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叶丽嫔
从左往右依次是王乃钦教授,二子王若人,小儿王淳人,小儿媳妇卢蓉
【人物名片】
王乃钦,号六柳斋主,福建省泉州市洛阳桥人氏。一九六六年毕业于惠南中学,一九八二年毕业于厦门大学中文系。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福建省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菲律宾中华书法学会学术顾问、中国沧浪书社社员、国立华侨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委。
王若人,王乃钦之子,国立华侨大学美术学院毕业,福建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泉州市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泉州市政协刺桐书画院特聘画家、泉州台商投资区书协副主席、王乃钦文化艺术学校校长。
王淳人,王乃钦之子,国立华侨大学美术学院毕业,福建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泉州市青年书法家协会理事、王乃钦文化艺术学校副校长。
卢蓉,王淳人夫人,华侨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苏州大学书法博士,福建省书法家协会会员,美国华盛顿大学访问学者。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艺事清欢,自得其乐。
“我家无长物,惟艺事清欢。”
古人治学向来看重“家学渊源”,历史上影响卓著的文化世家可谓屡见不鲜。在泉州,王乃钦一家也是令人津津乐道的书画世家典范。正如王乃钦教授所言:“‘游于艺’,几乎是我这一辈子和我这一家子的生活状态。”
这一家子,儿子、女儿、女婿都是艺术科班出身,躭于艺事。王乃钦本有三儿一女。老大王达人的英年早逝,使其痛苦不堪。王达人勤奋向学,年纪轻轻便荣获全国首届电视书法大赛一等奖(少年组),是福建省最年轻的中国书协会员。家学渊源,耳濡目染,二儿子王若人自学书以来屡获省市、国家级奖项。其为人低调亲和,自有一种清净平和的心态。他的山水画作品,以书入画,物象盎然,潇洒自如,美国波士顿大学著名学者书法家白谦慎教授曾赞叹其笔法颇有灵性。小儿子王淳人,字和印如其人其名,印风淳厚朴拙、线条厚实、用笔内敛。
而王乃钦的小儿媳妇卢蓉,现为华侨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家学王乃钦教授,2009年,她以专业成绩和总分成绩第一名,考取了苏州大学书法博士,师从中国著名书法家华人德教授。在卢蓉眼里,王乃钦是饱经忧患而乐观坚毅的。“他豪爽的性格潜藏着细腻敏锐的艺术感觉,一双深邃的慧眼和一腔文人的情怀造就了他的一颗孤独寂寞的心,平生醉心于诗、书、酒。酒到深处情更真,濡墨吮毫,淡泊谦和,诗书泉涌而出,多为佳作。”卢蓉这样评价道。
峰回路转方知径;风起波生不逐流。
学书自勉,辛卯年仲秋王乃钦并书。
若无曲折崎岖路,难拓康庄锦绣程
作为66届高中毕业高材生,文革浩劫打破了王乃钦的大学梦。整整十二年,直到国家恢复高考,王乃钦终于搭上了大学的末班车。当他拿到厦门大学中文系录取通知书时,已是三个孩子的父亲。
十年风雨困顿,王乃钦为了养家糊口,不得已在街头卖字鬻画,是迫不得已也是兴趣使然。幸而,儿时的嗜书好学派上了用场,彼时的文字蒙求、声律启蒙等都在现实生活中展露了拳脚。忆起当时落拓的经历,王乃钦以一首《示内》描述了彼时彼景:长忆旧时寥落时,街头卖字语声低。涂鸦矮纸寻诗苦,闷酒孤灯怨命奇。忽遇村医来作伐,哪知至性可同居。青丝脱落飞霜满,不改初心不换衣。(闽南俗云:妻子为衣服,余聊用之)
“我饮酒成瘾已经30多年,‘酒量不大酒瘾大’。一年365天,风雨无阻,每天至少小酌2次,晚上就寝前是必不可少的。”文革中,王乃钦感到个人前途无望,养成了借酒浇愁的消极生活方式。久而久之,却也喝出了感悟,王乃钦将酒总结为三剂:苦闷忧愁的麻醉剂、快意时的兴奋剂、创作时的催化剂。“自知习性难改,每欲戒之,总是戒不成,慢慢地就随遇而安。”
但是此中执着与难处,王乃钦不曾说与他人。直至1978年考上厦门大学,王乃钦心中便又燃起了希望,读书争分夺秒,没有一丝懈怠。怎料大学四年却是他一生最穷困的时期。三个儿子嗷嗷待哺,父亲瘫痪在床,妻子又没有工作,窘迫之状不言自明。多数时候,王乃钦精神高度紧绷。但人总要休息,王乃钦只得偷着乐,偶得诗篇,实为苦中作乐。
1982年,毕业后的王乃钦被分配到华侨大学中文系教授古典文学,后在艺术系从事书法教学。近年来,因感念老伴多年的相依陪伴,二人携手走遍二十几个城市,遍访名胜古迹,留下了许多动人诗篇。
光扬文化,千年道统流新韵;
艺术人生,万里河山抒壮怀。
六柳斋主王乃钦撰并书。
光扬文化,艺术人生
“光扬文化,千年道统流新韵;艺术人生,万里河山抒壮怀”。王乃钦书此联便是感怀数十年来艺术创作与研究的体会,也是其艺术教育的理念。而今,“光扬文化,艺术人生”被运用到他所创办的王乃钦文化艺术学校。学校旨在提高学员的文化艺术素质,陶甑万象,孕育百灵,不啻使学员学成一技,更致学员蔚成人文之器识,体味精神之充实,感悟艺术之无穷。
王乃钦认为,书家须自立门户,自成体例。此举万不可曲解为无中生有,欺世盗名。而是熔铸古人,摄古人之神入自己胸中,将至情至性表于笔墨之外。因此,书法中的美,王乃钦更欲追求古、拙、新、奇。关于自己的艺术追求,王乃钦曾写道:“在熟与生、巧与拙、险与平、腻与苦、饰与朴,华丽与平淡、劲挺与轻松、怒张与冲和、刚强与柔韧、诡异与痴傻之间,我永远选择后者。我敬重庄严肃穆,但我更喜欢野逸旷达;我崇仰壮阔崇伟,但我更心仪清新简远;我佩服天纵神奇,但我更钟情平淡天真。”对艺术自我的坚持,使其在艺术上有较高的造诣,不管是书法创作还是理论研究,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1987年,华人德、白谦慎发起成立沧浪书社,王乃钦成为首批24会员之一。迄今为止,沧浪书社仍是全国最具学术和艺术水准的书法团体之一。
王乃钦的艺术创作令人敬仰,不仅在于独特的典型的艺术风格,更在于严格的人格修炼和综合的文艺素养。人生阅历不说,他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坚守是很多所谓“书坛大家”不能比拟的。
对其书艺与诗才,好友华人德的评价颇为贴切到位。其在为《王乃钦诗书作品集》作序时说道:“乃钦君喜豪饮,见景生情,感事抒怀,常常口占高咏,诗作多即兴而成,才思敏捷,辞意超迈,而又清新自然,饶有情趣。其诗名长期为书名所掩,实其诗才胜于书艺。用心苦,见孤诣的是其书法。临池四五十载,祖二王,宗鲁公,以宋四家为宾友,并上追汉魏,引碑版以入行草,刊落形迹,自出机杼,故论者往往不知其书之所出。……其书法天真烂漫,不刻意雕凿,平淡中见虚灵简远。有此境界,非仅从笔墨技巧上用功就能得来,更须从字外求之。”
尤为难得的是,王乃钦对中国书坛乱象针砭时弊的批评。《书法导报》载录的王乃钦的《二十年目睹书坛之怪相》八首绝句,义正言辞,批露了当下存在的种种问题。就如《大师》:仰止高山仰大师,大师风范众人推。国学式微雅雀噪,不信时人乱鼓吹。此番“横眉冷眼”,乃正义肝胆者为之。
威远楼台作胜游,滃濛大气眼中收。
昂藏瘦鹤迎风立,偃蹇寒松带雪遒。
飞瀑行云窥动静,惊蛇骇兽识刚柔。
漫言梁老生花笔,不道氤氲造化酬。
旧作威远楼参观梁披云先生诗书展,
辛卯年初夏,王乃钦重书。
老去渐于诗律细
1978年,在宋词欣赏选修课课程中,厦大老师以秋思为限,命填小令一首。王乃钦即以家乡洛阳桥为题,填了首浪淘沙:古渡架长虹,海落西东,雄关泽国势凌空……这是王乃钦填的第一首词,不想竟受到黄拔荆教授好评:“一出手便不凡,可见已谙此道,他日若当悉力砥砺,定为词坛射雕手。”
“射雕手”一说业已成真。王乃钦长期创作诗词格律,常有作品问世。他的诗作格律严整,意境宏阔,每每感事抒怀皆流露出诗人的真挚情感。王乃钦认为,诗词创作对提升书法家的艺术水准益处良多,两者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也正因为对诗书的综合修养,王乃钦在艺术上的造诣更为不俗。
如今,王乃钦不管在书艺还是诗才上,皆可视为“老去渐于诗律细”,愈老愈熟,愈趋平淡,则又显得自然而浑成。西泠印社出版的《王乃钦诗书作品集》,诗书相应成趣,是对其五十余载艺术生涯较全面的总结。细细翻阅品读,敬佩与感动油然而生。
(原文载于《海西商界》)
王若人 丘壑溪山图
王淳人 印稿
卢蓉 和平闲丽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