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订阅号

收藏热线
0595-28252888
18065388683
 
 

桑莲居|黄永生:画非思——参观泉州桑莲居水彩画展随想

发布日期:2016-07-22      来源:头条号/黄永生论画      作者:黄永生       浏览次数:415
核心提示:泉州桑莲居“五人新锐水彩画展”有个特点,是五位画家各自有各自的特点。


从左往右依次:林天喜、林奕德、杨新武、吴卫东、李歆

 

 

非思

 

——参观泉州桑莲居水彩画展随想

 

文/黄永生

 

  泉州桑莲居“五人新锐水彩画展”有个特点,是五位画家各自有各自的特点。杨新武的作品取材欧洲城市风景,其审美品味偏向东方的文化情调,他深感心灵的自我观照对水彩创作的重要性。吴卫东来自闽北山区,其作品特别强调水分控制,山里人比海边人更善玩水,其作品画面细节处理背后无不散发灵动的智慧。林天喜的水彩作品彰显出语言的锐敏,其画面有强烈的感性超越,冲出去抓住感性能表达内心激情的形象。李歆的水彩语言试图调解自然与心灵之间的裂隙,内心与自然之间的矛盾通过画面处理,化为自然对象的再现,以至从其作品画面看到不可多得的语言和谐。林奕德的水彩作品可归纳为感性对象的语言转移,其水彩作品从写生开始,经由毁弃、冲刷、逃离、寻觅、再造,最终归结在内心深处的和解。八闽多山,丘陵迂回婉转,地理形势多变,村落与村落互不联系,形成八闽大地多语言,这些已是过去历史,但留给文化的影响还会持续。语言是思维的形式,不知道多变语言是否影响绘画创作,桑莲居的水彩新锐画展不雷同的语言形式,其背后是各位画家各自不同的心灵观照。

 

观者如云,宾朋满座

 

  抽象思考隐藏在感性的壳里,感性的壳有可视外观,通过其表面形态可感内在性精神内容。直接描写抽象内容的艺术形式,多数人看不懂艺术家的思想,抽象内容是彼岸世界发来的陌生信息,平常人无法理解,只能望洋兴叹作罢。在这个关节点上,艺术家不断尝试将抽象思考融入感性形象,或者说艺术家从物质层面的感受中,瞥见事物中抽象的内在关系,为了把自身体验的思索与别人共享,必须采取感性的语言形象。画家的内在性体验不同于思想家,画家不用逻辑思维方式,而是采取身心感悟的体验方式,这种方式从感性开始,经过内心回返的活动过程,最终还原感性的语言形象。

 

赏心悦目,不约而同

 

  卢梭的启蒙思想涉及多数人无法理解的内容,他采取浅显的语言文字表达其抽象思考。在传递思想方面他做得不错,他不使用抽象词汇,不使用冷僻字眼,力求用最直白的话,说出最不易领会的内容,卢梭的启蒙思想给社会带来的进步已有历史记载。孤芳自赏的抽象思考有自有其价值,经过研究物质与精神的现象之后,物质再怎么丰富也是有限的世界,抽象思维即便多数人无法一下子接受,其精神世界是无法穷尽的,不可否认社会的每一进步都离不开抽象思维。抽象思维是空间的拓宽,人文科学的繁荣更离不开抽象的精神思维。绘画艺术是否存在同样情况。聪明人太多,画画人太多 ,能玩几招技巧的画画人太多。技法的不断演练成为经验,既是经验,就可传授,可传授的内容变成招数。如招数可培养艺术层面的画家,恰好缺失的是内心层面的观照,既然招数可解决问题,为何麻烦尊贵的脑筋。艺术家需要思想吗,这是值得探讨的问题。假设艺术家不需要思想,那么如何理解作品的精神。在马克思的哲学思想里,精神与物质是对立统一的矛盾关系,他同时认为物质可以变精神、精神可以变物质,二者之间的转换,主客观世界由此存在无限的可能性。即便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是可能的,技法层面的呈现是否通达精神,还看画家内心有无精神。修养身心的艺术家,其内心体验是丰富的,技术呈现必然朝向内心的精神。内心主体意识观照的画家,必寻求将精神转换为感性形象。内心空虚的画家,即便技术能承载思想,其作品也只能是空虚的回响。

 

IMG_0285 缩图

情融于水,志同道合

 

  用性爱作比喻,共鸣是做爱的最佳境界。画家队伍里出过疯子如梵高,出过痴心梦想的艺术家如达利,出过调皮捣蛋艺术家如杜尚,有多少艺术追求,就有多少病态的人。这些出众的艺术家,都经历过个人的内心体验,感悟到绘画的主体意识,感性语言经由画家从自身出发的抽象思考,变得更具普遍性,变得更具独特的艺术魅力。抽象思考费劲,画家不见得喜欢抽象思考。其实我们误解了抽象思考。当我们给物命名,名字本身已概括这个物区别于其他物的特征,概括物体特征已含抽象。看漂亮的女孩,说她脸蛋很可爱,可爱的感觉已含抽象的抽取。艺术作品具有抽象的朝向,因艺术作品反映内在的精神。譬如朱自清的散文《背影》,从字里行间看不到抽象字眼,只是作者反复强调父亲的“背影”,背影暗含如不屈不饶的抽象概念,背影是朱自清散文的精神朝向。

 

入画入心,入情入境

 

  重温海德格尔那篇《黑格尔的经验概念》,深感缺乏体验的阅读记不住精彩。人文科学有其规律,立足于物质层面展开否定的思考,只有搁置感性的物质对象,才能瞥见心灵深处的世界。所有艺术作品都在叙说从物质层面到精神层面的朝向,只是叙说方式各个不同而已,艺术家都在寻求将各自不同的抽象思考,放进各个不同的感性形式里。水彩画家作抽象思考,是很可疑的事,画家从感性观察出发,以感性形象成形,圈外人很难看到画家的思维活动。杨新武说“在俄罗斯的各大博物馆,我见到美术史各个时期大师作品,观照自己——是大师的共性,我感受到与大师之间有很大的差距。水彩画表达上我选择诗意的方式,虔诚的心态,雅灰的色彩,稳定的构图。我想我们应从个体自我出发,对水彩画传统形式语言维护过程中,必须做一些更多的实验和探索,拓宽挖掘当代水彩画更多的审美可能性!”他说的从自我出发,与“哲学原则是思维,是从自身出发的思维[1]”的出发,层面不同、出发点是相同的。从自我出发,不仅哲学思考要这样,画家创作作品同样要遵循从自我出发的原则。

 

IMG_0205 缩图

黄永生先生(左一)与画家游遵绍(中)、林奕德(右一)交流

 

  思考的自我是什么,我们心里都明白自我的意思,从自我出发判断事物,从自我出发去认识世界,认识与判断过程,或许我们会陷入忙乱状态,要做到真正自我,要对自我作一番剖析。生命出生之后,进入社会环境中,受到环境的影响与制约。卢梭说,人生而自由,但无不在枷锁中[2]。笛卡尔经过反复思考,质疑身边所有的物质世界包括观念世界,最后选择“把我历来信以为真的一切见解统统清除出去[3]”,笛卡尔为什么要做清除的举措,就为真正的自我,那些信以为真的见解阻碍自我的发展。只有实现真正自我,才能作自我判断。画家的自我修养,其实为真正的自我。石涛作画主张“尊受”,强调自我状态的内心感受,发自内心的自我感受,对绘画语言的形成十分珍贵,应该受到应有的尊重。所有感受必经内在心灵的考察,尊受的“尊”字含有慎思的意思,感受进入画家的内心,“尊”这个词已含观照。艺术层面的画家,想像力的高低决定作品的品位,无自我观照的画家不可能有独特的想像力。

 

  如果我们再次回到五人的作品上,杨新武作画的心灵观照,其目的是向心灵索取创作的灵感,因他从心灵观照瞥见水彩语言无限的可能性。吴卫东“乐水”的天性,比别人多一份玩水的敏感,他作画总是把自己置于水淋淋的状态,渴望从水中捞月,水淋淋状态是其心灵观照的敞开。李歆弥合语言与自然之间的裂隙,是内心与自然之间的共赢。林天喜渴望掏空内心欲望,获取水彩画面激情的爆发。林奕德把欲望埋进画面幽静的和谐中。

 

  我们看到画家思考遁入画面的轨迹。

 

2016年7月21日于红树康桥

 


参考文献

[1] 〔德〕海德格尔著,孙周兴译《林中路》,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7月版,第134页

[2] 引自卢梭《社会契约论》

[3] 〔法〕笛卡尔著,庞景仁译《第一哲学沉思集》,商务印书馆2007年2月版,第14页

 

黄永生,泉州永春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福建省美协水彩画会副会长,福建省美协水彩画艺委会副主任,厦门水彩画会会长,集美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

黄永生

 

 

 

经典回顾

 

  · 杨新武:观照自我

  · 情绪语言化——林天喜水彩的规定形式

  · 吴卫东:水彩里的记忆与乡愁

  · 李歆:心无物语,坐有琴书

  · 林奕德:不忘初心

  · “融情于水——福建水彩画新锐五人展”开幕

 

展讯

融情于水——福建水彩画新锐五人作品展

 

主办单位:福建省美术家协会

     福建省水彩画会

     泉州画院

承办单位:桑莲居艺术馆

     中国海西艺术网

参展画家:吴卫东、林奕德、李歆、杨新武、林天喜

展览时间:2016年7月16日-7月27日

展览地点:桑莲居艺术馆(福建省泉州市东湖街华侨历史博物馆一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