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泉州港口建设变迁
泉州港有一千五百多年对外开放的历史,宋元时期更以“刺桐港”之称闻名于世,被誉为中世纪“东方第一大港”,与埃及亚历山大港齐名,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之一,与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通商贸易,呈现出“市井十洲人”、“涨海声中万国商”的繁荣景象。泉州港的海域辽阔,面积达11360平方公里,海岸线长541公里,大小岛屿208个,规划可开发利用的港口自然岸线113.7公里,其中深水岸线长达57.2公里,可建设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158个,其中可建5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88个,规划综合通过能力可达5.682亿吨,其中集装箱1990万标箱,是中国东南沿海不可多得的天然良港之一。
目前的泉州港由肖厝港区、斗尾港区、泉州湾港区、深沪湾港区和围头湾港区组成,共有16个作业区和5个作业点。为适应泉州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客观需要,“十五”和“十一五”期间,全市累计投入近56亿元建设深水泊位和公共服务设施,努力打造现代化亿吨大港。截至2012年底,泉州港口吞吐量突破1亿吨,集装箱吞吐量168万标箱,建成了亿吨大港,基本形成了以肖厝、斗尾和泉州湾为中心港区,大中小码头泊位优势互补、配套设施比较完善、分工比较明确的码头群体。
泉州石湖港
泉州石湖港位于泉州湾南岸石狮市,与台湾隔海相望,相距仅102海里。石湖港区先后引进中海、中远等多家世界著名船公司,开辟多条集装箱航线,开展钢材、石料、煤炭等散件杂货的装卸、储存、分拨和中转业务。石湖港区已成为本地区大宗外贸散件杂货的集散地和华南地区内贸集装箱枢纽港,至2010年已连续五年进入国内内贸集装箱码头前五强。
泉州石湖港原貌(陈世哲 1993年9月)
1974年泉州后渚港宋代古船发掘现场(泉州海交馆供稿)
泉州斗尾港
泉州斗尾港是国内罕见、国际少有的深水良港。目前,港区的开发建设和招商项目快速推进。泉州船厂30万吨级造船项目开始动工建设;泉州船厂修船项目部分已经投产;中化1200万吨/年重油深加工炼油项目已经动工建设;福建“炼化一体化”项目的配套工程联合石化30万吨原油码头及100万m3油库区己经建成投入使用。
2009年2月,第一艘30万吨级的远明湖号油轮成功首航泉州,在斗尾港青兰山原油码头卸油。不久的将来,斗尾港区将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国家级先进制造业基地和重要增长极,一座重化工业新城正在崛起。
30万吨油轮首航斗尾港(陈敬聪 2009年2月)
泉州斗尾港新貌(陈敬聪 2009年2月)
泉州斗尾港原貌(陈敬聪 2000年9月)
肖厝石化新港夜色(林建祥 2010年1月)
肖厝海港夜曲(林建祥 2003年1月)
泉州肖厝港新貌(陈敬聪 2009年2月)
泉州肖厝港原貌(陈荣玉 1988年)
泉州汽车客运站
福建省泉州市汽车运输总公司是国有的大型汽车客运企业,省际客班线路通达全国21个省(市、自治区)的300多个县(市、区),其所辖的汽车客运站历经仑桑,仍然难以适应日益增长的客运要求。1953年,泉州旧车站始建于泉州老城区南校场口。1990年和2005年分别建成了泉州新车站和泉州客运中心站并投入使用,同时还新建了泉州西客运站、丰泽客运站和汽车东站。目前,正在筹建大型的泉州客运中心汽车枢纽北站,将大大缓解中心市区日渐拥堵的交通。
泉州汽车客运中心站(陈敬聪 2012年12月)
泉州旧汽车站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是泉州市区唯一的长途客运汽车站。过去,上午从这里乘长途汽车去福州,中午必须在莆田涵江用午餐,车票仅4.95元。(陈敬聪 1989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