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订阅号

收藏热线
0595-28252888
18065388683
 
 

桑莲居|王家葵:近代书林品藻录(清奇)

发布日期:2017-03-02      来源:《近代书林品藻录》      作者:王家葵       浏览次数:2471
核心提示:王家葵《近代书林品藻录》之十六:赵熙、张伯英、梁启超、姚华、丰子恺。

近代书林品藻录

王家葵 著

 

节选
 16 清奇

 

/

 

清奇


司空表圣状清奇“神出古异,淡不可收”,最是点睛之笔。神奇之极归于平淡,平淡之至转见神奇。孙星五举王摩诘“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陆放翁“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为清奇,可称灼见。北朝碑刻字势雄穆浑厚,属求奇较易而得清为难者,赵尧生、梁任公、姚茫父用功于此,都能消弭锋芒,淡静温雅,足当清丽奇古之评。

 

 

赵熙(1867-1948)

 

 

  先寄尧师为清寂堂弟子,曾数谒香宋,晚年语及荣县赵尧老,犹眉色飞动。又闻乌尤寺遍能和尚、江安黄稚荃老人谈论尧老亦复如是。“私以谓并世同国而有先生,安可无一见,假令获闻一语,用以自壮,讵非莫大之幸。”此华阳庞石帚第一次趋谒香宋先生,以文字为先容者。乃知当日蜀川人士心目中之赵尧生,正比如九百年前之苏东坡也。

16-1-4赵熙楷书诗 副本
赵熙行书对联 副本
赵熙 楷书诗、行书对联

 

  “香宋在清季早入词馆,列谏台,以铁路国有案,弹劾盛宣怀违法侵权,激生民变,直声震朝野。入民国后,还乡遂不出,以遗逸自居,文字自娱,清风卓尔,华实敷腴,其行藏出处之分明,已足为士林楷模也。”此《杜邻存稿》中悼赵香宋先生文字。香宋诗才便给,汪辟疆《光宣诗坛点将录》以天捷星没羽箭张清拟之,故陈兼与有句云:“到手千篇泼水成,诗如饭熟更茶清。寻山访古流连处,时有唐音出蜀程。”陈石遗云:“其诗沉挚凄凉,力透纸背,求之侪辈,豁焉寡俦。”诗文而外,书法尤擅胜场。“初出于颜赵,中年以后端严劲重,上追唐贤,不规模于一家者,盖由学养性情使然。至老年熔合六朝,秀逸朴厚,别具风格,一时风从。先生之论书,卓识精核,其言曰:书贵脱俗而有雅韵,故学书必先自读书始。又曰:凡事须从规矩始,规矩者中正之极也。诗文与书,一代各有风气,唯豪杰乃能挺然风气之外。后人学古,则又当知古今风气之判,以自定其体。”此见余兴公《赵熙书法》序言,徐无闻先生作“赵熙书法简说”,即以“豪杰挺然风气外”为标题。以上虽杂缀诸贤文字,而香宋学问文章亦跃然纸上矣。偶阅《香宋杂记》,皆壬戌新正所制诗钟,咏美人、粪云:“种自伦敦迁纽约;味从勾践辨夫差。”此又见赵突梯滑稽之另一面。赵熙印章 副本

赞曰:

闲消世虑,洞抉玄微。

诗分涪翁一瓣,意与坡老同归。

至道若缺,大音声稀。

16-1-4赵熙临十七帖 副本

赵熙临十七帖

 

 

张伯英(1871-1949)

 

 

  前记褚松窗用心在碑,张勺圃则专意于帖。刻帖昉自李后主,升元帖失传已久,今之所存,以宋太宗淳化秘阁法帖最早。原帖镌勒枣木,刻成未久便遭遇回禄,于是依样修补重刻,版本遂繁,举其要者曰潭、曰绛、曰汝、曰鼎、曰大观、曰绍兴、曰淳熙。阁帖而外则有越州石氏博古堂帖,以小真书模勒精彩见称;韩侘胄群玉堂帖,荟萃时人书法为主;此外若宝晋斋、停云馆、余清斋、戏鸿堂、快雪堂、三希堂,皆鼎鼎享大名者。帖之浩繁不亚于碑,鉴别之难尤有过之,历来金石家重碑而轻帖,此或原因之一。晚近致力法帖研究,铜山张勺圃允为第一人。勺圃自称:“平生无他技,惟承家训,辨书帖真伪无所失。”尝尽三年之力撰成《法帖提要》七卷,书仿《四库提要》体例,例举自宋至清刻帖凡五百一十二种,指陈得失如数家珍,激浊扬清,洞见症结。容希白甚重其学,以老年伯呼之,希白撰《丛帖目》屡屡引述勺圃之说,称赏不值。此书而外,张伯英又有《阁帖百咏》之作,摭录一首:“古今丛帖祖淳化,谱系由来曹氏详。亘六百年失纂辑,孙曾支属永茫茫。”宋曹士冕有《法帖谱系》之作,详记阁帖、绛帖及其孳乳,勺圃以承续黄伯思、曹士冕之业为己任,故诗云云。

 

16-2-2张伯英题观复斋

张伯英题观复斋

 

16-2-4张伯英楷书治家格言a 副本

张伯英楷书治家格言

 

  勺圃鬻字旧京,声誉卓著,平津两地店招纷纷以得其榜题为荣耀,今厂肆墨缘阁、观复斋仍其手笔。勺圃卒,齐白石有挽诗云:“写作妙入神,前身有宿因。空悲先生去,来者复何人。”勺圃幼年由乃祖卓堂公课书法,力主北碑,及长沉浸于帖,尤深于苏体,日就月将渐能协恰刚柔,独创一体,其所谓“彭城书派”者乃得以发扬光大。张伯英印章 副本

 

赞曰:

升元澄清,法帖远祖。

绍续曹黄,提要秘府。

仙馆来禽,凤阁卧虎。

刻画入神,铜山勺圃。

16-2-6张伯英法帖题跋a 副本

张伯英法帖题跋

 

16-2-1张伯英楷书对联 副本

张伯英楷书对联

 

 

梁启超(1873-1929)

 

 

  梁任公虽出康南海门下,而学问人品皆不为乃师所范围,并书法亦不受熏染,至称难得。颇诧异梁任公行楷与赵尧生气格相近,久久未得确证,后阅先寄尧师《两松庵杂记》广和居题壁诗条有云:“香宋诗功湛深,苍秀密栗,梁任公尝投诗称弟子焉。”因趁机请问,师言宣统时赵尧老作江西道监察御史,先后劾庆王奕劻、邮传尚书盛宣怀、川督赵尔丰,并请昭雪戊戌六君子,声动朝野。任公赠诗有句云“谏草留御床,直声在天地”,纪实也。另据周孝怀言,任公确以诗文请尧生删订,至于执弟子礼一事,当时蜀中故老口耳相传,似亦见载于某杂志者。及阅《光宣诗坛点将录》,比梁为轰天雷凌振,有云:“新会向不能诗,惟尝与谭浏阳、黄公度鼓吹诗体革命,著为论说,颇足易一时观听。返国以来,从赵尧生、陈石遗问诗法,乃窥唐宋门户。”诗受影响,书亦如之,此所谓性相近者。

 

16-3-1梁启超碑帖题跋a 副本

梁启超碑帖题跋

16-3-2梁启超篆隶引首b 副本
16-3-2梁启超篆隶引首a 副本
梁启超 篆隶引首

 

  梁任公自认笔性“丰容而有骨,遒健而流媚”(见张寿残碑跋语)。其书法相对于康南海则显得矜慎有余,放逸不足。石门铭为康南海啧口称赞,梁任公以为:“石门铭笔意多与石门颂相近,彼以草作隶,此以草作楷,皆逸品也。吾乡邓铁乡鸿胪一生专学石门铭,然终未能得其飘逸,南海先生早年亦然。此外时流或有学者,乃怪丑至不可向迩。天下有只许赏玩不许学者,太白之诗与此碑皆其类也。”康追求诡谲野意,梁则持正守中,梁任公题陆顺华墓志云:“别体字几居半,书势亦有意作诡异,衰世艺术之表征也。”正与康南海表彰穷乡儿女造像之立意相反。此亦康梁艺术观念分歧所在,不可不知者。梁启超印章 副本

赞曰:

辨章中土学术,引入泰西精神。

折衷荟萃,政论新民。

热血男子,大愿哲人。

16-3-3梁启超集宋词联 副本
16-3-5梁启超行书轴 副本
梁启超 集宋词联、行书轴

 

 

 

姚华(1876-1930)

 

 

  民国艺坛平津所以不敌沪杭者,派别众多,党同伐异而壁垒森严。新旧之间辄因保守改良相互攻讦,同门之内或为嫡传旁系产生风波,外来人士居大不易。姚茫父出生边地,结莲花庵于旧京城南莲花寺,居然能出乎其类拔乎其萃,是为至难稀有者,其艺术成就可知矣。

 

16-4-6姚华题画集诗 副本

姚华题画集诗

 

16-4-4姚华隶书鹤寿 副本

姚华隶书鹤寿

 

  以书法风格而论,香宋、饮冰、弗堂一脉相承,陈师曾与姚茫父同丙子,改良中国美术臭味最相投契,故《品藻录》虽以师曾书法列吴苦铁派中,其实彼最后十年亦趋向茫父一路,淡茂温雅,与赵、梁、姚同调也。茫父题自书团扇云:“师曾下笔予谓其兼麓台、石涛之长,予下笔师曾亦谓兼冬心、完白之长,似是标榜,实则各人胸中尚有绝顶。”刘海粟序《姚茫父书画集》云:“(茫父)作书如大匠造殿堂,以欧颜为梁柱,六朝像赞为砖瓦,晋人行草为门窗帘幕,石门颂为匾额,高起高落,内敛郁郁之气,得金文倒薤法,笔先顿而后曳,方圆照映,笔情刀味如名流高座,意气慑人。布局则晴云舒红,箭荷吐雪,无香得韵。大字雍穆若碑额,小而弥工,中锋刚劲,内甲外袍,峨冠博带,儒将风骚,文徵明而后,对手无多。”不以人废言,清奇数人皆克当此评语。茫父学问本传自乡贤郑子尹、莫子偲,六书音韵烂熟胸中,为天津严范孙提黔学时所得士,荐入经世学堂。光绪甲辰进士,东游日本学习政法,返国后虽出入政界、学界,皆未得志,卒以书画、颖拓、词曲享名,斯亦出茫父经世济国抱负以外者。比其晚年,老友陈师曾、梁任公、王梦白相继下世,己亦病中风,乃为《艺术旬刊》题词云:“绘事由来清净业,近来恶道转嚣尘。一幢高树人须见,待救诸天七返身。”实别有感慨焉。姚华印章 副本

 

赞曰:

黔中学术,郑莫后身。

经时济世,志屈难申。

云何周郎回顾,小技脱颖传神。

皎洁若芬陀利,心远不染嚣尘。

16-4-2姚华楷书对联 副本
16-4-3姚华词稿a 副本
姚华 楷书对联、词稿

 

 

丰子恺(1898-1975)

 

 

  丰子恺依止弘一上人作伊蒲塞,法号婴行,堂号缘缘,上人复勉之“以艺术作方便,人道主义为宗趣”,子恺终身奉行不辍,侍上人亦若慈父。上人五十岁生日,子恺发心绘制《护生画集》用为祝嘏,更约定其后每十年皆当有作,直至百龄。上人以1942年示寂于泉州,世寿六十四,而护生之作并未停止。最末一集值“文革”乱中,子恺勉力绘成百帧,交朱幼兰居士题字保存,终由广洽法师在星岛出版。护生之宗旨,马蠲叟初集序言已揭示分明:“故知生,则知画矣;知画,则知心矣;知护心,则知护生矣。”经言“降服其心”,以止杀护生,降服娑婆世界刚强众生狂乱颠倒之心,其意义又岂止于“普劝世人,放生戒杀,不食其肉”而已哉。

 

丰子恺题日月楼 副本

丰子恺题日月楼

 

16-5-4丰子恺临月仪帖 副本

丰子恺临月仪帖

 

 

  子恺书画散文皆为世所称,以简笔所作诗意画成就最高,论者以为借西洋笔调写中国诗境,既有中国画之萧疏淡远,又不失西洋画之活泼酣态。“虽是一时兴到之笔,譬如青天行白云,卷舒自如,不求工巧,而工巧殆无以过之。”(俞平伯语)子恺为弘一在浙江一师时弟子,其音乐、图画、书法,乃至诗赋、日文皆由上人启蒙。子恺书法颇受上人出家前后所书“勇猛精进”、“灵化”一路风格之影响,得力处本在张猛龙碑及龙门魏灵藏造像,张碑以“结构精绝,变化无端”见称,魏灵藏造像则“体裁凝重”,子恺更复以索靖月仪章草灵动笔势矫正之,故能将碑体剑拔弩张气息消弭于无形,看似平淡无奇,其实隽永多姿也。人用东坡诗“端庄杂流利,刚健含婀娜”形容其书,殊称得体。上人与子恺作字笔法皆单调而少变化,但就境界论,上人散淡而离俗,子恺则不免落在尘嚣中,但能清奇而已。丰子恺印章 副本

 

赞曰:

图绘般若,利济有情。

觉迷兴善,止杀护生。

神游艺海,掇其精英。

缘缘堂主,无怍婴行。

16-5-3丰子恺为广洽法师题字 副本

丰子恺为广洽法师题字

 

16-5-2丰子恺行书对联 副本

丰子恺行书对联 

 

 

作者简介

 

 

王家葵 1966年8月生。字曼石,斋号玉吅,医学博士,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担任中国药学会药学史本草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书法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中药与临床》杂志副主编。

 

潜习书法篆刻多年,尤擅章草。近年在中国艺术史领域亦发表多部著作。《近代书林品藻录》(山东画报,2009) 《近代印坛点将录》( 山东画报,2008)《玉雪双清》(重庆出版社,2011)《石头的心事》(新星,2011)《唐趙模集王羲之千字文考鉴》(中华书局,2016)《玉吅读碑》(四川文艺,2016)。 

 

主要学术著作:《陶弘景丛考》(齐鲁书社,2003)、《神农本草经研究》(北京科技,2001)、《真灵位业图校理》(中华书局,2013)《登真隐决辑校》(中华书局,2011)《救荒本草校释与研究》(中医古籍,2006)《中华医学文物图集》(四川人民,2001)《养性延命录校注》(中华书局,2014)等著作,论文若干。国家重点项目《中国道教科学技术史》医学篇作者(科学出版社,2011)

 

 

近代书林品藻录(二十四品)

  

01.雄浑 02.冲淡 03.纤秾 04.沉著

05.高古 06.典雅 07.洗炼 08.劲健

09.绮丽 10.自然 11.含蓄 12.豪放

13.精神 14.缜密 15.疏野 16.清奇

17.委曲 18.实境 19.悲慨 20.形容

21.超诣 22.飘逸 23.旷达 24.流动

 

©图文来自《近代书林品藻录》,王家葵先生供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