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欢歌——李德谦老师其人其书简说
文/桑莲居 果然
李德谦老师是桑莲居的常客。他有一张健谈的嘴,好说专业也能扯闲篇,不亦乐乎。阳光格外明媚的近日,老师与黄总扯出了一件“正经事”,他俩一拍即合,老师的在线展览企足而待。在此,小编借着鲁拙之笔,就老师的书法情结略说一二。
不如,我们先回到1975年。在东海公社的桃花山上,青年李德谦为潜心练书,全身涂满肥皂来躲避蚊虫叮咬。知青们都惊诧于这道别样风情的风景,大概连蚊子都望而生畏:真是个痴人啊!李德谦对书法发痴可不分时间空间,只要能够书写,他可不是个客气的人。更年少时,一杯水、一支笔、一方砖都可以是书写天堂。此般痴迷,除去自得其乐,却并无其他理由。
所谓“为书之道,笔墨关情,炼心为上”,书法是李德谦动荡青春里深刻的烙印。在那个感情脆弱、靠榨取希望过日子的年代,“书法”是一个充满勇气含量的词。他却能够不囿于恶劣的环境,耽于书艺,驾着书法载歌载舞,一路欢歌,走进了自己的黄金时代。如果不嫌俗落的话,“改变命运”可以说是书法给予李德谦的福报。
现在,被书法眷顾的李德谦要大展拳脚了。他展卷挥毫,书胸中情怀,心手畅快,几十年的功力可见一斑。其书法博涉多体,取法广泛,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笔法浑厚生动,“行、草、隶、篆”皆得心应手。
李德谦学书自唐楷入手,钻研十几年,练就了一身硬功夫。而后,在行书上师李邕,法其沉雄峭拔之势,养成自己血肉丰富的肌骨,形成超迈疏放的艺术特点。取法乎上,转益多师,李德谦继而又深研汉隶、秦篆之魅力,吸取各家精华,终自成面貌。
李德谦有一套自己的“成功学”,他足够痴迷,足够踏实努力。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李德谦之于书法学习,先后着了刷拓的魔,入了收藏的道。1980年,李德谦顺利考入电大的中文系。文学理论的充盈浇灌着李德谦的书法认知。可以料想,多年后的今日,他闲庭信步、吟诗作对的光景也必然要得益于此间的浸染。
为了研究古代碑刻,更好地学习书法,李德谦还自学了刷拓。跋山涉水、风吹日晒自是不在话下,只是这其中的妙趣恐怕是常人不能体会的。讲起那一发不可收拾的刷拓往事,李德谦把自己连同我们都收拾进了跌宕起伏的情节,非一般言语能打断。
如今,刷拓的活儿不可多得,李德谦的这份热情也随之收敛,倒是这同样始于80年代的收藏成了现今的主题。在与收藏市场接轨之前,李德谦首先活跃于以物易物的收藏方式。以我之爱换你所好,对学习的渴望让李德谦不得不受蛊于收藏。如今看来,他在收藏世界里也乐此不疲、从容不迫。
年届花甲,李德谦当下的生活常规是读书、写字、品茶、会友、锻炼身体。闲趣的日子把他养得容光焕发,也无意添了几分老顽童的气质。这也是书法的福报。
作品选登
鸢飞鱼跃。
辛卯夏月,李德谦书。
得壮观。
庚寅腊月,雁山李德谦书于湖心山房。
御善堂。
李德谦题。
日照溪山生翠光,春深花草杂幽香。
登临谁会迟留意,门外尘埃去路长。
蔡襄《题奉先壁院》诗。
辛卯夏月德谦书。
书蔡襄《题奉先壁院》诗 局部
云涌广寒宫,山苍藏北崇。
女神吟泪曲,芳甸沁人风。
石谷涓流满,岸坡绿黛丰。
一方天水育,十万郁葱葱。
应庆祝西藏和平解放六十周年书画展之征。
李德谦书。
秋风似送读书声,遗迹灵岩结构成。
甲第当年龙虎榜,湖山千古薜萝情。
朝看野色连云起,夜落灯花带月明。
为有孙支传世业,青苔那许锁柴荆。
明黄凤翔《清源山欧阳书院》诗一首。
泉州李德谦书。
闻道湖中景色幽,携诗载酒一同游。
千寻拗折堆云磴,百丈奔趋劈石流。
松干独扶行客倦,竹声环极佛堂秋。
山僧妙解登临意,更指山庵在上头。
周凤翔诗一首。
德谦书。
蒲团木榻付禅翁,茶鼎熏炉与君同。
万户参差泻明月,一家寥落共清风。
黄庭坚《题南安岩主大严禅师》诗一首。
辛卯夏,德谦。
鱼游墨沼频风暖;
燕入书林杏雨浓。
辛卯李德谦自娱。
菊花香里开新酿,
梧桐叶上得秋声。
德谦书。
桑莲居采访专稿,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