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寒柏于展前抵泉,同王乃钦老教授在桑莲居艺术馆
“崔寒柏来了”
我们的热闹非同小可
崔寒柏如约而至,于展前抵泉。他说泉州是一个福地,一个让他非常留恋的地方。他来这里见老朋友、办展、讲座,还收了一个徒弟。桑莲居也因此热闹得很。
许多书法爱好者慕名而来,在60余件独到的书法作品中解了眼馋。老友王乃钦也闻讯而来,他们二人在艺术上有种相见恨晚的合拍,不时深陷讨论。王乃钦甚至直言:当代中国书坛,崔寒柏是名副其实的实力派。在下午的讲座中,王乃钦作为嘉宾参与互动讨论,二人一说一解,生生将精彩的讲座持续至晚饭时分。
展览现场
题写斋名
讲座还未开始,“无端”生出的题写斋名活动,将一个热情的、幽默的、亲切的、同时也是严谨的崔寒柏置于我们面前。那是二两小酒之后的率真,更是书法家的真性情。他执笔挥毫,浓墨与飞白因势而生,时而劲道时而妍美,叫观者好生过瘾。
这边兴味不减,那边讲座已是迫不及待。一件喜事首先开了头,在众人的见证下,泉州市青年书法家协会理事、桑莲居展览部经理王倩倩双手奉茶崔寒柏,从此师徒缘起。
行拜师礼
崔寒柏担任新一期泉州青年书法大讲坛的主讲嘉宾
崔寒柏+新的讲演形式=不少人慕名前来
王乃钦老教授的友情客串,在此次讲演中碰撞出了许多思想的火花
令人期待的讲座这会儿终于露出了面目。崔寒柏以“经典的传承”为主题,围绕“书法的用笔”以及“自主书写的重要性”娓娓道来。崔寒柏聊起自己痴迷的书法简直滔滔不绝。他亦说亦写,神采飞扬,说到兴处更是手舞足蹈。在互动环节,对于听众提出的种种问题,如对民间书法的看法、临摹的精确度如何把握、如何学习书法才能少走弯路等等,崔寒柏和王乃钦都做了细致的回答。可谓是一堂干货累累的书法课。
讲座已然谢幕,展览还在持续。至12月15日,“穆如清风——崔寒柏作品展”恭候您的光临。另有讲座完整总结敬请期待,以下摘录一二,先飨诸家。
崔寒柏为青年书法家们亲笔示范
关于经典
学习书法,大家都注重经典,越经典越好。但是经典是怎么产生,怎么发展,经典现在又是什么样子,我们将来交给后代的经典又是什么?当下出现的不同种类的书法,让大家莫衷一是,到底谁是对的?哪个是经典?哪个是边缘?你的书写风格是不是主流,首先你要看自己站在哪条路上。实际上,一个人的出生也好、成熟的过程也好,基本决定你是哪个类型。
关于用笔
当代绝大多数用笔是有问题的。古代人的书写是以实用出发,毛笔拿起来的时候,不管怎么写,最后一定让墨非常饱满地写在笔画里。笔法是在书写过程中形成,比如把笔毫铺开,收毫的时候还保持原来的样子。现在很多人是按笔画的形状找感觉,跟古人倒置。
关于飞白
从根源来,用笔其实很简单。第一,把字写写清楚,第二,把字写连贯起来,前一笔写完就接着写下一笔,最后,写完拿起笔来是直的,锥形的,等到写得不是这样了,该沾墨了。什么时候出飞白?就是把笔走起来,走飞了就出飞白了。
关于书法的本质
书法最珍贵的是天然。
关于“写”字的体验
我从3岁开始写书法,断断续续坚持了四五十年,在大量书写中得到很多好东西,这些是在听人讲课、看书法不可能达到的。当你的笔法用对了,就可以凭着自己的感觉去调整字。这时候,你的笔法会跟着你的字去走,反过来,字在走的过程中好些东西受笔法影响。这两个互动就会让你在书写的过程中使字的结构产生变化。这种状态下,就不是按形状写字,而是用感觉在写字。
关于“自主书写”
大量自主书写是一个对字的审美提高的过程,是熟悉、改造字的过程,是产生神采的必经之路。
… …
文 · 果然
摄影 · 赵剑王 平面设计 · 苏晓玲
鸣谢 · 泉州市青年书法家协会
· 桑莲居艺术馆 ·
画韵书香成静赏,齐家万象谱盛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