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批评的缺位与重构
当下有一句流行广告语——“酒香也怕巷子深”,真实地表达了现实条件下大多数人对广告作用的体认。由于书法的市场化和市场存在着广告的发酵效应,使得当下的书法评论从幕后走到了台前。因此从某种角度上来讲,市场发展的现实需求也促进了书法评论的繁荣。当下各种作品集、学术文集以及各种专业和非专业的报刊杂志等印刷品上的书法评论一下子都冒出来了,电视、网络、手机等现代传媒上各种书法评论也应运而生,并被迅速广泛传播。应该说,近几年的书法评论在数量上已经远远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
但是,当我们翻阅各种书法文集和评论文章时,当我们在聆听过一场又一场作品研讨会后,不难发现,其实这里常常充斥着不少不切实际、毫无个性、有褒无贬、无关痛痒的说辞,甚至是千篇一律的被包装过的吹捧式的溢美之词。
客观地讲,当下整个文艺界吹捧之风盛行,以至于真正的批评难以进行,书法界尤甚。我们认为,在当下看似一派热闹与繁荣的背后,其实存在书法批评的严重缺位,是一种急功近利、拔苗助长式的批评。试问在当今的书法评论界还有多少未被市场与金钱污染的净土?还有多少评论家能保持着一份淡泊的心境,坚守着道德的底线,默默耕耘不问收获?
诗人普希金曾说过:“批评是揭示文学艺术作品的美和缺点的科学。”当下书法批评的缺位,导致对书坛的种种现象、书家的创作状态和书法作品未能及时给予比较科学、理性的批判和引导,而只是一味地宣扬和鼓吹,极易产生是非不清、美丑不分、文过饰非的现象,使艺术的良知受到无端的践踏,失去了书法批评应有的激浊扬清的作用。这类带有“广告性”的书法评论,无疑就像电视、报纸上的虚假广告一样,将直接对书法艺术的发展和书家的创作产生负面的影响,会制约和阻碍了新时期书法艺术的健康发展。长此以往,书法艺术固有的审美和评判标准将受到严重的冲击,前辈们数千年来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良好的书法秩序将受到严重的破坏,书坛将陷入一种无序与混乱的状态。
时代的发展和书法艺术的繁荣需要有一个健康的书法批评生态环境和广阔的创作批评空间平台,为此积极营造一个有利于书法批评健康发展的良好氛围,为繁荣书法艺术鼓与呼,应该成为全体书法人的共同责任。艺术批评需要有正义感和良知,它既不是作品的附庸,更不是人的附庸,应有自己独立、科学、公正、客观的品性和不可替代的地位与独特的作用。为此评论家要有着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主动融入、勇于担当,要有广阔的艺术胸襟、开放的人文情怀和开阔的批评视野,自觉树立独立的书法批评观,不为社会上的各种风潮和诱惑所左右,在当代书法创作的大潮中积极发挥好“指导员”和“裁判员”的作用。
总而言之,广告时代对于书法评论来说是把双刃剑,它极易使书法评论在金钱与名利面前丧失良知与自我,沦为某些利益集团和个人的工具。但是广告时代同时也为书法评论提供了另外一个更加快捷、直观的批评舞台,我们也完全可以利用网络、电视、手机、报刊等广告传媒来加大对各种书法现象、书法流派、书家作品等的批评力度,扩大书法评论的影响力,发挥弘扬正气、激浊扬清的积极作用,促进书法艺术的持续健康发展。
因此重构一个良好的书法批评秩序应该引起各方面的高度重视,它应该成为广告时代书法界和评论界必须积极面对和共同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
(原载《书法》杂志,2014年第5期;《中国书画报》,2013年7月17日)
文章由彭新国先生提供,特此鸣谢!
彭新国,号茂林草堂主,福建泉州人。从事书法创作和书法理论研究多年,曾任泉州师范学校书法协会创会会长。多次应邀参加国际国内学术研讨会,作品及文章多次入选获奖,在《中国书法》、《书法》、《美术报》、《书法报》、《书法导报》等专业报刊发表,书学文集《兰亭问学》即将付梓。
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北兰亭书友会创始会员、泉州市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泉州市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泉州市硬笔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点击阅览☞作为书法家,你觉得够逼格了吗?
本次博饼大赛是由中国海西艺术网和福建桑莲居拍卖有限公司主办;泉州市桑莲居艺术馆承办;玖嘉酒业、泉品名茶、鲍鱼鲍大酒楼协办。o(*≧▽≦)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