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李鱓《牡丹图》
惟有牡丹真国色
花开时节动京城
牡丹花常被称为富贵花、花中之王。自唐代以来,牡丹就成了民间所爱的、画家常写的、诗人常颂的花卉。纵观中国画史,以牡丹为题材的画家,远在南北朝时代就有杨子华画牡丹的记载。此后,唐代边鸾画牡丹“妙得生意, 不失润泽”,五代徐熙画牡丹,他创造了叠色渍染法,落墨较重,薄施丹粉,用笔清秀,意趣生动;明代徐渭用泼墨法画牡丹,他的作品以水墨写意,泼辣豪放,笔墨洗练,一扫前人呆板造作之气,使其所画牡丹更具强烈的表现力;清代善画牡丹者,人才济济,吴昌硕、任伯年、恽寿平、高凤翰、虚谷、蒋廷锡等人,颇有名气。所见者,以吴昌硕,作品最丰。吴昌硕的写意牡丹,一是重气尚势,以浑厚豪放为宗,二是“直从书法演画法”,以书入画,以印入画,以金石气入画,如写如拓,高古凝重。比之于白阳,更显磅礴;比之于徐渭,更厚重苍茫;比之于八大山人,显得烂漫;比之于复堂,更沉雄;比之于赵之谦,更老辣。再到任伯年所作牡丹画多用没骨画法,富有创造,富有巧趣,他早年以工笔见长,仿北宋人法,纯以焦墨钩骨,赋色肥厚,近老莲派。后吸取恽寿平的没骨法,设色明净淡雅,形成兼工带写,明快温馨的格调。到了近代,近代齐白石的作品中尤以牡丹为多,仿佛在他的艺术里始终葆有企求富贵平安的善良愿望。所作牡丹大笔重点,写意豪宕,动姿飞扬;不写枝干,只以墨点彩染,刻画出叶片浓郁苍翠之态,墨笔撇飞,便将叶随风动,风吹叶涌之神尽情描出。著名画家王雪涛曾画很多牡丹画,设色清雅,浓淡相宜,线条圆润。张大千、李苦禅、刘海粟、黄胄、程十发等,众家对花写照,风枝露叶,雅秀天然,各显风姿。他们都为后来的牡丹画家留下了弥足珍贵的范本。
诗画赏牡丹
以朝代为序
[五代] 徐熙《玉堂富贵》
[北宋] 佚名《牡丹图页》
[金] 佚名《牡丹湖石图》
[南宋] 徐崇思 《牡丹蝴蝶图》
[元] 钱选《牡丹图》
红牡丹
[唐] 王维
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
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
赏牡丹
[唐] 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夜看牡丹
[唐] 温庭筠
高低深浅一阑红,把火殷影绕露丛。
希逸近来成懒病,不能容易向春风。
[明] 陈淳《洛阳春色图》
[明] 吕纪《玉堂富贵》
[明] 陈嘉选《玉堂富贵图》 上海博物馆藏
[明] 沈周《牡丹图》
[明] 陈鹤《牡丹图》 上海博物馆藏
[明] 唐寅《题牡丹图》立轴
[明] 徐渭《墨牡丹》
昭君怨 · 牡丹
[宋] 刘克庄
曾看洛阳旧谱。只许姚黄独步。
若比广陵花。太亏他。
旧日王侯园圃。今日荆榛狐兔。
君莫说中州。怕花愁。
牡丹
[金] 元好问
金空轻黏蝶翅匀,丹沙浓抹鹤翎新。
尽饶姚魏知名早,未放徐黄下笔亲。
映日定应珠有泪,凌波长恐袜生尘。
如何借得司花手,遍与人间作好春。
[清] 樊圻《牡丹图》 安徽省博物馆藏
[清] 钱维城《国色天香图》
[清] 吴规臣《岁朝清供》
[清] 徐扬《牡丹山鹧图轴》
牡丹图
[明] 唐寅
谷雨花枝号鼠姑,戏拈彤管画成图。
平康脂粉知多少,可有相同颜色无。
咏牡丹
[明] 李贽
忆昔长安看花时,牡丹独有醉西施。
省中一树花无数,共计二百单八枝。
[清] 八大山人《莺啼牡丹》
[清] 恽寿平《山水花卉神品册页之牡丹》
[清] 李方膺《牡丹》
[清] 边寿民 《牡丹》
[清] 居廉《富贵白头》
[清] 蒋廷锡《牡丹》
[清] 吴昌硕《墨牡丹》
毛氏园观牡丹
[清] 吴定璋
十亩芳菲宅,名花最后看。
乍疑春欲翠,可爱露难乾。
倚日自矜宠,廻风不可寒。
药阑频徒倚,冷望西阳残。
绿牡丹和韵
[清] 周淑履
平台冉冉黛初匀,不逐邻园斗丽春。
金谷荒凉成往事,风前犹想坠楼人。
周益公牡丹有白青绿者
[清] 杨诚
白玉杯将青玉绿,碧罗领衬素罗裳。
冰霜洗出东风面,翡翠轻棱叠雪装。
[近现代] 陈之佛《牡丹富贵图》
[近现代] 张熊《牡丹》
[近现代] 于非闇《牡丹魂》
[近现代] 陆抑非《墨牡丹》
▎桑莲居整理汇编,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