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晋江洪水淹没中山路(泉州城建档案馆,上世纪50年代初)
泉州中山路
泉州中山路可以追溯到唐代,后经历代扩建延伸,形成至今北到朝天门,南至德济门,全长约2.5公里的街道。民国期间,泉州府以“中山路”命名了这条街。
1998年,泉州市决定整治这条历史老街,以保护为主、修旧如旧、继承特色、保持完整风貌、延续历史文脉为原则,对中山路进行“洗脸镶牙”式的整治。整治后的中山路,获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1年亚太地区遗产保护优秀奖”。现在,中山路仍然是泉州市较繁华的一条商业街区。
泉州中山路新貌(陈敬聪 2012年4月)
————————————————————————
泉州涂门街
泉州涂门街又叫“土门街”,相传宋代建造东西塔时没有起吊设备,为将石头运到塔上而垒砌土坡至3公里外的这条街因而得名。在这条长仅1000余米的街道上,有着众多的“海丝”文物群,分布着13处宋元文化遗存———清净寺、孔子文庙、通淮关岳庙、东观西台、祖闾苏、世家大厝、棋盘园、东鲁巷、三十二间巷等,其建筑风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泉州宋元时期的繁荣景象。
1996年,泉州市对涂门街进行了保护性改造。现在的涂门街既秉承泉州闽南古建筑的风格,又与现代建筑有机结合,是泉州最有商机、最繁华的街道之一,入选全国第一批“购物放心一条街”。
上世纪50年代的涂门街(市华侨历史博物馆)
泉州涂门街新貌(陈敬聪 2012年3月)
泉州涂门街上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泉州清净寺(陈敬聪 2012年2月)
泉州涂门街上的关帝庙(陈敬聪 2012年2月)
————————————————————————
泉州新门街
泉州新门街建于南唐时期,上世纪九十年代末进行保护性改造。改造后的新门街道路两旁的建筑群,保留了闽南特色的红砖、白石、燕尾脊、彩绘、阿拉伯风格窗台等建筑风格,还有古老的深巷,既能体现现代城市的繁华,又犹如各个朝代的历史都浓缩在这条悠久的老街中。
泉州新门街原貌(黄百宁 上世纪70年代)
泉州新门街新貌(陈敬聪 2012年3月)
位于泉州新门街尾的古城门——临漳门(陈敬聪 2011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