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订阅号

收藏热线
0595-28252888
18065388683
 
 
在线展览 » 林培养拓片题跋书法展
 

林培养拓片题跋书法展

发布日期:2015-05-13      浏览次数:26317
富贵万岁瓦
尺寸: 34×68cm
详情: 秦汉之际,时人多耻贫贱而乐富贵。所谓人情所乐,富贵显荣也。情动于中而溢乎物表,汉之旧物如砖、瓦、镜、印、石等多有此类图文,此富贵万岁瓦即为其一也。然富贵既得而纵情傲物,多求妄用,则败家丧身不远矣。故王骏谕淮阳宪王刘钦曰:王其留意慎戒,惟思所以悔过易行,塞重责,称厚恩者。如此,则长有富贵,社稷安矣。
岁次甲午秋 林培养记
汉并天下瓦
尺寸: 34×68cm
详情: 汉并天下出土于陕西临潼县为汉高祖初定天下时所造。是瓦边轮较宽,其内凸弦纹一圈,以双线“十”字分四象限,四字分置其中。又中有圆柱,柱外一单线中心环。此瓦文笔劲健流畅。《汉书•贾邹枚路传》有云:“夫汉并二十四郡,十七诸侯,方输错出,运行数千里不绝于道。”又《董仲舒传》言“今陛下并有天下,海内莫不率服,广览兼听,极群下之知,尽天下之美,至德昭然,施于方外。夜郎、康居,殊方万里,说德归谊,此太平之致也。” 培养书
延年益寿瓦
尺寸: 34×68cm
详情: 远游临四海,俯仰观洪波。大鱼若曲陵,承浪相经过。灵鳌戴方丈,神岳俨嵯峨。仙人翔其隅,玉女戏其阿。琼蕋可疗饥,仰首吸朝霞。昆仑本吾宅,中州非我家。将归谒东父,一举超流沙。鼓翼舞时风,长啸激清歌。金石固易敝,日月同光华。齐年与天地,万乘安足多。

汉人多求长寿,情动于中而溢乎物表,汉之旧物多有此类图文。此瓦即其一也。 培养书
汉四灵瓦
尺寸: 34×68cm×4
详情: 青龙亦名苍龙,位居东方,五行属木,四时象春,俗谚云:二月二,龙抬头。即言蛰龙动,天下春,万物始盛也。龙为华夏图腾,今人自谓龙之传人;亦为帝王象征,凡与皇权相关者皆冠以龙字以示高贵。是瓦龙头有角,颚下有髯,细颈短足,满身鳞甲,长尾翘起,双翼上扬,矫健如飞,动感十足。 甲午仲夏 培养记

白虎,居西属金象秋。秋风至则万物萧瑟。欧阳修秋声赋曰: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虎为百兽之王,虎啸则百兽伏,如秋风之摧草木。虎常与龙并举,云从龙,风从虎,降妖伏魔,非其莫属。汉镜亦有铭曰:青龙白虎辟不祥。是瓦当面一虎,体态雄健,巨口大张,引颈翘尾作奔驰状。王者之风跃然纸上。 培养记

朱雀,亦名朱鸟、丹凤,物象以凤为之,居南属火象夏。其状为凤头、鹰喙、鸾颈、鱼尾,头上有冠,羽毛散张,振翅欲飞。凤古为祥鸟,《山海经》云:是鸟也,饮食自然,自歌自舞,见者则天下在安宁。西汉韩婴亦曰“惟凤能为通天祉、应地灵、律五音、览九德”。上至帝王,下至黎民,莫不偏爱有加,风气相沿,至今不改。 岁次甲午榴月 林培养记于灯下

玄武为龟蛇合体,龟匍匐爬行,蛇卷曲蟠绕其上。缘何二物合一,众欲纷纭,莫衷一是,姑且存疑焉。《重修纬书集成》之《河图》称其镇北方,主风雨。
四灵瓦当多出于汉长安城遗址,原物殊为难得,若有拓本一二,亦不失雅玩也。
时在甲午仲夏 林培养记于伴月斋
善业泥造像(一)
尺寸: 34×68cm
详情: 跋1:佛宝赞无穷,功成无量劫中,巍丈六紫金容,觉道雪山峰,眉际玉毫光灿烂,照开六道昏蒙。龙华三会愿相逢,演说法真宗。(二反)
跋2:善业泥造像为精泥模压而成之小型浮雕佛像,始于北魏而盛于唐,以其自铭“大唐善业泥,压得真如妙色身”而得名。清道光十九年,刘燕庭访古长安而得数具,后为鲍昌熙摹入金石屑,此为善业泥著录之始。近有黄伯川集拓《尊古斋陶佛留真》收善业泥数十品。
善业泥造像(二)
尺寸: 34×68cm
详情: 跋1:法宝实难量,如来金口宣扬,龙宫海藏散天香,觉者诵琅涵,玉轴霞条金写字,似排秋雁成行,昔因三藏取来唐,万法为敷扬。
跋2:造泥制底及拓模像,或印绢纸,随处供养。或积为聚,以砖裹之,即成佛塔;或置空野,任其销散,西方法俗莫不以此为业。此句见唐义净《南海寄归内法传》。制底即 佛塔,拓模泥像即善业泥。又《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载:归东印度,到三摩明吒国,……每于日日造拓模泥像十万躯。培养记。
善业泥造像(三)
尺寸: 34×68cm
详情: 跋1:僧宝不思议,身披三事云衣,浮杯渡海刹那时,赴感应群机,堪作人天功德主,坚持戒行无为,我今稽首愿遥知,振锡杖提携。
跋2:善业泥造像为僧人灰身和泥模压而成之小型浮雕佛像,始于北魏而盛于唐。其形制虽小,而圣像庄严,令人不敢亵视,口念佛号,耳际仿佛梵音环绕,心气自然平和,离烦恼障而生清净心。佛历二五五八年九月,伴月斋林培养记。
善业泥造像(四)
尺寸: 34×68cm
详情: 跋1:三宝广无边,僧伽万德功圆。六年苦行证金仙,说法利人天。放光现瑞周沙界,天龙八部同瞻仰。千贤万圣会祇园,结集永流传。
跋2:《陶佛留真》有吴愙斋跋语云:唐善业泥像,出长安城南燕塔下,寺僧耕地,往往得之。刘燕庭方伯游雁塔时,拾得完像十余种,为前人所未见。余视学关中,亦得完像二,残像八,此其一也。塔下有诸河南圣教序碑,疑此像为唐太宗所造。佛历二五五八年九月,林培养书。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