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订阅号

收藏热线
0595-28252888
18065388683
 
 

一样光华自在行——桑莲居艺术馆印象记

发布日期:2015-02-05      来源:中国海西艺术网      作者:王乃钦       浏览次数:2611
核心提示:西方有一位哲人曾经说过,世界上有两种记忆不能忘记,一是城市的面貌,一是母亲的面容。这里所谓的面貌与面容,并不单指表面的东西,而是直指内在与深层。正如母亲可以慢慢老去,但我们绝不会忘记母亲的面容。
  西方有一位哲人曾经说过,世界上有两种记忆不能忘记,一是城市的面貌,一是母亲的面容。这里所谓的面貌与面容,并不单指表面的东西,而是直指内在与深层。正如母亲可以慢慢老去,但我们绝不会忘记母亲的面容。
 
  泉州这座城市,虽然不大,但底蕴宏深,文化包容博大。我小时候从农村一跨进泉州东门,十来座的石牌坊依次扑面而来,穿过十字街头,直到泉州开元寺,那种古色生香,浓浓的古典意味,至今历历在目,沁人心脾。还有每年的大年初一起,我都会踽踽独行在泉州中山路,挨家挨户,顺着每爿还没全开的店面,去慢慢欣赏贴在门上的春联。那时的春联都是清一色的红纸黑字,没有金碧辉煌,没有印刷字,没有那么多的“兴旺发财”。贴的都是每家主人的心声。不会书写毛笔字或者写得不好的可以请人代笔。若要尽兴,可以东西南北四城门大街闲逛,看到的简直就是四条书法长廊。然而过了几时,这种韵味都到哪儿去了。
 
  “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如今变成“满街都是商人”。经济的发达,已是今非昔比,然而文化的古典味,历史的沉淀感却慢慢在流失。
 
  当我们在享受“东亚文化之都”的美誉的时候,总为感觉缺少点什么而惆怅和茫然。
 
  桑莲居艺术馆的存在,似乎让我捡回了儿时和青少年时代的一些甜蜜真淳的回忆。这是给我的第一个印象。
 
  作为老板想赚钱是天经地义的,但除了赚钱,你能为社会做些什么,提供什么,这才是最重要的。
 
  桑莲居能注重艺术文化的公共性,不断拉近桑莲居与广大文化艺术爱好者与收藏人士的距离。大胆突破传统的运营模式,以开放性的姿态完整地呈现传统到当代的文化脉络,为艺术家搭建系统全面展示的平台。为大众审美提供高端的品味空间。
 
  三年来,桑莲居艺术馆以其丰富的馆藏、展览为依托,致力于展览规格的提升,能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展览评估机制为中心的专业化管理,立足泉州本土特色的同时兼具开拓视野,不断加大自主策划,引进外来艺术家展览的比重和艺术品档次的提升。其展览内涵和影响力与日俱升。能注重展览内容与时代、与生活、与社会的紧密联系。倡导反映时代性的现实题材创作。主题横贯东西。策划、引进、承接全国、全省、大师名家个展、藏品展、联展等交相辉映。更难能可贵的是能推介激励年轻一代的艺术人材。
 
  “当世运之隆,文从而隆。家德之醇,文从而醇”,太平盛世,自然文隆艺盛,社会文明,也有助于道德世风的教化。桑莲居的发展,当然也得助于国家的形势和当地政府与社会贤达人士的关心和支持。
 
  或许是桑莲居老板黄文生为人处事的关系,我发现他有很好的人脉关系。这里不单是艺术馆,展厅,还是文化课堂,文化沙龙,还有招待客人的几个轻松闲适的茶座。我几乎每周都会抽空到桑莲居聊天,所见的朋友,有官员,企业家,文化艺术界的名流,还有很多形形色色的朋友。气氛甚为融洽。艺术馆里的工作人员,个个也都礼貌待人,温文尔雅。
 
  桑莲居从开馆以来至今,已经做过省内外各种展览,以书画展览为主,例如西泠印社藏品展、明清名家书画展、现当代名家书画展、西洋画展。还有铜炉展,紫砂壶展等,范围涉及古今中外。免费开放,还是观众市民休闲欣赏的好去处。
 
  这里还时不时开设各种学术讲座。浓浓的文化味在长久地弥漫和扩展。
 
  如今,桑莲居已经有自己的艺术品拍卖公司了。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桑莲居与社会,与公众的互动越来越显示出他的朝阳气息。也因为桑莲居的存在与发展,无意中为东亚文化之都——泉州提升了文化品位。这只是我对桑莲居的一些感觉。由于接触,总有些感触。我为桑莲居曾撰写了冠头联和藏头诗,姑且作为我对桑莲居的印象吧!

  桑根植地,经风冒雨心犹定;

  莲子凌波,弃浊拂尘气益清。(已刻木镶金)
 
  桑梓有情风气清,莲花掬露入帘明。
 
  居然到处溪山好,一样光华自在行。
 
  2015年1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