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订阅号

收藏热线
0595-28252888
18065388683
 
 

桑莲居|王家葵:近代书林品藻录(精神)

发布日期:2017-02-27      作者:王家葵       浏览次数:3099
核心提示:王家葵《近代书林品藻录》之十三:严复、蔡元培、王国维、周树人、胡适。

近代书林品藻录

王家葵 著

 

节选
 13 精神

 

/

 

精神


按《诗品》原意,精神乃状作品之神采,《品藻录》则以形容作者之气质。二十世纪早期西风东渐,两种文化冲突,体用之争困扰学人;五四运动,崇新学,辟孔教,是非得失至今未明;多次政权更迭,又经“文革”动乱,传统文明荡然无存。严几道、蔡孑民、王静安、周豫才、胡适之可称二十世纪上半叶国人精神导师,于新学之传播,国故之整理,乃至千年文明之传承,中华民族精神之发扬,关系重大,五人皆擅笔札,因入精神之品。

 

 

严复(1853-1921)

 

 

侯官严又陵译述西学著作八部,影响最大者为赫胥黎《天演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一语,至今脍炙人口。广义言之,两千年皇权之摧翻,两次帝制复辟之失败,五四运动之爆发,皆根源于民有、民享思想之深入人心,容闳、严复诸思想启蒙者功不可没。又陵虽迻译西书,而个人思想则趋保守。清末孙中山在伦敦,游说又陵支持革命,又陵拒之云:“中国民品之劣,民智之卑,即有改革,害之除于甲者,将见于乙,泯于丙者,将发于丁,为今之计,唯急从教育上着手,庶几逐渐更新乎。”以教育开启民智,固称美论,而民国时深陷筹安会,鼓吹孔教救国,则与其教育本意背道而驰矣。

 

13-1-1严复天演论序手稿 副本
13-1-2侯疑始刻天演学家陶江严氏 副本
严复 天演论序手稿、侯疑始刻天演学家陶江严氏

 

13-1-3严复楷书杜诗a 副本

严复楷书杜诗

 

  严又陵少习海军,其后留学英伦,老来用情笔翰,转以曾读旁行画革之书为悔。陈弢庵为作墓志铭云:“君邃于文学,虽小诗短札皆精美,为世宝贵,而其战术炮台建筑诸学,反为文学掩矣。”是写实之论。又陵书法纯然帖学功夫,《中国书法大辞典》赞其行书:“风神洒落飘潇,力入纸而气轻虚。”检《汪康年师友书札》又陵两函涉及书法,一记淳化阁帖,一记王右军书,惜语皆不详。顷阅《福建师大学报》,刊有又陵麓山寺碑跋文,转录三则,以见其书法主张之一斑。“李北海书结体似流曼,而用笔却极凝重,学其书者所不可不知,若以宋人笔法求之,失之远矣。”“书法七分功夫在用笔,笔及纸时,毫必平铺,锋必藏画,所谓如印印泥者,言均力也,如锥画沙者,言藏锋画也,解此而后言点画,言使转,言增损,言赏会,至于造极,其功夫却在书外矣。虽然耽书,终是玩物丧志。”“唐书之有李北海,殆犹宋人之有米南宫,皆伤侧媚劲,非书道之至。”

 

赞曰:

旧邦新命,教化首功。

物竞天择,发聩振聋。

旁行画革晚来悔,民有治享未全通。

13-1-4严复临书四种a 副本
13-1-4严复临书四种c 副本
严复临书四种其二

 

 

蔡元培(1868-1940)

 

 

  蔡孑民因北大而享名。民国初元,孑民为教育总长,改京师大学堂为国立北京大学,严又陵长校,碌碌而少作为。继之者章行严、马相伯等,皆乏善可陈。民五年秋,孑民在法兰西,得教育部电,正式委为校长,履新则在次年初。至十二年一月,因故去职,荐蒋梦麟代之。孑民在校时间不足五年(民八、民九两度离校),永垂纪念者为兼容并包之办学主张,及所倡导之独立自由研究风气。至于译著之《中国伦理学史》、《妖怪学讲义》、《石头记索隐》等,成就则如沃丘仲子《当代名人小传》所说:“几不能自圆其说,识者讥之。”按所谓兼容并包,乃大学存在之前提,思想自由为学术繁荣之保障。蔡孑民在北大之所作为,皆大学校长职责所在。其难能可贵者,前任诸君子如严又陵、章行严辈无成就此事之见识与魄力,孑民筚路蓝缕,开风气之先;其令人缅怀者,继任诸君子渐无保持此传统之胆量与条件。若干年来,政治与学术相兼杂,孑民时代之包容与自由只存在于白发宫女梦呓中。某一时代知识阶层对蔡之怀想越炽烈,则此时代思想空间越狭窄,此可断言者。万马齐喑固然恐怖,百花齐放亦非佳事,所谓“齐”者,由官家政令掌控也。学术在官,便无学术,能不忆念蔡孑民。

 

13-2-6蔡元培挽鲁迅联 副本
13-2-4蔡元培自书诗 副本
蔡元培 挽鲁迅联、自书诗

 

  孑民三考出身,书法却不甚工,马彝初喜揭人短,《石屋续渖》记孑民逸事:“其入翰林也,试者得其卷大喜,评其文,盛称之,而于其书法则曰牛鬼蛇神。”牛鬼蛇神未免太过,昔王荆公亦拙于书,黄山谷以“狂风疾雨”调之,亦不害其自成一体,就体格论,孑民书法与荆公有几分近似,稍工整而已。蔡元培印章

 

赞曰:

毕生勋业,师表人伦。

自由思想,独立精神。

兼容学问中外,包纳才彦新陈。

大哉,蔡孑民。

蔡元培 行书对联、行书传习录

 

 

王国维(1877-1927)

 

 

蔡孑民条赞“自由思想,独立精神”,乃套用陈寅恪《清华大学王观堂先生纪念碑铭》中警语:“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王静安之蹈水,其殉满清欤?愤世忧时欤?罗、王纠纷不能自遣,径寻解脱欤?陈寅恪独以殉中国文化为说。《王观堂先生挽词》前有小序云:“今日之赤县神州值数千年未有之巨劫奇变,劫尽变穷,则此文化精神所凝聚之人,安得不与之共命而同尽,此观堂先生所以不得不死,遂为天下后世所极哀而深惜者也。”陈寅恪挽诗“敢将私谊哭斯人,文化神州丧一身”,亦是此意。作纪念碑铭后四十年,陈先生卒。临殁手预挽夫人兼自挽联云:“涕泣对牛衣,卌载都成肠断史;废残难豹隐,九泉稍待眼枯人。”取与挽静安先生诸文字对观,乃知卌载肠断又岂止一家之痛史。陈谓“值数千年未有之巨劫奇变”,当时人多以为无根之语,危言耸听者。红羊劫后,直至今日,文化坏烂已至极处,纵天怜我华夏,再降生才调如王、陈二先生者,恐亦不能兴灭继绝矣。

 

13-3-1王国维楷书陶诗 副本

王国维楷书陶诗

 

王国维信札 副本

王国维信札

 

  静安心绪未必尽如寅恪所陈说者,陈不过藉此以抒胸臆。《品藻录》本条亦如之。陈寅恪书法拙劣,与乃兄师曾之纵横闢阖判若霄壤,故不得不由王静安而入说也。静安从雪堂游,书论、书作不免受其熏染,见于《东山杂记》、《观堂别集》中碑帖题跋,言简而意赅。其跋梁虞思美造象,摧翻阮仪征、包安吴南北碑派理论,尤称创见。其甘陵相碑跋云:“前人研精书法,精诚之至,乃与古人不谋而合。”静安于书法固非精研,若论点画形似,其书作亦不见与古人有不谋而合处,至于精神气质,似则游走魏晋六朝之间。王国维印章

 

赞曰:

业续往哲,学开新宇。

身随灵均,神存万古。

寄望后来,竭力靡盬。

俾旧文明,不坠中土。

13-3-5王国维《人间词》及《人间词话》手稿a 副本
13-3-4王国维手书题跋 副本
王国维 《人间祠》及《人间词话》手稿、手书题跋

 

 

周树人(1881-1936)

 

 

迅翁文字素非所喜,私意嫌其刻毒太过,乖戾之气充斥其中,如此行止,推举为青年精神导师,绝非佳事。翁自称睚眦必报,一旦与人结为寇仇,立论必欲与之相反而后快。胡适之既主张欧美,翁则同情日俄,其晚年“赤化”传说或因为此。至于“别求新声于异邦”之打算,翁与胡亦无本质不同。五四运动旨在革除旧文化,建立新文化,如翁《狂人日记》所揭示者,故纸中满是仁义道德,字缝里却写着吃人,除旧布新,势在必行。但翁对旧文化旧道德之扫荡固然不遗余力,却绝口不言德、赛。如此一来,旧已去而新未立,邪见异端趁虚而入,毒害我华夏。如今之文化没落,道德沦丧,翁于兹亦有责任焉。

 

  迩来经事稍多,于翁亦多出一分“了解之同情”。翁固深于中国传统文化者,在东瀛列章太炎门墙,撰著《中国小说史略》,校录《古小说钩沉》,编印《北平笺谱》,搜罗汉画刻石,集古功夫自属一流。所谓爱之深则责之切,若抛开“不观中国书”等偏激言论,翁对旧文化之批判,对国人劣根性之鞭笞,亦当有裨于未来新文化秩序之建立。

 

13-4-4鲁迅自书诗赠许寿裳 副本

鲁迅 自书诗赠许寿裳

 

  翁言辞虽激进,书法则保守。郭鼎堂序《鲁迅诗稿》有论云:“鲁迅先生亦无心作书家,所遗手迹,自成风格。熔治篆隶于一炉,听任心腕之交应,朴质而不拘擎,洒脱而有法度。远逾宋唐,直攀魏晋,世人宝之,非因人而贵也。”此非敢同意者,迅翁尝云“不虞之誉和不虞之毁一样地无聊”,鼎堂妄赞,若起翁于地下必不获宽贷。鼎堂又云“诗如其人,书如其人,荟而萃之,其人宛在”,若仅以书法观其性格,则“斗士”、“旗手”诸桂冠可以摘去矣。鲁迅印章

 

赞曰:

深恶孔儒诈伪,讳言德赛道真。

致令异端滋长,邪说毒害烝民。

更谁登高呐喊,重归风气清醇。

13-4-5鲁迅自书诗赠内山完造 副本
13-4-6鲁迅致郑振铎札a 副本
鲁迅 自书诗赠内山完造、致郑振铎札

 

 

胡适(1891-1962)

 

 

  或问:诚如所说,此品皆二十世纪上半叶国人精神导师,五人之选亦无不妥,然既有胡适之,则不宜无陈仲甫。若论书法高下,仲甫草法精绝,功力远在蔡孑民、王观堂、胡适之诸人以上,何独见遗?曰:仲甫识见太偏。窃闻《药师经》有云,或有愚人自行邪见,复令无量俱胝有情堕大险坑。宋刘高尚先生亦有“以学术杀天下后世”之论。此皆仲甫者流之谓乎?问者默然而退。

 

  胡适之与陈仲甫之争,源于问题与主义,历八十余年风雨,是非曲直已渐分明。适之鼓吹新文化固然不遗余力,而倡导整理国故、再造文明,为青年开列最低限度国学书目等,已令诸虚无论者瞠目,至于毕生崇尚思想自由,尤其不能见容于独夫。若干年来此岸以适之学术为讳言,诸弟子纷纷倒戈批判,良有已也。

 

13-5-1胡适行书对联 副本

胡适 行书对联

 

  老辈学者惯用毛锥,使用既多,笔札少有不工致者。然书法毕竟不同于写字,才调,或曰艺术灵感具足与否乃是第一要义。适之理智多于激情,所主张之“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有几分证据说几分话”之类,虽宜于学术研究,而于艺术创作则多有妨害也。或谓适之书法“充满性情,充满灵气,飘逸自在”,评论殊未得体。适之小字尚有趣,大字则不在书法法中。周策纵论胡适之白话诗有云:“胡适新诗清新者有之,朦胧耐人寻味者则无;轻巧者有之,深沉厚重者则无;智慧可喜者有之,切肤动人挚情者亦无。同时诗人如陈三立等江西诗派之艰涩孤诣,康梁诗中迸发哀时救世之愿,谭嗣同舍身慷慨之怀,王国维悲天悯人之感,苏曼殊缱绻绝望之情,胡适白话诗都付阙如。”诗如是,书亦如之。胡适印章

 

赞曰:

同情包容心量,科学民主精神。

荣辱不关毁誉,自由一贯终身。

认真做事,严肃做人。

13-5-5胡适行书新诗二 副本

胡适 行书新诗二

 

13-5-3胡适行书格言 副本

胡适 行书格言

 

作者简介

 

 

王家葵 1966年8月生。字曼石,斋号玉吅,医学博士,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担任中国药学会药学史本草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书法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中药与临床》杂志副主编。

 

潜习书法篆刻多年,尤擅章草。近年在中国艺术史领域亦发表多部著作。《近代书林品藻录》(山东画报,2009) 《近代印坛点将录》( 山东画报,2008)《玉雪双清》(重庆出版社,2011)《石头的心事》(新星,2011)《唐趙模集王羲之千字文考鉴》(中华书局,2016)《玉吅读碑》(四川文艺,2016)。 

 

主要学术著作:《陶弘景丛考》(齐鲁书社,2003)、《神农本草经研究》(北京科技,2001)、《真灵位业图校理》(中华书局,2013)《登真隐决辑校》(中华书局,2011)《救荒本草校释与研究》(中医古籍,2006)《中华医学文物图集》(四川人民,2001)《养性延命录校注》(中华书局,2014)等著作,论文若干。国家重点项目《中国道教科学技术史》医学篇作者(科学出版社,2011)

 

近代书林品藻录(二十四品)

 

01.雄浑 02.冲淡 03.纤秾 04.沉著

05.高古 06.典雅 07.洗炼 08.劲健

09.绮丽 10.自然 11.含蓄 12.豪放

13.精神 14.缜密 15.疏野 16.清奇

17.委曲 18.实境 19.悲慨 20.形容

21.超诣 22.飘逸 23.旷达 24.流动

 

©图文来自《近代书林品藻录》,王家葵先生供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