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订阅号

收藏热线
0595-28252888
18065388683
 
 

玩味金石|播芳六合——西泠印社中国书画名家精品展(一)

发布日期:2016-02-23      来源:桑莲居      作者:狸子       浏览次数:486
核心提示:关键词:金石学。名家如:奚冈、伊秉绶、包世臣、赵之琛、吴让之、吴昌硕、康有为、马公愚、余绍宋、陆维钊等。

  近年来,金石学家的书画作品引起越来越多的藏家的关注。金石学是以古代青铜器和石刻碑碣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偏重于著录和考证文字资料,以达到证经补史的目的。金石学首先涉及古器物、古文字,作为金石学家,其扎实的学术根基是毋庸置疑的。这也是金石学家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书画家的地方。整体而言,金石学家的作品除了独到的金石趣味外,很多还富有丰富的史料文献价值,这类作品所兼具的历史、文化、艺术、经济等价值,也是其他书画作品所无法比拟的。

 

  本次展览,金石学家的书画作品就占有相当比例。奚冈、伊秉绶、包世臣、赵之琛、吴让之、吴昌硕、康有为、马公愚、陆维钊等金石大家都有精品展出。佳构弥多,入眼更入心,欢迎各抒己见。

播芳六合——西泠印社中国书画名家精品展

专题一:玩味金石

 

 

奚冈(1746-1803)

 

 

书法条幅

 

奚冈(1746~1803),初名钢,字纯章,后字铁生,号蒙泉外史、散木居士、奚道人等,室名冬花庵,钱塘(杭州)人。工书法,行书、草书、篆书无一不精,山水、花卉有恽寿平气韵。在篆刻上,他宗法秦汉古印,领浙派篆刻阳刚风气之先,与丁敬、蒋仁、黄易齐名,号称为“西泠四家”,并与陈豫钟、陈鸿寿、赵之琛、钱松合称为“西泠八家”。

 

 

 

伊秉绶(1754-1815)

 

 

书法条幅

 

伊秉绶(1754~1815),字组似,号墨卿、墨庵、南泉、秋水、西湖长,福建宁化人。乾隆五十四年(1789)进士。官惠州、扬州知府。工书,尤精篆隶,精秀古媚。其书超绝古格,使清季书法,放一异彩。隶书尤放纵飘逸,自成高古博大气象,与邓石如并称大家。

 

 

 

包世臣(1775-1855)

 

 

书法对联

 

包世臣(1775~1855),字慎伯,一字诚伯,号倦翁、慎斋、小倦游阁外史,安徽泾县人。1810年移家扬州。嘉庆十三年举人。工书法、篆刻,为邓石如入室弟子,得邓派真传,尤精行、草、隶书,为时所重。

 

 

 

赵之琛(1781-1852)

 

 

书法条幅

 

赵之琛(1781~1860),字次闲,号献父、穆生、宝月山人,浙江杭州人。工书画篆刻,山水师黄子久、倪云林,萧疏幽淡,花卉竹石有明人气息。喜写佛像,为各地居士、丛林所宝。为“西泠八家”之一。近代六十名家之一。

 

 

 

吴熙载(1799-1870)

 

 

书法扇面

 

吴熙载(1799~1870),初名廷扬,字熙载,五十岁后以字行,改字让之,号晚敩居士、攘之、攘翁,江苏仪征人。诸生,包世臣入室弟子。善各体书,尤工篆、隶。篆刻自成面目。余事作写意设色花卉,亦风韵绝俗。

 

 

 

吴昌硕(1799-1870)

 

 

山水

 

书法

 

水仙图

 

篆书

 

吴昌硕(1844~1927),原名俊,后改俊卿,字昌硕,又字仓石,号缶庐、缶道人、苦铁,又署破荷、大聋等,浙江安吉人。诗、书、画、印皆精,为一代艺术大师,近代六十名家之一。西泠印社首任社长。

 

 

 

康有为(1858-1927)

 

 

书法

 

康有为(1858~1927),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更生,别署西樵山人、天游化人,世称南海先生,广东南海人。清光绪举人,授工部主事。近代政治家、维新派首领。精书法,书宗北碑,为清末民初书法大家。著述颇丰。

 

 

马公愚(1890-1969)

 

 

书法

 

马公愚(1890~1969),原名范,以字行,号冷翁、畊石簃主,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历任上海美专、上海大夏大学教授。擅画花卉,称菊蟹圣手。书画篆刻家。曾为上海中国画院画师、西泠印社社员、上海市文史馆馆员。海上名家之一。

 

 

 

陆维钊(1899-1980)

 

 

梅石图

 

陆维钊(1899~1980),字东武,微昭,晚年署劭翁,室名圆赏楼、庄徽室,浙江平湖人。工书法、诗词,五十岁后变体,独创“蜾扁”为沙孟海称道。亦能画,山水出黄子久,花卉善牡丹、梅竹、松柏,秀逸之致。曾任浙江大学教授、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并首开高等教育书法篆刻专业。

 

 

展览地址:桑莲居艺术馆(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东湖街华侨历史博物馆一楼)

详询:0595-28252888  15906082345

 

 

 

·END·
 

桑莲居艺术馆

赏书品画怡情性,鉴古知今识本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