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欧阳询《化度寺邕禅师塔铭》宋拓本 上海图书馆藏 海内孤本 国家一级文物
三性原则
指认定碑帖拓本所具有历史文物性,学术资料性和艺术代表性价值的准则。碑帖拓本定级标准以碑帖拓本所具有的三性价值作为依据。历史文物价值侧重以棰拓的时代为衡量尺度,学术价值侧重以铭文的内容为衡量尺度,艺术价值侧重以碑帖具有的书法,美术等特征为衡量尺度。在现存碑帖拓本中,凡具备三性价值,或具备其中之一之二者,均可据以定级。
以“有特别重要价值”,“有重要价值”,“有一定价值”来标识其不同程度。
1 不唯时限原则
指确定碑帖拓本的级别时不把传拓时间和历史文物价值作为唯一依据的准则。凡碑帖拓本按历史文物价值衡量应属下一级别,而按学术价值或艺术价值衡量可列入上一级别者,即可将其定为上一级别。
2、 级别上靠原则
指将碑帖拓本级别上靠的准则。根据一拓本所具有的特殊价值,主要指其在流传过程中所形成的记录诸如题签,题跋,批校及印鉴等,宜上靠一个级别。
3、 级别下调原则
指将碑帖拓本级别下调的准则。侧重考虑一拓本的品相好坏和完残程度,凡属下乘者,宜下调一个级别。
《张迁碑》流行的有明拓本、清拓本、影印本和翻刻本。明拓本为最早版本,而又以其第八行“东里润色”四字完好的故宫博物院藏本为最佳称“东里润色”本。
定级标准
根据碑帖拓本具有的珍贵价值划分为一、二、三、四级。具体条款如下:
1 碑刻
1.1 一级拓本定级标准
——元代以前(含元代)的拓本。
——明代拓本中的稀见本,明代出土或发现的有特别重要价值的石刻的初拓本。
——原石已毁佚的有特别重要价值的孤本,稀见本。
——有著名学者代表性题跋的有重要价值的清乾隆以前拓本。
——有特别重要价值的刻有少数民族文字的清乾隆以前拓本。
1.2 二级拓本定级标准
——元代以前(含元代)碑刻的明代拓本。
——明代碑刻的明拓本。
——元以前稀见碑刻的有重要价值的清乾隆以前拓本。
——原石已毁佚或流失海外的有重要价值的稀见拓本。
——有名家题跋的有重要价值的清道光以前拓本。
——清代出土或发现的有重大或特殊历史文献价值碑刻的初拓本。
——有重要价值的少数民族古文字及外国古文字的碑刻清嘉庆道光以前拓本。
1.3 三级拓本定级标准
——历代碑刻的清中期拓本。
——经名家题跋,收藏之清拓本或著名学者代表性题跋的民国拓本。
——有比较重要价值的清末或民国出土的初拓本。
——有特别重要价值的1949年之后出土的碑刻的初拓本。
1.4 四级拓本定级标准
——历代碑刻的清晚期拓本。
——1912至1949年间出土或发现碑刻的初拓本。
——1949年以后出土或发现的有重要价值的碑刻的初拓本。
2、 刻帖
2.1 一级拓本定级标准
——元代(含元代)以前的拓本。
——宋代丛帖的比较完整的明拓本。
——明代有重要价值的著名丛帖的完整的明拓本。
——原石(或木)已毁佚的有特别重要价值的明拓孤本,稀见本。
——有著名学者代表性题跋的有重要价值的丛帖的完整清早期(乾隆以前)拓本。
2.2 二级拓本定级标准
——明代丛帖的完整的明代拓本。
——清代所刻有重要价值的著名法帖中较完整的早期(乾隆前)拓本。
——有名家题跋的著名法帖的道光以前拓本。
——原石(或木)已毁佚的有特别重要价值的清代孤本,稀见本。
——明代重刻宋帖完整的初拓本。
2.3 三级拓本定级标准
——明刻丛帖的完整的清代拓本。
——明刻丛帖的不完整明代拓本。
——清刻丛帖的完整清代拓本。
——有名家题跋的清刻丛帖的不完整拓本。
——明代伪刻之明拓全本。
2.4 四级拓本定级标准
——明代和清代刻帖不完整者。
2.5 单帖定级标准可参比丛帖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