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订阅号

收藏热线
0595-28252888
18065388683
 
 

吴鲁:闽最后一位科举状元

发布日期:2016-06-16      作者:桑莲居整理编辑       浏览次数:2922
核心提示:弘一法师曾跋文曰:“严肃端庄,能副其名。”

弘一法师曾为吴鲁法书作跋。跋文曰:“严肃端庄,能副其名。”看似论书,实评其人。据丰子恺先生的回忆,弘一法师作评论必遵守“先器识后文艺”的原则,轻易不下一笔。斯言或可想见吴鲁其人风采。

 

 

东观西台巷吴氏大宗祠2013·12  (4)

 

吴鲁:闽最后一位科举状元

 

  吴鲁(1845年-1912年),字肃堂,号且园,晚号老迟,又号白华庵主,历任陕西典试、安徽与云南督学、云南主考、吉林提学使等,清末政治人物、教育家、书法家、诗人,福建晋江池店钱头村人。他也是福建历史上最后一位科举状元,与开闽甲第进士、晋江池店潘湖人欧阳詹,首尾呼应,实属晋江乃至泉州科举史上的佳话。“吴鲁好大字”与“吴鲁中状元——成钱头”,成为泉州民间口碑和口头语;吴鲁所写的《百哀诗》以及他与“岳飞砚”的夙缘,至今流传。

 

BII_4349
 

BII_4357

吴鲁故居位于晋江市池店乡钱头村,计有两处。该处为吴鲁于清光绪年间高中状元后所构筑。(陈敬聪 摄)

 

喜书法,好大字

 

 

  “吴鲁好大字”,是讲吴鲁坚持挥毫勤于习帖,出入欧颜之间,尤其致力于探索唐代书法大家颜真卿的《麻姑仙坛记》,加以认真临摹科举名卷,喜欢书写大字,开创“吴书”的流派。至少在泉山晋水之间,仍留下许多碑刻墨宝。

 

  如1911年发起募捐建造连接闽粤交通的顺济桥的杨阿苗,在他的故居里,花厅里10幅漆绘条幅中,就有吴鲁狂草:“某伯诗如神龙吐珠,明月欲语”,可惜“文革”期间为沥青所盖。

 

南安官桥蔡氏古民居2

南安官桥蔡氏古民居(陈敬聪 摄)

 

  据传吴鲁本来欲与清末旅菲爱国华侨、南安官桥人蔡资深缔结儿女亲家,后虽因成婚前双方儿女不幸谢世未能成就秦晋之好,但吴鲁同样在融合中外建筑艺术、具有闽南传统民居典型代表的蔡资深民居中留下墨宝。

 

梳妆楼  吴鲁题字

吴鲁题字,南安蔡资深民居-梳妆楼(林培养 摄)

 

  而在闻名泉州的吴氏大宗祠——东观西台里面,吴鲁曾经题诗,“东壁图书府,西园翰墨林。闻诗知国政,讲易见天心”,还为大宗祠的建造题写碑记,其中第二进的木柱联语,“御史大明开府第,状元光绪耀宗祠”,下联讲的就是吴鲁以光绪庚寅年恩科一甲一名殿选状元,为古泉州区域(含今莆田、仙游、厦门、同安等)自明代庄际昌高中以后270多年再出现的状元,也是清代泉州府唯一状元,更是闽南吴氏千百年来未有之盛事。另外,他还为池店镇新店村写的《雁山修路记》石刻等等。

 

东观西台2
 

东观西台巷吴氏大宗祠2013·12  (2)

吴氏大宗祠原是明万历十一年(公元1583年)吴龙征所建的。清光绪年间,吴龙征九世孙吴朝铨慨然以其府第之前三进改建为泉府五县吴氏大宗祠。改建至第四年(公元1890年)时,晋江人吴鲁殿选恩科状元,为闽南吴氏千百年来的第一人,因而族人以为是改建大宗祠而龙脉复兴。(陈敬聪 摄)


 

中状元,成钱头

 

 

  “吴鲁中状元——成钱头”,“成”在闽南有“使其产生价值”的意思。据吴氏族谱序言记载,“钱头村”位于“清溪一弯”的泉州晋东小块平原,吴氏一族大约于明朝末年从浙江钱塘迁来此处,继续沿江而居的生活,所以钱头村古称“钱塘乡”。原来仅仅数百居民,田陌清溪,山路蜿蜒,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本是一默默无闻的小村庄。因为吴鲁大魁天下,一时间冠盖满钱头,前来交结契阔的人一下子多了起来,乡村小道也变得车水马龙了。据说,当报子将吴鲁高中的喜报传来的时候,吴鲁的夫人尚在田间劳作,闻讯才慌忙赶回家中。这时的吴鲁已有官品,夫人仍然坚持田间劳动,除了说明状元公的清廉平和、家属的勤勉本色之外,封建社会的炎凉世态,从中可见一斑。

 


 

BII_4359

吴鲁故居(钱头状元第),该处为吴鲁于清光绪年间高中状元后所构筑。(陈敬聪 摄)

 

  其实,吴鲁早在同治十二年(1873年)就荣登拔萃科,到北京进入封建时代的最高学府国子监就学,越年受刑部七品京官,任满升刑部主事,充秋审处总办,光绪十二年(1886年)考军机章京。光绪十四年,吴鲁就近在人才荟萃的顺天府参加乡试中举;十六年,殿试状元及第,受翰林院编修。吴鲁一生未能担任实职,不能施展治国救民的抱负,只能“六掌文衡”,为国选材。

 

吴鲁《楷书八言联》,江苏省淮安市博物馆藏 缩图

吴鲁《楷书八言联》,江苏省淮安市博物馆藏

 

百哀诗,记国耻

 

 

  然而,真正让吴鲁名留青史的,是他义愤填膺谴责八国联军侵华和清廷丧权辱国而写就的《百哀诗》,以及曾经为他珍藏而至今踪迹扑朔迷离的“岳飞砚”。

 

  1900年,英、法、德、俄、美、日、意、奥八国联合约三万人的军队入侵中国,攻破大沽炮台,打进天津、北京,慈禧太后裹挟光绪皇帝,以及亲贵大臣逃往怀来县,后来又辗转逃亡山西太原和陕西西安。

 

  此时的吴鲁滞留京师,目睹侵略者的烧杀抢掠、同胞的痛苦哀嚎,大声疾呼,要激发民众的爱国锐气。早在此前,他在《请饬沿海水师互相联络以振全局疏》中提出加强水陆联防:宜以北洋为提纲,以南洋为关键;以陆军扼守其要区,以水师会哨其海口。可惜未能被采纳,但因此被主战派推荐为总军务。

 

  他倡议办理民团,对打出“扶清灭洋”旗号的义和团及其活动持有独特见解。他在《请饬统兵王大臣部勒义和团勇与官兵长短时间》中说:“窃惟今日之义和团勇,善用之可以壮军威,建议勒以部伍,分地驻扎,与官兵长短相间,协同作战,则可收实效。”

 

  特别是他在京师沦陷、生灵涂炭的愤懑凄怆境况中写下的《百哀诗》,分上、下两卷,集中反映侵略军攻掠津京,帝后出奔而人民备受凌虐的惨况,并且大力鞭挞那些奴颜婢膝、失地丧师的奸佞之徒,抒发了对腐败清廷在国家将亡之际犹不思悔改振作的满腔悲愤。

 

BII_4352
 

BII_4348

祖上所建吴鲁故居内景(陈敬聪 摄)

 

岳飞砚,十八年

 

 

  “岳飞砚”的流传与散失,个中曲折坎坷,只因它最后被吴鲁及其家族珍藏乃至散失,所以一讲起该砚,势必谈到吴状元。

 

  该砚又名“正气砚”,是南宋抗金名将岳飞使用过的砚台,“其石则端州产也,纵九寸有奇,形圆而椭”。岳飞爱不释手,在砚的背面镌刻了“持坚守白,不磷不缁”八个字,砚铭出自《论语》,原文:“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大意是说:砚台坚硬,怎么磨也不会变薄;砚石纯白,即使放进污水里也不会被染黑。这表明了他抗敌到底的决心,以及不与投降派同流合污的无畏气概和坚贞操守。

 

  岳飞被害一百多年后,这方砚流落到誓不降元后来绝食而死的谢枋得手中。谢枋得将家中珍藏的岳飞墨宝与砚铭笔迹相比对,确认这是岳飞用过的旧物。南宋咸淳九年(1273年)十二月十三日,谢枋得毅然割爱,将“岳飞砚”寄赠抗元名将、同年好友和状元宰相文天祥。文天祥在该砚两侧增刻铭文:“砚虽非铁难磨穿,心虽非石如其坚,守之弗失道自全。”

 

  至此,一方小小的端砚关联了岳飞、谢枋得、文天祥这三位丹心报国气壮山河的大英雄。仅止于此,这方凝聚了爱国主义情怀的砚台已是中华奇珍国之重宝了。以后历经六百年,此砚几易其主,至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为状元吴鲁任安徽督学时获得。

 

  吴鲁于是将书斋命名为“正气砚斋”,并作《正气砚题记》,从此与之相守十八年,直到民国元年的农历八月二十八日去世,“岳飞砚”才由其四子、清末进士吴钟善保存。

 

BII_4353

经济特科匾额,晋江市吴鲁故居(陈敬聪 摄)

 

  钟善将其书斋名改为“守砚庵”,自称“守砚庵主”,并仿照父亲的做法,写了《守砚庵记》。吴钟善于上世纪30年代病逝后,砚由其子吴旭霖收藏。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吴氏家中财物被洗劫一空,“岳飞砚”从此不知所终,至今成为千古遗憾。

 

清光绪廿九年癸卯经济特科进士吴钟善《岭南杂咏百首》诗稿(共十四首)1
守砚庵主

吴钟善《岭南杂咏百首》诗稿(局部),落款:守砚庵主(图片来源:稻圃

 

  不过,也有这样一种传说,据说吴鲁在未曾踏上仕途的时候,曾经到异地开馆授徒,某富翁有感于吴鲁的博学善写,热情邀请他到家教授两个不成材的子弟。经过吴鲁的悉心调教,这两个子弟都收束心性,学业大有长进,富翁很是高兴,屡次要用重金酬谢吴鲁,都被吴鲁婉言辞绝。后来,他拒之不过,加上发现沾满历史尘垢的“岳飞砚”静卧在富翁家的窗台上,就指着这方砚台,告诉富翁,如果实在要酬谢的话,就把这方砚台转送给他。富翁觉得把砚台送给文士是名实相符的好事,只是仍深感过意不去,于是将砚送给了吴鲁。

 

  另外,海外现在有过多次关于“岳飞砚”的报道,还有砚台现存日本的说法。

 

吴鲁故居(钱头状元第)  

节选自陈敬聪编著《泉州古民居》

 

吴鲁故居位于晋江市池店乡钱头村,计有两处。一处是一座“五间张”砖木混构的大厝,为祖上所建。厝坐西朝东,红砖墙面,二进五开间布局,占地面积约有50平方米。房屋正前面大石埕,埕左右两侧树立花岗岩石旗杆夹,左旗杆夹现已毁。门前悬挂有一方木匾,镌有“状元第”鎏金大字;两旁硕大的木柱上有一对楹联曰:“瑞腾天马峰前至,人蹑金鳌顶上来”。走进大门为厅堂,最醒目的仍然是堂前这幅对联:“富贵无常处世勿忘贫贱,圣贤可学立身谨记读书”,继而为天井,再进则为大厅堂,厅堂高敞富丽,气派非凡;另一处为吴鲁于清光绪年间高中状元后所构筑。坐西朝东,砖木混构,红墙门面,三座大五间并排呈一字形,屋前有一大石埕,占地面积约有5000平方米。石埕右前方,有当年树立的花岗岩石旗杆夹。大门顶上悬挂“状元”金字木匾,落款书“光绪庚辰殿试第一甲第一名进士及第”。在大三落吴鲁故居的左排护厝,门额上镶嵌一方石匾,上书“东壁图书”字样。

 

桑莲居整理编辑

 

·END·
 

桑莲居艺术馆

赏书品画怡情性,鉴古知今识本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