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订阅号

收藏热线
0595-28252888
18065388683
 
 

【微读】三万一字的鲁迅信札搅翻嘉德秋拍

发布日期:2015-03-08      作者:王宝林       浏览次数:490
核心提示:  文/王宝林  一封信,每个字三万元,说来没人相信。昨天落幕的嘉德秋,三件鲁迅、陈独秀、李大钊三位大名人信札却拍出了高
   文/王宝林

 

  一封信,每个字三万元,说来没人相信。昨天落幕的嘉德秋,三件鲁迅、陈独秀、李大钊三位大名人信札却拍出了高价,鲁信一件220字的信札更是拍出655.5万元,平均每字三万元。搅动全场,令人鼓舞。

 

  这三封信札分别是:陈独秀致陶亢德的书札,是1937年陈独秀出狱后,写给时任《宇宙风》杂志编辑陶亢德的,信中谈及撰写《实庵自传》的事,还提及准备移居四川,以及往后的联络工作安排,成交价230万元;李大钊致夫人吴若男的书札,是李大钊旅居上海期间,因“急思返京”、但又“冗务纠牵”、“客中无事”,“从日本书肆购得一书名曰《早期教育与天才》,读之颇有趣味”,故此写信介绍给吴若男,全信共7页,2890字,用钢笔书写,成交价414万元;鲁迅致陶亢德的书札,写于 1934年6月8日,信中讨论了关于学习日语的一些建议和看法,全信不含标点共220字,成交价655.5万元。

 

  陶亢德是民国时期著名的出版人、编辑家,先后任《生活》周刊编辑、《论语》杂志主编、《人世间》编辑,使他在上世纪30年代的期刊界崭露头角,结识了文坛上众多的成名作家,同时通晓五六种语言。1935年9月16日,陶亢德与林语堂共同出资创办《宇宙风》半月刊,在上海创立人间书屋,周作人、老舍、郁达夫、丰子恺、朱自清、郭沫若等一大批成名作家,都在这个时候与陶有过亲密接触。

 

  鲁迅信札全文如下:

 

  亢德先生:

 

  长期的日语学校,我不知道。我的意见,是以为日文只要能看论文就好了,因为他们绍介得快。至于读文艺,却实在有些得不偿失。他们的新语、方言,常见于小说中,而没有完备的字典,只能问日本人,这可就费事了,然而又没有伟大的创作,补偿我们外国读者的劳力。

 

  学日本文要到能够看小说,且非一知半解,所需的时间和力气,我觉得并不亚于学一种欧洲文字,然而欧洲有大作品。先生何不将预备学日文的力气,学一种西文呢?

 

  用种种笔名的投稿,倘由我再寄时,请先生看情形分用就是,稿费他是不计较的。此复,即请若安。

 

  逊顿首。六月八日。

 

  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董事长董国强是著名的收藏家,也是中国文献古籍信札类拍卖的主要推动者,据他透露,鲁迅致陶亢德信札现存共19通,绝大部分已由相关机构收藏,流传在外者目前所知仅此一通。中国嘉德古籍善本部高级业务经理宋皓证实,这件拍品是从一位收藏家中好不容易征集来的。不过只看鲁迅的手稿信札的拍卖并不能窥看名人信札的拍卖行情,由于鲁迅的这类作品存世的并不多,市场表现抢眼属于意料之中。

 

  鲁迅“致陶亢德信札”,估价为180万—220万,最后以估价的3倍成交,平均每字三万元,这是历年鲁迅手札拍卖的第二高价。今年嘉德春拍上,鲁迅手书《古小说钩沈》手稿就拍出了690万元人民币的高价,该手稿为周作人收藏,1961年以此页赠鲍耀明,并题记,算作周氏兄弟合璧之作。

 

  “其实,名人书札在拍卖市场上的热络反映了当下古 籍善本的一个收藏趋势。一般而言,这些作品的内容都比较私密,涉及工作、生活和历史事件的方方面面,而且往往会在名人间的书信中表现得很细节,很充实,而且相对比较真实,大多是这些名人亲历或者发自肺腑之言。可信度很高,史学价值和艺术价值兼备,所以很受市场关注。”宋皓说,书札的内容直接影响着拍品的市场价格,“这是因为它们往往可以佐证某些重要历史事件或者为这些历史事件查缺补漏,是史学中重要的一种考证方式和证据。”鲁迅先生写给陶亢德的这封信中,就讨论了关于学习日语的一些建议和看法。鲁迅先生曾留学日本,精通日语、德语,粗通俄语、英语,这篇关于学习日语的短文对后学者具有很强的指导性,甚而可看作是一篇关于语言学习的经典文献。

 

  今年是中国艺术品文物拍卖20周年,几番起伏之后的拍卖市场趋于平稳。在惩贪除腐的大背景下,此次秋拍没有预期的火爆,连备受期许的“王世襄专场”也暗淡收官。艺术品收藏开始在追逐作者“名气”的同时,追求作品自身具有的文化内涵。值得一提的是,近几年文人书札受到藏家的青睐,本次嘉德秋拍新增设了“笔墨文章——信札写本”专场。这类非专业书画家的墨迹能拍出如此高价,说明收藏者对拍品的“文气”更为看重,这也是近年来收藏德邦一个走向,值得收藏家与市场关注。

 

  2013年11月21日23时于三惜草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