狸子
说
现在是周四。还记得九日(周六)桑莲居有约吗?今天认识的这位朋友,既是“以正午的精力,做正午的事业”的午社成员,又是“维继古欢,广征同好”西湖画会主力。他是隐在画家里的诗人,也是以诗意作画的画家。他叫余久一。
余久一,字十峰,别署沉庐,1968年生于龙游,现居杭州。有《艺术家状态•余久一卷》、《晴窗》、《甚处得来•黄山写生册》、《巨匠之门•余久一辑》、《山云在衣•余久一作品集》及诗集《沉庐吟稿》数种,并整理点校《余绍宋日记》(中华书局五卷本)。
文/王宝林
“午社”是由八位活跃于浙江的中青年画家、美术评论家和策展人所组成的一个艺术团体,他们从事着不同的职业,但都有着同样的文人雅致,经常在一起揽胜探幽、烹茶煮酒或染翰挥毫,“以正午的精力,做正午的事业”。45岁的余久一就是其中的重要成员之一。
余久一的学画生涯很简单,没有家学渊源,没有科班经历。到高中求学时,偶然结识了年届古稀的杜如望先生。老先生早年毕业于西湖国立艺专,是潘天寿的学生,朱恒的同学。每当先生谈起他四十年代求学时的情形,年轻的余久一都羡慕不已,坚定了他从事书画创作的决心。
余久一的学画生涯很艰苦,普通的笔墨,廉价的宣纸,一册《芥子园画谱》,多年来心摹手追,孜孜不倦,锤炼自己的艺术语言。更为重要的是,多年来,他对传统的追求,坚定了自己本质上的士人襟怀。心身伴烟霞,高致爱林泉。江浙处处秀水青山,余久一无数次游历其中,在大自然中悟得山川之灵性,获得创作之灵感。近年来,他亦有北方之行,过长江,渡黄河,入太行深处,游京都,走沂蒙,登箭扣长城,揽燕幽奇气,领北地雄风。可以说,每一次与大自然的“对话”,余久一都能创作出一批更有生机的佳作,多年不间断的游历写生成了余久一山水画创作不竭之源泉。
余久一的山水画应属延贯文人写意一系,承吴门画派、新安画派之高格,淡雅古意,古而有新。其画重视骨线,讲究笔墨,以略干涩之笔在纸上游走挥写,灵动而不失浮滑,苍茫而独具气韵。山石、草木、云水、亭台楼阁,笔随墨发,勾皴点染皆从心境出。其画用浑融而简概,繁而不腻,简不至空,味正韵足,古意盎然。三五株老树,一两间草屋,草木葱郁,曲水潺湲,风静云停,幽玄清旷,游者或策杖、或抚琴,或驻足、或坐卧,一派静穆、平和之气充溢其间。
余久一修养全面,擅诗文,近年来创作的古体诗有近千首之多,编有《沉庐吟稿》数种,深得海上大家周退密先生及省内外文学前辈的赞许。余久一善书、通篆刻、好文史典籍,喜收藏前贤书画,好古,嗜文房旧物,以此润泽心田,丰富细腻醇厚的艺术感觉。并曾应县文史部门之邀点校余绍宋手写体日记二十册,参与编辑龙游文化丛书多卷,实为当地艺术、文化之才俊。
我与余久一先生素昧平生,丁亥年正月,博艺老总杨飚兄参加“午社”雅集,请余久一及金心明、章耀等为我题写了“三惜草堂”匾额;不久前,我见到他为夏功良兄所汇“延汉居图”,艳慕不已,遂敦请功良兄帮忙,定制了一件“三惜草堂读书图”,不日寄到。所绘笔墨精审,假山修竹,蕉松蓊郁,一派大隐气象。先生还再次题赠“三惜草堂”匾额,令我感激不尽。
余久一的家乡龙游地县处浙江省中西部,历史悠久,是浙江省历史上最早建县的13个县之一,素有“儒风甲于一郡”之誉。“拂草披泉到夕曛,闲踪唯我最殷勤。归来襟袖何飘举,笼得山中一片云。”这是余久一的一首诗作,也是他的自我写照。45岁的余久一,以诗、书、画全面发展而享誉当代画坛,然其仍旧不慕纷华,甘守寂寞,淬砺品学,沉潜艺事,一定会在名家辈出的浙派画坛占有一席之地。
2013年4月28日18时30分于三惜草堂
桑莲雅集之
“湖海泛槎”西湖画会泉州写生交流展
▼以下作品请横屏欣赏
清净寺
承天寺
清水岩
东西塔
姑嫂塔
洛阳桥
蔡公祠
泉州西湖
弥陀岩
清源山天湖
桑莲雅集之
“湖海泛槎”西湖画会泉州写生交流展
|时间|
2016年1月9日—2016年1月18日
|地点|
泉州桑莲居艺术馆
(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东湖街华侨历史博物馆一楼)
|主办|
泉州市文学艺术联合会
桑莲居文化艺术机构
西湖画会
|承办|
泉州桑莲居艺术馆
|策划|
西泠印社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
摄影:刘才能 编辑:狸子
桑莲居出品
桑莲居拍档:中国海西艺术网
两天一文,有观点有态度!
» » » 欢迎扫码关注
点击底部“阅读原文”,进入桑莲居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