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说,艺术上没有第一,只有受众多少的问题,并且受众还不是固定不变的。画画不能有太多名利心。他说,是否领军,要让历史去评判,要看你的创作在美术史上所做的贡献。对于“北派山水的代表画家”这个称许,他私以为“多以北方山水为题材,画风却如南宗山水所提倡的,力图讲究笔墨韵味和情感意境”。滔滔黄河,巍巍太行,是他画的“主角”。大笔如椽,画我壮丽山河;此志,不渝。
他是谢冰毅,河南开封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河南省书画院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河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 谢冰毅
谢冰毅:画我河山
(节选,略有删减)
文/ 郑州报业集团记者张子明 董黎
师古师心师自然 恋山恋水恋中原
痴迷水墨丹青,于谢冰毅,也是骨子里的。
11世纪的北宋盛世,是传统山水画的高峰时期,汴京一带成为绘画艺术中心,宫廷画院内外,以山水画知名的画家,可谓万方辐辏,星河灿烂。开封相国寺附近的宋家药铺门首上,因有当时被誉为“古今第一”的画家李成的山水壁画,被人们艳羡地称作“山水宋家”。
及至12世纪初,东京梦华,百年不衰。汴梁十几里繁华盛景,让当时游学京师的“北漂”画家张择端叹为观止。
于是他一展长画卷,挥斥二八尺,绘就了那幅风俗山水画传世名作《清明上河图》:先是汴京近郊,农舍田畴,有往城内送炭的毛驴驮队;渐次柳树成丛,行人往来,有踏青归来的轿乘行旅;其后汴河漕船,或停或往,现一派繁忙景象;再后市井街道,茶坊酒肆,各色人络绎不绝……
千年之后,谢冰毅出生于开封这座被书画艺术浸润的汴梁古城——穿越梦里山水,不知谁家画笔。他对翰墨丹青的迷恋,更像是与生俱来的。
几声鸟啼残梦里 136×68cm
谢冰毅只记得从小就喜欢看画:“简直像仙境一般,似在现实之中,又游离于现实之外。”
对于这座生养他的古城,开封在谢冰毅的心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小时候相国寺里各种各样的画摊、字画店、说书的、耍把式的热闹非凡,潘杨二湖映照着夕阳,真是如诗如画。”
他醉心于这里的深厚文化,痴迷于千年传承的书画艺术,少从学者武慕姚习诗文、书法,拜名家叶桐轩、贺志伊为师,学习中国画。“文革”后考入河南大学美术系,系统学习了中国画的理论与技法。毕业后精研传统山水,取法宋元诸家,人称其画有“宋人格律,元人笔意”。
之后如痴如迷的实地写生,更磨砺了他的笔力和诗画表现力。河南省诗歌学会副会长张爱萍说起某一年春节与之结伴采风的经历:“我们几个一路西行,用了12天骑行到西安,回来时都选择了坐火车,只有谢哥一个人坚持骑回。他从黄河北岸,经王屋山,扛着自行车翻过了中条山的沟沟坎坎,那一路又让他得到了比我们更多的感悟。”
涛声依旧是家山 90×180cm
谢冰毅承认:“是的,写生是汲取大自然精华的很重要的步骤。期间无论是顶风冒雪,还是攀山越岭,所经受的种种苦难和艰辛,现在想来都是值得的。”
他幸福于那些所见:“很多风物至今还在眼前盘旋、晃动,成为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
八上华山、六走黄河、七登太行的写生历程,使他的作品贴上了鲜明的谢氏符号。正如谢冰毅自言:“画山水,有‘无我之境’和‘有我之境’,画家的可贵之处就是创造‘有我之境’。我画的,是有着我的情感认知的胸中丘壑、心中河山。”
他画中的博大气势、丰富的丘壑变化、厚重而具有表现力的笔墨语言,让人很容易想起千年前的宋人画艺——师法造化,中得心源,以气韵取胜山川精神,以情怀映照浑厚苍茫的那一派水墨气象。
长河流日月 222×124cm
八千里路云和月,行者无疆志如铁
许是因为每一幅画都渗透了感情,人们总能从谢冰毅反复描绘的巍巍太行中,感觉到弥漫于中原大地的一种文化,一种人格力量;从他的“黄河系列”中,体悟到汹涌澎湃的涛声所鼓荡着的民族胸怀。
这些黄钟大吕式的代表作,正是谢冰毅作品高蹈画界的魅力和价值,更是中原画派卓然屹立的大美艺术。
但是每当有记者问他,哪幅画是你最满意的作品呢?他都毫不迟疑地回答没有:“在绘画的道路上,我们需要有十年面壁的苦功。”
从华山写生“荒洞夜栖猿为邻,水冷馍干对万壑”的年轻时代,到如今“关河路迢,四十载,仍在途中”的花甲之年,谢冰毅不敢妄称成熟,而是保持着“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的创作惯性,他认为,这种惯性就是一个画家的造血干细胞:“不能靠冥想出灵感,得下苦功夫。我需要提炼、再提炼。”
灵峰一现 168×68cm
他不唯研画,也读诗书,兼攻音乐,旁征博学,深谙触类旁通的道理:“他们之间有相通的地方,我在其他学习中琢磨到的想法,很多时候可以用到画画上。”
汴梁八友中的董育中对此叹服,他讲了那年春节聚会酒席上的一段轶事:
那次大概聚了十来个朋友吧,我们都用猜谜行酒,冰毅独选了旁边书架上一套三本的唐诗集为筹令——每人可以从三本唐诗中任选一篇,提第一句,他接背全诗,若背不上来,就认罚一杯。结果大家摆开车轮阵,却难不倒他,无论选哪一首,他都对背如流。
眼见十多个人都不能让他败下酒阵,白恩亮故意翻到了一首冷僻诗,还“使坏”地报上最后一句冒充第一句,终于“卡住”了这位“常胜将军”,冰毅虚心认输:“看来,我还是学的不够,要继续努力啊!”说罢仰脖一饮而尽,就在酒刚下肚的瞬间,冰毅突然回过神儿来,对白恩亮说:“耍赖了啊,你提的这是最后一句!”接着他把这首诗正背一遍,一字不差!
暖巢 168×68cm
但谢冰毅似乎对自己从不满意,他不断地读书、吟诗、作画、教书课徒。
每周五都从温县赶来听课的书画家朱砚春评价老师:“他一直无偿地指点我们,坐下来一说就是好几个小时,看到我们有进步的地方,他会激动得站起来。在我们眼中,他是大师,但他不但没有大师的架子,还对我们这些学生毫无保留。”
而谢冰毅说自己也是学生:“对艺术的渴望从没减退,我还在跋涉、爬坡,是个在路上的人。”
以精卫填海的故事为喻,他敬佩那只为了一个哪怕不能实现的理想,也要倾尽精力、甚至生命的鸟儿,自认就是那个在浩淼无涯的艺术大海上,不停地搬运着石头的“精卫鸟”。
为了高远而永无止境的艺术理想,他说他不会停止每一次搬运,不会放弃每一块石头。
嵩高峻极图
初识谢冰毅,颇感高冷。
我们第一次去见他,正赶上地方电视台的记者架着几台摄像机采访他,两个明显提前做了功课的美女主持轮番上阵,仍被他的屡屡否定和不时反问弄得人仰马翻。但在这样的否定和反问里,他还是自有逻辑、要言不烦地道出了独到的艺术见地。
显然,他不是记者喜欢的“很乖”的采访对象,似乎记者提出的很多问题都不是他想说的、值得说的、有什么可说的。
他从不娓娓道来,问一答十,虽然时有妙语,咳唾成珠;他从不觉得自己恰当大书一笔,虽然他已堪为河南书画界的当家老生;他从不自喜,乐道所成,虽然十年一剑,已磨砺成锋……
清溪渔隐 草亭寒风 136×68cm
他如万花镜中的物象一般,稍动视面,镜像就别有不同——
一个非典型诗人,一个典型画家。
他说中国画是诗画不分的,没有深厚的诗词功底,难成妙笔。诗里即有画,画里必有诗。他的《杜工部诗意图》、《静听松籁鸣》、《山中一夜雨》、《万里清秋图》尽皆如是。河南省诗歌学会副会长、诗人张爱萍笑称:“他哪里只是个画家啊,他才是个诗人呢!”
秋水过风呈锦绣 136×68cm
一个非典型时尚feeling,一个典型风雅派。
他喜欢周杰伦,居然。准确地说,他喜欢周杰伦唱出来的方文山,这让他有了更多的时尚feeling,除他经常系的那条有英格兰格子味道的围巾之外。他觉得方文山的东西,让中国语言文字通过组合,又出现了一种新的、比较魔幻的、富有联想的境界。
他能随口哼唱出诸如“用书法书朝代,内力传开,豪气挥正楷,给一拳对白”之类的“方周体”歌词,更能以古典的风雅做派信手拈来一首诗词:岁寒时节相约,冷眼笑冰霜。 天地一段奇缘, 相约归大荒。那年北风正紧,雪白竹绿梅黄……
他觉得,但凡艺术,不管歌与词,无论诗与画,只有打动你的,才是好的。
听风听雨听涛声 168×68cm
一艇浮天地 万树鸣秋声 136×68cm
一竿风月 一蓑烟雨 128×248cm
且听风吟 124×248cm
渚浅钓艇小 岭高松风多 168×68cm
青山相对出 兰棹水天闲 136×68cm
-End-
桑莲居第二届(2016年)中秋(网络)书画博饼赛圆满结束!
获奖的小伙伴从速领奖~
▶桑莲居微信号:13489850000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桑莲居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