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一法师“晚晴室”,位于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模范巷内
弘一大师晚年在闽南讲律,对泉州情有独钟。1938年,厦门被日军侵占,泉州一带经常遭日军轰炸,弟子丰子恺来函请弘一大师赴桂林以避战乱,大师坚持闽南讲律,复信辞谢曰:“朽人年来老态日增,不久即往生极乐。故于今春在泉州及惠安尽力弘法……犹如夕阳,殷红绚彩,随即西沉。吾生亦尔,世寿将尽,聊作最后之纪念耳。”这“犹如夕阳,殷红绚彩”正是晚晴老人高尚晚节之生动写照。
1942年10月13日下午8时正,弘一大师圆寂于泉州小山丛竹晚晴室,世寿63,僧腊24。为了纪念一代高僧弘一大师,泉州人民先后共建了三座弘一大师之塔。人们到风景名胜区泉州清源山,往往要去弥陀岩瞻仰弘一大师之塔,但是另外两座大师之塔却鲜为人知。
泉州市小山丛竹牌坊
第一座大师之塔1943年建于泉州东北萼辉铺小山,原为闽贤首科进士欧阳詹之家庙“不二祠”,宋代名儒朱熹在此种竹建亭讲学,并书“小山丛竹”以额书院。民国初期小山丛竹辟为温陵养老院,弘一大师多次住锡最后圆寂于此。1930年春,大师住锡与温陵养老院毗邻寺院互通的资寿寺近半月,为僧众宣讲《地藏菩萨之灵感》。1935年两次莅院暂住。1938年2月至3月第三次住锡温陵养老院晚晴室,为老龄僧人讲《劳动与念佛》和《净宗法门大意》。1942年8月起大师重住锡于此,为僧众教习《出家剃度仪式》,9月宣讲《净土法要》,10月初示疾,10月8日嘱临终助念事,10月10日,书最后遗墨“悲欣交集”四字。10月13日午后8时安详西逝于小山丛竹晚晴室。因抗日战争期间经济困难,一时无力建造大师舍利塔,其舍利分别由开元寺和承天寺保存。
次年,由众僧集资,在泉州小山丛竹,建造第一座弘一大师之塔。墓塔位于朱文公壮年笔“小山丛竹”石坊东面,过化亭东南方约15米。过化亭有弘一大师补题的匾额,该匾额右半部横书小篆“过化亭”三个大字,左半部竖排行书小字记曰:“泉郡素称海滨邹鲁,朱文公曾于东北高阜建亭种竹讲学,其中岁久倾圮。
明嘉靖间,通判陈公重筑斯亭题曰过化,后亦毁与兵燹。尔者叶居士青眼欲复古迹,请书亭额补焉,余昔在俗,潜心理学,独尊程朱,今来温陵,补题过化,何莫非胜缘耶。”这座塔外形为经幢形式,由13级石构件叠起,底为三级覆盆承托一莲花盆,其上六边形石盖,盖之南边缘面右起横排阴刻“弘一法师塔”五个楷字。塔中部主要部分为白色花岗岩六面柱体,两端略雕饰花纹,塔刹为圆柱体,刹体雕五级圆盘,刹顶端雕成葫芦形。
20世纪50年代初,因人为破坏大师之塔倒地。
第二座大师之塔1952年建于清源山弥陀岩,由泉州佛教界众人集资,弥陀岩住持妹姑献地,圆拙师主其事,请惠安工匠施工,观岩师等做小工、拌泥浆、抬石块。在弥陀岩建造了第二座弘一大师之塔。为适应当时形势,大师之塔选择烈士纪念碑的形式。碑座近似四方体,顶部以约45度角收尖,正面朝南,竖排阴刻“弘一大师之塔”六个篆字。塔高2米有余。塔座背面新凿山体用石块砌筑挡土墙,周围空间比较狭窄。
泉州清源山弘一法师舍利塔
丰子恺泪墨画
塔内顶部藻井
清源山现存弘一大师之塔是第三座塔。第二座大师之塔因当时条件所限,造型设计不理想,留下不少遗憾,为10年后重修埋下伏笔。1962年,在纪念弘一大师圆寂20年之际,由传贯法师出资,圆拙法师主事,叶禽择(叶青眼居士之子)设计,胜信法师(俗姓龚,名天发)带领惠安工匠施工,在清源山弥陀岩原址,将大师之塔由纪念碑式改建成具有中国传统斗拱飞檐式的花岗石墓塔。全塔用白色花岗岩建造,塔身一层,平面正方形,面宽和进深各为4.8米,高8.7米,仿木重檐攒尖顶。塔四角各立一支巨大石柱,上檐为八角攒尖,下檐为四角飞檐。檐下于角柱直上置转角铺作1朵,各面置补间作2朵,上檐共置斗拱16朵,以承托塔顶藻井收尖。石塔立面为仿木结构石墙,原在各面开一门,后仅留南面一拱门,其余封闭。拱门上方悬挂辉绿岩竖匾,竖排隶书“弘一大师之塔”六个金字。内墙正中嵌一块辉绿岩,刻弘一法师画像,据传此像是大师的得意弟子、画家丰婴行惊悉大师圆寂的消息,不禁潸然泪下,用泪水研墨画成的。画上方刻大师圆寂前所赋一偈:“问余何适,廓尔忘言,华枝春满,天心月圆”,两侧题刻大师手迹“愿尽未来普代法界一切众生备受大苦,律教久住神州誓舍身命弘护南山四分”。塔心正中用白色花岗岩造六角形舍利台座,上部为球形石帽,全高1.24米,弘一大师七颗舍利珠安放其中。此次修建,将墓塔周边空间进行拓宽,塔前建上下两平台,高差六个台阶。墓塔东南侧之巨石岩刻大师临终最后遗墨——“悲欣交集”四字。整座墓塔坐落在苍松翠柏怀抱之中,益显古朴庄严。1980年,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登临清源山拜塔,并题赠“千古江山留胜迹,一林风月伴高僧”。
“天意怜幽草,人间爱晚晴。”弘一大师晚年与泉州结下深厚的法缘,前后三座大师墓塔的建造,体现了泉州人民对大师的爱戴。现存第三座弘一大师之塔,具有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和泉州石建筑地方特色,已得到政府的重视和很好的保护。弘一大师之塔位于清源山南麓“幽谷梵音”主景区的中心,数年来,在大师塔周围,东侧重建振衣亭,西侧增建广洽、广净法师墓塔,北面重建弥陀岩,南面翻建千手岩,并封山护林,广植花木,将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清源山主景区打扮得美仑美奂,成为海内外人士向往的好去处。
泉州清源山弘一法师造像
弘一法师最后遗墨“悲欣交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