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订阅号

收藏热线
0595-28252888
18065388683
 
 

桑莲居|王家葵:近代书林品藻录(疏野)

发布日期:2017-02-28      来源:《近代书林品藻录》      作者:王家葵       浏览次数:3155
核心提示:王家葵《近代书林品藻录》之十五:蒲华、齐白石、高剑父、朱屺瞻、徐悲鸿。

近代书林品藻录

王家葵 著

 

节选
 15 疏野

 

/

 

疏野


昔贤有联语云:“酒寻名士饮;礼爱野人真。”野人奏曝于王者,童子捧沙供佛佗,论礼法或疏,而一片赤诚丹心,可昭日月。蒲作英、齐白石、朱屺瞻性情脱略率真,于《诗品》此条四十八字,字字消受得了。高剑父、徐悲鸿虽为尘嚣所拘,所幸灵台尚存一分空明,观其字画,无为自适,亦见本真。

 

 

蒲华(1832-1911)

 

 

  “蒲作英华,秀水人,善草书、画竹,自云学天台傅啸生,苍莽驰骤,脱尽畦畛。家贫,鬻画自给,时或升斗不继,陶然自得。余赠诗云:蒲老竹叶大于掌,画壁古寺仓厓边。墨汁翻衣冷犹著,天涯作客才可怜。朔风卤酒助野哭,拔剑斫地歌当筵。柴门日午叩不响,鸡犬一屋同高眠。盖纪实也。”此吴缶翁《石交集》为蒲作英所作小传。晚近海上艺事之盛,远胜京沽。艺术与商业结缘,利弊参半。有多金为诱饵,可激励起艺术家创作冲动,人人尽逞才华,佳作层出不穷。但既有功利掺杂,艺术动机便不纯粹,画师不得不随俗而从权,放弃自我,屈服于时尚。当时名手若四任、虚谷、缶庐,以及其后之三吴一冯等,尽未免俗。特行独立唯蒲作老一人。海派作家多有习气,而蒲作英字画皆能近于古人,心迹同一也。

 

15-1-1蒲华草书对联 副本

蒲华草书对联

 

  蒲作英潦倒落拓,纵酒不修边幅,人呼“蒲邋遢”而轻之。平素不矜惜笔墨,有索辄应,润金多寡全不在计较中。或至人家饮宴,见案头佳楮良笺,往往技痒便欲挥洒,得者非但不知宝爱,乃至有闻邋遢至则掩藏纸墨,不使染污者。比作英卒,遗作声价倍增,诸轻视者懊悔无及矣。世人以耳代目,率皆如此,不足为异也。作老草书与写竹同法,纵笔挥扫,得八面之锋,“萧萧飒飒,如疾风振林,听之有声,思之成咏”,(吴苦铁语)诚近世罕睹者。作英跋张长史率意帖有云:“学大草书,昉阁帖而寝馈旭素,则必有所得。此率意帖,世所罕见,字只数行,可知草圣之为草圣也耶。观摩者须作举头天外之想,扑去俗尘三斗。”乃知此老平生所仰,皆是旭素正宗,与缶翁之自我作古又有不同也。蒲华印章 副本

 

赞曰:

蒲老竹叶,其大如掌。

高行不随时俯仰。

草法亦苍莽,艺苑真赏,旭素同飒爽。

15-1-6蒲华草书四屏b 副本
蒲华草书四屏

 

 

齐白石(1864-1957)

 

 

  齐白石衰年变法,画法变,字法随之亦变。老人书法初学何子贞、摹金寿门、临李北海,虽能得其形似,若问精神气质,实不相侔,盖老人腹中书俭,难与诸文士计较短长也。白石变易六法,乃是不欲依傍古人,创立自家门派,至于八法之变,只为摆脱俗格。“文章江左家之玉,烟月扬州树之花”一联有跋云:“余行年六十,学书不成,以为书不必工,且能雅足矣。”由衷语也。白石对门弟子张次溪口述自传,于绘事、篆刻、诗文风格之流变,记述皆详,如云“知诗者樊樊山,知刻者夏午诒,知画者郭葆荪”,独不言有赏识其书法者,于学书经历亦颇隐讳其辞。民六年樊云门序《白石诗草》有云:“濒生书画,皆力追冬心,今读其诗,远在花之寺僧之上,真寿门嫡派也。”以书画比拟金寿门似非白石所愿,老人乃于《冬心诗集》后题句云:“与公真是风马牛,人道萍翁正学公。始识随园非伪语,小仓长庆偶相同。只字得来也辛苦,断非权贵所能知。阿吾一事真输却,垂老清贫自叙诗。岂独人间怪绝伦,头头笔墨创奇新。常忧不称读公句,衣上梅花画满身。”乃于樊山序言若有憾焉。

 

15-2-4齐白石题引首 副本

齐白石题引首

 

  本条措词亦难,数年前某刊物推举二十世纪十大书法家,齐白石名列第九,心窃非之。若评选画家、印人,白石列前三也宜,至于书法,似嫌过誉。而老人字幅中天真率性之气,确又非等闲造作者所能及。偶然得一妙论,白石晚年书法,不是三公山碑,亦非曹子建碑,郑板桥、吴昌硕其实也不在眼中,所学乃是民间俗体,即诗中之薛蟠,白谦慎先生所谓“娟娟发屋”一路是也。于大俗之中求证大雅,用心可称良苦,性相近故能得其真,其果然欤?齐白石印章 副本

 

赞曰:

具寿者相,如老人星。

怡然天放,心绪寄萍。

至道齐同物我,雅俗泯灭渭泾。

脱巾独步,空谷兰馨。

15-2-1齐白石杂帖d 副本
15-2-5齐白石篆书联 副本
齐白石 杂帖、篆书联

 

 

高剑父(1879-1951)

 

 

  赵松雪句:“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于八法中。若也有人能会此,方知书画本来同。”此论画法之通于书法。画法云者,文人画耳,画家画则不必。昔荆关董巨乃至范中立皆不以书法鸣,亦无害其成为工画师。宋元以降,风气一转,议论者重品格轻技法,高境界卑写实,倘不精工于八法,几乎不能立足于画坛。其所谓“文人画”者,笼罩五百年,是非优劣,所未知也。清末有西学传来,沪滨、岭表皆得风气之先。海上诸家中体西用,以适合租界遗老寓公之品赏格局;岭南一派则弃尽陈法,用东瀛笔墨讴歌国民革命新精神。两派各领风骚。岭南二高一陈以“折衷中外,融合古今”为号召,以创立“新中国画”为指归,师法自然,重视写生,为追求时代感,乃以汽车、飞机、坦克、电线杆纳入题材,真千古创格,得未曾有者。其论争之大,黎庆恩作长歌纪实云:“高生谓画无西东,欲以国画相沟通。稍参新法变故法,自开一派称折衷。家有贤弟能继美,二高世以二陆比。别树一帜陈山樵,新画开元此三子。同时毁誉各有人,而我论画无旧新。誉者创作毁剽窃,门户之见评宁真。高生学养知有素,誉固不喜毁不怒。”

15-3-4高剑父草书对联二 副本
15-3-5高剑父草书诗轴 副本
高剑父 草书对联、草书诗轴

 

  岭南派欲以西洋画之科学技法表现中国画之精神气韵,画如是,书亦如是。高奇峰草书、陈树人行书格调虽然不高,但尚在传统之中,而高剑父则是挟画法入书法者,所作粗犷雄强,笔下有雷霆万钧之势,振聋发聩的确称高。所遗憾者,诸后学往往不能体会乃师艺术革命之良苦用心,但知从章法结构规模之,并皮相亦未学得,此派门人少有工书法者以此。高剑父印章 副本

赞曰:

岭表新派,一陈二高。

画法折衷中外,天空自在翔翱。

力挟东洋墨韵,写状香草离骚。

 

 

朱屺瞻(1892-1996)

 

 

  艺术家不必皆长寿,而寿考的确有裨于令名。迩来风气趋下,百岁人瑞但能搦管,则邀书画大师之誉,千载而后,恐贻笑柄。朱屺瞻老人亦享遐龄,则是实至名归者。

 

15-4-2朱屺瞻论书自叙b 副本

朱屺瞻论书自叙

 

  石涛上人语“笔墨当随时代”,此最欺人之谈,真艺术家以为宇宙只在吾人一念顷,上下古今、十方三世皆在把握中,如何肯龂龂于此时刻、此世界,故作此念头,必非真艺术家。张大千于兹亦有领会,尝云:画家自身便认为是上帝,有创造万物之特殊本领,此李长吉所谓“笔补造化天无功”者。数十年来内地艺术家俯仰政治,迷失自我,如李可染辈才调本称高绝,而大半生蹉跎于实境与幻象之间不能自拔,为可慨叹。屺瞻长寿,虽前数十年亦在痴人梦中,所幸老来脱然顿悟,八十六岁高龄以林畊青教授助缘,作《浮想小写》十二帧,状画家心中之天机微茫,宇宙浩缈。林畊青题诗道尽作者心思,《江头远眺?宇宙》云:“大江扬白际天高,云自乘风鸟趁涛。如许流形成化趣,浩然万古一滔滔。”《午夜观星?理想》云:“万点森然耿夜深,殷勤星为我来临。无穷光彻无边域,拱此悠悠不昧心。”《人耕旷地?开拓》云:“荒原陡起落锄声,眼看桑田簇舍青。着了人来才有史,乾坤混沌本无名。”又云:“依稀莲社前身证,珍重梅花一笑缘。应更三千年后共,飞觞醉舞月婵娟。”自兹而后风格大变,字画皆无拘滞。九十二岁作学书自序刊布《岭南书艺》云:“余爱汉魏碑体书法,友人告以碑体不宜题余画,然后改学米南宫。后来又觉米体不如颜字厚重,余开始临颜真卿祭侄文与争座位两帖。始知画从书出,方得厚重朴拙流畅自如。其书法难度较画更深一层,余于此道不逮,尚再深造也。”稚拙天真,都无一丝造作。朱屺瞻印章 副本

 

赞曰:

盛德无漏,至道难名。

疏散淡宕,野意天成。

寿者身量,童稚性情。

恣意挥洒,含华咀英。

15-4-1朱屺瞻题浮想小写 副本

朱屺瞻题浮想小写

 

15-4-3朱屺瞻书毛泽东诗 副本

朱屺瞻书毛泽东诗

 

 

徐悲鸿(1895-1953)

 

 

  艺术革命,改良中国画,江南徐悲鸿最是不遗余力者。氏于1918年作《中国画改良之方法》云:“中国画学之颓败,至今日已极矣。凡世界文明理无退化,独中国之画在今日,比二十年前退五十步,三百年前退五百步,五百年前退四百步,七百年前千步,千年前百步。民族之不振,可慨也夫。夫何故而使画学如此其颓坏耶?曰惟守旧,曰惟失其学术独立之地位。”其所主张者:“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画之可采入者融之。”于兹事业悲鸿可谓竭毕生心力,然是非成败,虽盖棺尤难论定。推而广之,此百年间吾国文化亦遭遇若干热心人如悲鸿者,或增饰涂乙之,或删削抹煞之,或取径苏俄以振其衰微,或效法欧美而济其疲癃,绵延至于今日,亦未知将伊于胡底者。

 

15-5-2徐悲鸿行书诗 副本

徐悲鸿行书诗

 

  疏野五人皆是工画师,论率性天真,悲鸿固然居蒲作老、白石翁之亚,若比较书法法度,则胜出齐、高、朱者,真不可以道里计。其于书法别有见解,跋邓叔存所藏包慎伯诗卷云:“古人作书,俱极意经营,不稍苟且,方其炉火纯,自然游行自在,但传世之物,必尽心力为之,不恃工力,如阁帖所传简札而已精工如此。后人肆志放荡,负其才气,以为嘻笑怒骂皆成文章,于是书法趋向浮薄浅近,不复足观,实宋人启之,而以米元章为甚。”悲鸿作字最与黄宾公同调,亦属“极意经营,不稍苟且”者,惟功力稍逊而才情过之。沙孟海1952年北游燕市,曾与悲鸿晤谈,有日记云:“其论书画以才情魄力为重,与余不谋而合,而今人解此者殆稀。悲鸿于近世画家最推重任伯年,谓其人物山水花卉翎毛无所不工,他人便难兼长。”徐悲鸿印章

 

赞曰:

江南徐孺子,前身九方皋。

重新中土美术,借取西天牛刀。

究竟断肠钩吻,一同醍醐醇醪。

15-5-3徐悲鸿行书对联一 副本

徐悲鸿行书对联

 

 

作者简介

 

 

王家葵 1966年8月生。字曼石,斋号玉吅,医学博士,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担任中国药学会药学史本草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书法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中药与临床》杂志副主编。

 

潜习书法篆刻多年,尤擅章草。近年在中国艺术史领域亦发表多部著作。《近代书林品藻录》(山东画报,2009) 《近代印坛点将录》( 山东画报,2008)《玉雪双清》(重庆出版社,2011)《石头的心事》(新星,2011)《唐趙模集王羲之千字文考鉴》(中华书局,2016)《玉吅读碑》(四川文艺,2016)。 

 

主要学术著作:《陶弘景丛考》(齐鲁书社,2003)、《神农本草经研究》(北京科技,2001)、《真灵位业图校理》(中华书局,2013)《登真隐决辑校》(中华书局,2011)《救荒本草校释与研究》(中医古籍,2006)《中华医学文物图集》(四川人民,2001)《养性延命录校注》(中华书局,2014)等著作,论文若干。国家重点项目《中国道教科学技术史》医学篇作者(科学出版社,2011)

 

 

近代书林品藻录(二十四品)

 

01.雄浑 02.冲淡 03.纤秾 04.沉著

05.高古 06.典雅 07.洗炼 08.劲健

09.绮丽 10.自然 11.含蓄 12.豪放

13.精神 14.缜密 15.疏野 16.清奇

17.委曲 18.实境 19.悲慨 20.形容

21.超诣 22.飘逸 23.旷达 24.流动

 

©图文来自《近代书林品藻录》,王家葵先生供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