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订阅号

收藏热线
0595-28252888
18065388683
 
 

桑莲居|逼赵之谦出刀的那个男人

发布日期:2015-12-17      来源:凤凰陕西综合      作者:网络       浏览次数:498
核心提示:每个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另一个了不起的男人。


赵之谦

字撝叔,号悲庵。作为晚清杰出的艺术家,他在绘画、书法、篆刻、诗文、碑帖考证等方面,都独具风格并取得了极高的成就。他的篆刻,一方面努力融合浙、皖两家而开新的风貌;另一方面,他又堪称是"印外求印"的典范与集大成者,仅印章中使用的文字就有泉币、碑刻、诏版等数十种之多。在"印外求印"的过程中,赵之谦绝不只是拿来套用,而是在再现其固有形态的同时,将其神髓有机地融汇到具体的作品之中。可以说,赵之谦的篆刻创作模式以及他"求古于拙、拙而不野"的篆刻,打破了先前浙、皖两派二分印坛的局面,使近现代篆刻走上了一条充满生机的全新道路,他对近现代篆刻家的启迪作用是巨大的。如黄士陵、齐白石等均受其影响。除此以外,走赵之谦较为成熟的清雅古秀印风的著名篆刻家有赵时枫(1874-1945)、王福厂(1880-1960)、陈巨来(1904-1984)等,他们的篆刻,或取赵之谦的静穆稳俊而自出机杼,或清秀而见骨力,或富贵而有高韵,不一而足。

 

 

赵之谦那个

 

 

  每个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另一个了不起的男人。他也许不伟大,也许不成功,但离开他,就是不行。

 

  假如没有陈师曾,很难想象齐白石的画会是什么模样;而假如没有魏锡曾,赵之谦的篆刻之路怎样走,也很难说。

 

 

  “二金蝶堂”为清赵之谦刻,白文,三面刻款。动机是“述祖德也”。故款曰:“旌孝子,七世祖,十九年,走寻父,父已殇,负骨归,启殡宫,金蝶飞,二金蝶,投怀中,表至行,大吾宗,遭乱离,丧家室,剩一身,险以出。思祖德,惟下泪。刻此石,告万世。同治纪元壬戌夏,赵之谦避地闽中作记”。

 

  赵之谦是个篆刻天才,他18岁开始动刀,十几年所刻印章也不过百方。他一出刀就是杰作,但很少出刀。不过,在他34岁那年,在福州遇到了魏锡曾,这种情形很快就改变了。

 

  魏锡曾虽不刻印,却对印学有精解,二人一见如故,结为金石交。赵之谦不好刻印,即便遇到魏锡曾这样的知音,也不轻易奏刀。魏锡曾深知其为人,故以激将法迫使其刻印。

 

  首先,魏提出为赵集印谱,索赵的旧作,所集不过几十方,不足以成谱。而且面对旧作,赵之谦自己也不能满意。为此,赵之谦开始了他一生中最为批量性的刻印,为自己,为魏锡曾,也为好友们刻。

 

 

稼孙索余少作,因检此示之。同治壬戌六月记于福州

 

  其次,二人探讨印论时,魏锡曾有意将赵与丁敬、黄易等前辈高手相比,以为赵不及丁黄,这样激起了赵要与古人争雄的创作心理。赵在为魏刻《魏锡曾》、《稼孙》对印时,刻款道:“稼孙目予印为在丁、黄之下,此或在丁之下、黄之上。”又在《赵之谦印》刻款云:“龙泓无此安详,完白无此精悍”。又在另一方《赵之谦印》刻款云:“完白山人刻小印,亦不如是之工”。更在《松江树镛考藏印记》刻款云:“取法在秦诏汉灯之间,为六百年来模印家立一门户。”

 

  本来就不服输,俯瞰千古的赵之谦创作欲被激发,一发而不可收。他在致友人函中说:“弟在三十前后,自觉书画篆刻尚无是处。壬戌(1862年)以后一心开辟道路,打开新局。”而魏锡曾,正是在背后促使他出刀的那个人。

 

 

赵之谦为魏锡曾所刻印章

 

 


魏锡曾印

 


稼孙

 

仁和魏锡曾稼孙之印

 

巨鹿魏氏

 

 

赵之谦篆刻原石与印蜕对比

 

 

赵之谦印

 

佛事

 

赵之谦篆刻精品(原石篇)

 

 

篆刻原石一


篆刻原石二


篆刻原石三

 

 

赵之谦篆刻精品(印蜕篇) 

 

 

为五斗米折腰


朱志优字子泽之印信

 

郑斋

 

 

-  End  -

来源:凤凰陕西综合

 

桑莲居拍档:中国海西艺术网

两天一文,有观点有态度!

» » » 欢迎扫码关注

 

更多资讯,进入桑莲居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