羊致祥和。《说文解字》中云:“羊者,祥也。”美字从羊从大,羊大为“美”。自古以来,羊因其吉祥美好的寓意,深得人们的喜爱。在美术史中,也有许多与羊有关的作品。

 

宋 佚名 初平牧羊图页 绢本设色 23.5×24.6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所画绘为晋朝人初平牧羊的故事。画中描绘的山水背景十分优美,苍岩幽谷间水云舒卷,碧泉飞溅,松箩茂密。人物形象高古,刻画精致,线描细劲,设色雅丽。其间树石画法有南宋刘松年一派的风格。此图原为《宋元绘林清胜图》册中之一开。本幅无作者款印。鉴藏印有朱方残印一枚。

 

  中国古代的绘画,发展到唐宋,从技术和理念上都趋于成熟完善,其绘画的题材来说,更是精选而成,并非画所见,也非画所未曾画之题材为乐趣,而是以文化的标准、以社会生活的需要、以绘画表现的要求、以唯美向善的道德心理等等法则去选而择之。如梅兰竹菊以喻君子之气、梅花与喜鹊喻喜上眉梢等等。

 

宋 佚名 三羊图页 绢本设色 21.2×20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图中柳荫下山羊在坡草间徘徊觅食。除羊角和四蹄轮廓稍用淡墨细线勾勒外,其余部分均以“没骨法”为之,尤其是右侧两只白羊,长毛纷披,细柔蓬松,富于质感。树干用干笔皴擦,笔致沉厚。本幅无作者款印。鉴藏印钤“醉兮□心”、“江村”、“武功”、“虚朗斋”4枚 。

 

  中国文化中对“羊”素有深广含义。《说文解字》中说“羊,祥也”。汉代以前,“羊”“祥”同字,“吉祥”即写作“吉羊”。有许多汉字、成语都与羊有关,如“群”字就是取“羊性好群”之意;“美”字,《说文解字》里说:“美,甘也。从羊,从大。”即后人所说的“羊大为美”;更有“羊灯”、“羊车”、“羊尊”以及自远古岩画至宋元明清无数的以羊为题材的绘画作品,其意也都是从羊的吉祥之意为出发点来创作。甚至如“三羊开泰”,《易经》以正月为泰卦,三阳生于下,冬去春至,阴消阳长,有吉祥之象,故以“三阳开泰”、“三阳交泰”为岁首吉祥语,而“羊”在古代也与“阳”有通用,因此也作“三羊开泰”。

 

宋 苏汉臣 开泰图轴 99×67.5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画家苏汉臣,北宋宣和年间的画院待诏,南渡后为承信郎,专长于人物画,尤善描绘儿童生活,画风细腻,布局周密。他所画的《开泰图》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图画各色大小造型不一、矫健欢腾的羊群为底衬,中一富贵童子骑大羊于画面正中。羊并不是骑行的走曽,但图中的白羊却配有如神骏宝象般的鞍辔,尤有宫廷贵气。略后有长松梅花做背景,点有一双喜鹊,意取“喜上眉梢”。画面充盈着祥和、饱满、富丽、生发的意气,表述着新春伊始、万物复苏、蒸蒸日上的喜庆之象。

 

南宋 李迪 春郊牧羊图页 绢本设色 24.1×24.8cm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南宋画家李迪是孝宗、宁宗时期的画院画家,以花鸟画和田园牧童生活为主要的创作题材,绘画手法严谨而娴熟无拘束。其《春郊牧羊图》大不盈尺,却能自如地将散漫自在的大小羊只分布于初春的郊外,有母子舔犊情深、有结伴奔跑嬉戏、有独自悠闲觅食。荒草并不丰茂,但却充满生机,平稳均衡的画面布局又隐藏着山坡横向的动感和柳树上扬下垂的起伏变化,而正在攀爬柳树的牧童,更是给看似安静的画面增添了活眼。

 

宋 苏汉臣 牧羊图 26.9×26.9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他们都是服务于宫廷的画家,在力图表现吉祥如意的祈福之意的作品中,各有千秋:苏汉臣满目是富丽的吉祥,李迪却是风轻云淡的祥和喜悦。

 

  (作者系西安美术学院教授 李鸿照)

 

来源:美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