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订阅号

收藏热线
0595-28252888
18065388683
 
 

弘一法师|十四年之闽南情结

发布日期:2016-10-04      来源:桑莲居      作者:黄福强       浏览次数:1501
核心提示:一九四二年的今天(九月初四)晚上八时,弘一法师在温陵养老院晚晴室圆寂。圆寂前,法师曾再三叮嘱弟子他的遗体装龛时,在龛的四个脚下各垫上一个碗,碗中装水,以免蚂蚁虫子爬上遗体后在火化时被无辜烧死。景行景仰,道不尽“弘一”二字。

弘一法师像

弘一大师相

 

一九四二年的今天(九月初四)晚上八时,弘一法师在温陵养老院晚晴室圆寂。圆寂前,法师曾再三叮嘱弟子他的遗体装龛时,在龛的四个脚下各垫上一个碗,碗中装水,以免蚂蚁虫子爬上遗体后在火化时被无辜烧死。景行景仰,道不尽“弘一”二字。

 

十四年之闽南情结

——弘一法师对闽南宗教和文化发展的贡献

 

 

文/黄福强

 

 

 

绚烂至极 归于平淡

 

 

  弘一法师(1880-1942),俗名李叔同,原籍浙江平湖。1880年10月23日生于天津一户殷实、富有的大家庭。青年时代的李叔同,受过封建社会传统的八股教育。曾从师赵幼梅、尹范孙、王仁安、唐静岩等天津老一辈名儒门下,学习书法、诗文、篆刻,成绩斐然。天津文艺界名家对这位初出茅庐的优秀少年,不得不另眼相看。

 

1896年时的李叔同。

的李叔同

 

  1892年,李叔同南下上海,肆业于南洋公学,受到蔡元培先生的教导。他一方面学习新的知识,一方面参加诗社活动,一时以诗赋冠于同辈中。1905年,李叔同东渡日本学习美术、音乐。临行时,他作《金缕曲》留别祖国及同学:

 

披发佯狂走。莽中原,暮鸦啼彻,几抹衰柳。破碎河山谁收拾?零落西风依旧。便惹得离人消瘦。行矣临流重太息,说相思,刻骨双红豆。愁黯黯,浓于酒。

 

漾情不断淞波溜。恨年年絮飘萍泊,遮难回首!二十文章惊海内,毕竟空谈何有!听匣底,苍龙怒吼,长夜凄风眠不得。度群生,那惜心肝剖。是祖国,忍辜负。

 

 

  这首词把他心中激昂的爱国热情和满腔抱负写得淋漓尽致。一去便是五年,他在学习之余与同学曾孝谷组织“春柳剧社”,编演了《茶花女》、《黑奴吁天录》等外国名著改编成的话剧。在戏中他演的女主角,深受日本各界人士的喜爱。这些话剧上演的收入,用来给祖国赈灾。1910年,李叔同回国后,在天津、上海、杭州、南京等地从事长达八年的教育工作。1918年,受夏丐尊、马一浮两位居士的助缘,这位满怀爱国热忱的青年艺术家,抛妻弃子,到西湖虎跑定慧寺剃度,法名演音,号弘一。开始了他衣钵飘零的苦行僧生涯。整整二十四年的时间,终日与青灯古佛为伴。 

 

  弘一法师本着“念佛不忘救国,救国必须念佛”之心,一边学习佛理,一边弘法度人。关于李叔同的出家,众说不一,有的说是:他受不了“某种刺激”而“遁迹空门”;有的则说是:“绚烂至极,归于平淡”。其中,后者的说法最具常理。

 

1920年夏,弘一大师赴新城(今浙江富阳新登)闭关。图为弘一大师与当地居士合影。

1920年夏,弘一大师赴新城(今浙江富阳新登)闭关。图为弘一大师与当地居士合影。

 

传灯弘法 情系闽南

 

  屈指弘一法师出家至圆寂的二十四年间,有十四年的时间在闽南度过。这十四年里,他弘法、结缘的同时,为闽南宗教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具体如下:

 

  其一,佛教方面。

 

  1928年,弘一法师首次到达闽南,便将他“念佛不忘救国,救国必须念佛”的佛学思想,广为传播。并用这十四年的时间,整理佛教典籍,注释佛典精华、撰写修持心法和修持感受,共计二十部。其中,《南山律苑从书》之《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记》是最为精辟的了。法师历时七年才完成这一部著作,为中国佛教发展写下光辉的一页,也为闽南佛教留下宝贵的资料。他因此被中国佛教界誉为“重兴南山律宗的一代宗师”。现代佛学著名人士、全国政协副主席赵朴初老居士在文章中说:“清末以来,各家大德,阐教明宗,各擅其美。其以律学名家,戒行精严,缁素皈仰,薄海同钦者,当推弘一法师为第一人。”

 

抗战初期弘一法师所持有的佛教徒身份证。

抗战初期弘一法师在承天寺所持有的晋江县佛教徒身份证

 

  弘一法师在闽南时,曾经挂锡于厦门、南安、泉州、晋江、同安、惠安、永春、漳州等地的寺院、斋堂。计有厦门的南普陀、太平岩、妙释寺、万寿岩、日光岩、万石岩,南安的雪峰寺、双灵寺、树德寺、灵应寺、水云洞,泉州的开元寺、承天寺、崇福寺、资寿寺、铜佛寺,晋江的水心亭、草庵,同安的福林禅寺,惠安的科山寺、净峰寺、晴霞寺、普莲堂,漳州的瑞集岩、灵瑞寺、南山寺、瑞竹岩、如是堂、梵天寺,永春的桃源殿、普济寺等五十多处。就在这些地方,法师先后讲经四十部,弘法近百次,将他积累的心得、体会,传给闽南的诸多道侣。弘一法师的佛学思想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和爱国精神。他于1938年给泉州承天寺题词曰:“佛者,觉也。觉了真理,乃能誓舍生命,牺牲一切,勇猛精进,救护国家。”这一“念佛救国”的观点,法师在闽南弘法时,曾多次提及,影响颇为深远。

 

  其二,文物古迹保护方面。

 

  1933年10月,弘一法师由泉州开元寺往西郊潘山,在潘山的路旁,他惊喜的发现“唐学士韩偓墓道碑”,便展墓凭吊这位一千年前的爱国诗人,并留照存念。归来后表示要研究韩幄,还发动起修韩偓墓道的捐献。由于弘一法师对韩学士墓的极度重视,泉州文化界人士、热心公益人士纷纷响应。弘一法师的弟子高文显居士回忆说:“他与韩偓很有缘,而且佩服诗人的忠烈。因为韩偓于避世入闽,而终其身。那种遭着亡国的惨痛,耿耿孤忠,可与日月争光;所以《唐史》称他是‘唐末完人’。我们的法师,更要替他修墓立传,以旌其忠烈了。”这次偶然的发现,引发弘一法师对韩偓身世与自己经历相似的无限感慨:“因忆儿时居燕南,尝诵韩诗,喜彼名氏;乃五十年后,八千里外,遂获展其坟墓。因缘会遇,岂偶然耶?余于晚岁,就居南闽,幄以避世,亦依闽王而终其身。俯仰古今,能无感怆?”

 

弘一大师在韩偓墓道前留影。

弘一大师在韩偓墓道前留影

 

  事隔一年后,也就是在1934年,法师将搜集的许多韩偓的资料交给高文显,嘱其为韩偓立传。他亦在《韩偓传》后序曰:“唐季变乱,中原士族徙闽者众。偓以孤忠奇节,抗忤权奸。既遭贬谪,因隐于南闽,蔬食修禅,冥心至道。求诸季世,亦稀有矣。胜进居士为撰《韩偓传》,以示青年学子;俾闻其风者励节操、祛卑污,堪为世间完人。渐次熏修佛法,则是书流布,循循善诱,非无益也。夫岂世俗文学典籍所可同日语也。撰录既竟,为题其端,爰志赞善云。”法师曾告诉弟子,他与韩偓不知有何宿缘,只要一提起韩偓的名字,他便无限欢喜起来。潘山之行,有如韩学士的英魂在冥冥之中,指引他展墓续缘。后来,弘一法师又撰写《香奁集辩伪》一文,推翻了历代文人对韩偓“擅写绮罗脂粉,为艳体诗派之宗师”的定论。

 

  1935年,法师为开元寺山门补题朱熹的:“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一联。又为温陵养老院题写:“过化亭”诸匾及《过化亭重修记》曰:“泉南素称‘海滨邹鲁’。朱文公尝于东北高阜建亭种竹,讲学其中,岁久渐倾。嘉靖间,通判陈公重筑斯亭,题曰:‘过化’后毁于兵。迩日叶居士青眼,欲复古迹,请书亭匾补焉。余昔在俗,潜心理学,独尊程、朱,今来温院,补题‘过化’,莫非胜缘耶?”在此前后,弘公亦多次为闽南诸多名胜题词。真可谓:“书与景共美”。

 

民国弘一法师题《过化亭》木匾 裁图

民国弘一法师题《过化亭》木匾

 

  其三,文献撰写方面。

 

  弘一法师于闽南挂锡期间,耳濡目染了闽南的风土人情、传奇掌故;曾撰写大量的文献资料。如:《本妙法师传》、《法空禅师传》、《云洞岩鹤鸣祠记》、《瑞竹岩记》、《重修过化亭记》、《闽南十年》等。其中,最具有影响的是:《闽南各地山名、寺院名考》一书。这些珍贵的资料,填写了闽南宗教文献的空白;为后人进一步了解闽南宗教、文化的发展起着巨大作用。

 

  其四,文学、艺术传播方面。

 

  弘一法师是一个集艺术、宗教于一身的“绝代艺僧”。他曾经有过“二十文章惊海内”的文学、艺术生涯。入闽后,他虽然一再自谦:“诸艺俱废”、“一事无成人渐老”;但是,对于来访或求教的后辈,他都能耐心教导。他经常教育学生:“应使文艺以人传,不可人以文艺传。”在他的影响下,闽南的陈珍珍、陈祥耀等人,分别于佛学、诗文、书画等领域中占有一席之地,成为文化界的佼佼者。

 

书影7

《弘一大师李叔同篆刻集》,收集整理了目前能见到的李叔同所有篆刻作品以及大师有关“印学”的书札、题记、偈语、序跋等文献资料。

 

悲欣交集 春满月圆

 

  1938年10月,弘一法师在写给朋友的信中说:“今余年老体衰,不久即可谢世,故于今年往返闽南各地弘法,以报答闽南人士护法厚恩耳!”谁也不曾想到,年仅六十二岁的弘一法师,1942年圆寂于与他有宿世之缘的泉州。就在温陵养老院中,他留下遗偈:

 

  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象而求,咫尺天涯。

  问余何适,廓尔亡言。华枝春满,天心月圆。

 

悲欣交集.webp

弘一法师遗墨悲欣交集

 

并留下遗墨“悲欣交集”,这位对闽南宗教、文化有突出贡献的得道高僧,满怀着对人生“悲欣交集”的感慨,便这样逝世了。弘一法师既是我国近代著名的高僧,又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大艺术家。他精通美术、音乐、诗词、书法、篆刻等。门类之多,在中国艺术史上,也是罕见的。他的前半生,致力于艺术领域;后半生则潜心于佛法。正因为,他走过一段最绚丽的艺术历程,亦足以形成他后来庄严的生命,若没有佛教严峻的戒律,不足以收敛他的艺术精神。

 

1999年应台湾《泉南文化研究*创刊号》之邀而作

 

 

作者简介
黄福强(方2)

黄福强,字慎之,斋号稻圃、慎斋,1981年生,福建南安人,泉州市公安局交巡警支队科员。现系中华诗词学会会员、福建诗词学会常务理事、泉州诗词学会副会长、福建省书法家协会会员。

关于弘一

传奇高僧弘一法师临终遗嘱:别伤蚂蚁

弘一大师与净峰寺的“缘”

李叔同身边的文化名人们

弘一法师自述:闽南十年之梦影

陈祥耀:重谈我对弘一法师的三点认识

陈祥耀:弘一法师在闽南

弘一法师、丰子恺与《护生画集》

弘一法师的悲欣交集:赋予佛说以时代精神

一林风月伴晚晴, 文都三塔忆菩提

弘一大师歌词汇辑

黄花标晚节 皓月镇中天——记抗战时期的弘一大师

弘一法师:《学佛十疑略释》

李叔同(弘一法师):半世潇洒半世僧

弘一法师语录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