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推荐|梁披云 潘受
梁披云名龙光,集教育家、书法家、诗人、社会活动家于一身,蜚声海内外。巴金、季羡林、饶宗颐、施蛰存、潘受等文化名人与之多有交谊,并且有众多论评存世。梁披云的书作,为世人所爱重,人常以得其一尺一笺为贵。他自幼嗜书,锐意临习,出入于李北海、米芾之间,书风自成一格,苍茫老辣,古雅凝重,真力弥满,万象在旁。
33×69cm 约2平尺 水墨纸本镜框
【拍品111】九三高寿的书作,遒劲开张,意态洒脱,充满“郁郁乎文”的精神气质。
123×32cm×4 约3.5平尺/幅 水墨纸本镜片
【拍品78】本次春拍,桑莲居有幸征得的梁披云四条屏,作于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是其难得一见的早期之作。作品录明朝爱国诗人张煌言的《追往》二首及于谦的《石灰吟》。较之晚年的舒展与洒脱,可见盛年所书用笔多圆转,线条稚拙有天趣,结体甚为朴拙,气息高古,可见其受于右任影响的痕迹。细细观之,无疑是其书学渊源的有力旁证。
梁披云1926年毕业于上海大学,后二度赴日深造。1926年赴日前夕,得益于忘年之交的书法前辈、商务印书馆编辑刘旭文指引,授予一大批碑帖。他于是随身携带,顺时自逸,逆时解愁,长期用心摹炼、钻研。抗战时期,梁披云辗转重庆,又获得于右任、沈尹默、谢无量、汪旭初等著名书法家亲示,兼收并蓄,渐得各门书法精髓。关于梁披云的书学渊源,他亦有自述:束发即受文明教育,青年时代留学东洋,日常所用,皆为钢笔,而平生为生活奔走,席不暇暖,亦甚少临池功夫,遑论系统练习;惟因友人赠书,得以遍观名帖,又有缘亲炙三原于右任先生,侍奉其笔墨,得窥堂奥。
72×39cm 约2.5平尺 水墨纸本镜片
【拍品116】作为早期作品,《剑南句》同样不失其精髓,颇有碑之奇丽古拙,天真自然之风。作品落款“龙光”,为梁披云原名。此作写陆游《七月十四夜观月》,结体用笔从传统碑帖中来,足见其摹古之功底,可窥“碑立骨架,帖布筋肉,以诗为魂,以德立本”之端倪。
梁披云一生矢志教育,1929年创办黎明高中,并任校长。各方名辈纷纷前来讲学,古城风气丕变,黎明高中名重一时。三十年代后半期,他远涉南洋,从事华文教育不遗余力,1938年任教于马来西亚吉隆坡尊孔中学,1939年创办中华中学,任创校校长。本次征集到的梁披云早期作品即由马来西亚当地教师所委托,亦是目前可见的梁披云最早作品。
此后的梁披云,书法与诗词合则双美,于教育事业贡献殊宏。1974年,梁披云在香港创办《书谱》,1984年主编《中国书法大辞典》……凡此种种,学问人品,光芒熠熠,后学共仰。
94×37cm 约3.1平尺 水墨纸本立轴
同为倾动东南亚的潘受先生,亦诗书双绝,为教育事业鞠躬尽瘁,且与梁披云为莫逆之交,有佳话盛传。
潘受曾自嘲“当年是强盗,后来成了国宝”,他的一生飞扬与落寞共存,富有传奇色彩。潘受1927年于福建泉州培元中学毕业,三十年代即南渡新加坡。抗日战争期间,深受华侨领袖陈嘉庚的信赖与倚重,曾任其私人秘书。1995年,新加坡政府为肯定潘受对国家文化与教育的卓越贡献,正式宣布他为国宝。
90×38cm 约3.1平尺 水墨纸本立轴
潘受精研书法,早年潜心楷书,学颜真卿、虞世南,后转习魏碑,于楷书、行书有很深的造诣,又参合清代钱沣、何绍基、翁同龢、谭泽闓等的书法特点,尤得何绍基之旨,最后自成一家,朴茂而又豪迈,跌宕而有不失蕴藉。钱钟书有言:“呓词直追定庵。南园诸篇与黄公度、邱沧海把臂入林。书迹古媚馨逸,融篆隶入行草,安吴、南海见之,当艺舟共载也。”徐邦达赠先生句云:“八法惊追何道州,才情江海合无俦。”他的书法备受各界尊崇,除东南亚各地外,在山东曲阜孔庙、西安碑林、武汉黄鹤楼等地皆有墨宝存留。
90×43cm 约3.5平尺 水墨纸本立轴
近年来,学者书法备受青睐,擅书者如潘受、梁披云,他们的作品表现出了不俗的市场潜力,有较高的收藏价值。本季春拍,桑莲居推出梁披云与潘受书法七件,笔墨精妙,品相完好,值得藏家宝藏。
55×123cm 约6.1平尺 水墨纸本镜片
桑莲居2016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预展时间: 2016年6月8日-10日 09:00-21:00
预展地点: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一楼桑莲居艺术馆
拍卖时间:2016年6月11日下午13:30
拍卖地点:泉州市田安路世贸中心酒店十二楼多功能厅
联系电话:15906082345 13489850000
·END·
赏书品画怡情性,鉴古知今识本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