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订阅号

收藏热线
0595-28252888
13489850000
 
 

桑莲居|陈敬聪:泉州古民居·永春县卷(上)

发布日期:2016-07-26      来源:《泉州古民居》      作者:陈敬聪       浏览次数:4758
核心提示:关键词:郭氏家庙(岑兜祠堂)、树南山庄、生本堂、巽来庄土楼、嘉德祠(辜氏家庙)、李开芳李开藻故居

永春县目录

 

郭氏家庙(岑兜祠堂)|树南山庄|生本堂|巽来庄土楼|嘉德祠(辜氏家庙)|李开芳李开藻故居|倚云楼|侯龙书院|龙潜堂|留从效故居(修爵堂)|德兴堂(沈家大院)|福兴堂   

 

 

 郭氏家庙(岑兜祠堂)
No.01

 

BII_5994 缩图

郭氏家庙(岑兜祠堂)

 

  郭氏家庙(岑兜祠堂)位于永春县横口乡福中村。郭氏家庙也就是郭氏宗祠,是元代武宗时这里郭氏的祖先“四二公”开始兴建的,离现在已有697年了。中间历经多次修建,到清代基本完整,规模庞大,气势雄伟,总建筑面积有4000多平方米。宗祠左右两边各有一口清泉汩汩的水井,井水冬暖夏凉,名曰“日月池”。郭氏家庙是座难得闽南古大厝,为两落、双层、两档、皇宫式的木构建筑,一人才抱得过的柱子和梁木有上百根,建筑物中的斗拱、窗棂、木瓜和扛梁等木雕可以说是民间艺术精品的荟萃。

 

拼3 缩图

BII_5979 缩图

 

  郭氏家庙的一大特色是有三梁四厅,前后有4个大厅,除了后厅都有大梁。二楼的正厅屋架为“四梁扛井”结构,地板是由22块8米多长宽50厘米左右的大木板组成,其气势真是难得一见,正面由一扇扇巨大的柳条窗组成。正厅窗外则是一楼大厅的屋顶,上下大厅位置不一,又是一大奇观。正厅墙壁上悬挂着三块清代名人的牌匾,文字全为阳刻楷体,遒劲有力。时间最早的一块是清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太子少保兵部尚书喀而吉等为当地“顶带乡饮大宾”郭宗琰立的“德懋风高”匾额。还有两块分别为“汾阳头望”和“选魁”匾额。据说,郭氏宗祠原来有7块牌匾,因种种原因被毁坏了4块。分别是“义烈”、“州司马”、“进士”和“岁贡”等匾额。

 

BII_5984 缩图
BII_5990 缩图BII_5991 缩图

 

  郭氏家庙,曾是朱德元帅当年带领红四军进驻福中村期间休整过的地方,朱德曾经在此召开过二次群众大会,向当地人民群众宣传革命道理。

 

拼2 缩图

左为朱德立像

 

 

树南山庄
No.02

 

  树南山庄坐落在永春县五里街镇埔头村口,山庄坐北朝南,楼为两层,面积达800多平方米,是永春著名的中西合璧的红砖洋楼,有明显的英国建筑风格。山庄围墙内,花木成阴,果树成林,鸟语花香。这是旅居马来西亚的华侨林光挺兴建的私宅。

 

BII_5853 缩图

树南山庄是旅居马来西亚的华侨林光挺兴建的私宅。

 

  树南山庄的正面大门,前有楼台突出,立柱是红砖砌成的,与楼房构成品字形,下面是风雨廊,二楼是赏景台。整个建筑呈左右对称,结构很严谨,类似农村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四房看厅”的结构,但是规模大得多。中间是大厅。左边前面两间房,后面两间房,前后对称;右边靠厅口处安放木质楼梯,左右两门通户外,以利通风采光。二楼赏景台的左右两旁安放靠背椅,中间放置茶几,可以品茶聊天,也可以赏月听南音。二楼铺设杉木楼板,联系着左右各四间房间及左右阳台,可以赏景或晾晒衣服。从外面看,楼上楼下的房体都是用红砖砌成的,窗户和楼面装饰都是英国式的,最为引人注目的是“树南山庄”几个字左书,竖写“民国26年”,行楷字体清秀,金光闪闪,竖署“蒋光鼐书”,盖有两方红色私章。

 

BII_5856 缩图

蒋光鼐书”树南山庄“

 

 

生本堂
No.03

  在永春县五里街镇埔头村有一座百年古厝——“生本堂”,建成于清光绪二年,被誉为“桃谷恩荣第一家”。

 

BII_5840 缩图


 

  生本堂占地约10亩,建筑面积约1600平方米,坐东南向西北,四周山环水绕,地理位置俗称“狮子戏水”。大门内凹式,三级台阶,高门槛,两厢对称的游廊式平面布置,高低错落有致。庭院中原有两根旗杆,分别是林克彰、林国瑞中进士后所竖,今杆身已毁,但圆桶形的石基座仍存。

 

BII_5847 缩图
BII_5849 缩图

  生本堂的地基以夯土石基为主,主体以大木构造。木结构构造分为柱、梁、川、枋、斗拱、桁条、椽子、板等,所有构件皆作大漆保护,饰以彩绘、贴金、描金,屋面为上青瓦下红砖平瓦双层,设祥兽飞檐,檐口设滴水瓦,所有庭院为青石墁地板铺设。

 

BII_5842 缩图

砖雕 缩图

精美的木雕与砖雕

 

  生本堂具备典型的、完整的闽南古建筑的特征,细部构造也堪称精雕细琢:栩栩如生的彩色绘画、素画,古色古香的木、石、砖雕。尤其是大门两侧边堵,各有一幅砖雕图,右侧为麒麟、凤鸟、瑞树,左侧则雕有一匹“龙马”,龙首马身。“龙马”图出自中国远古伏羲时龙马负图出于河的神话传说,汉代画像石多有之,但在闽南古建筑中则甚为罕见。大门内侧墙绘有两幅彩色壁画,分别绘有“叔侄进士”立旗杆和拜帅印的情景,再现了当时的人物活动和时代风貌,殊为珍贵。生本堂用工之深、用材之细,令人叹为观止,为现代观赏、研究清代古厝提供了一个难得的范本。

 

BII_5844 缩图

 

 

巽来庄土楼
No.04

 

  巽来庄土楼,又名山美土楼、永春土楼,地处永春县五里街的仰贤村,为清朝盐官林悠凤于清乾隆丁酉年(1777年)所建,占地3100平方米,共有96间房间。

 BII_5870 缩图

 

  巽来庄坐北朝南,一共有东、西、南三个楼门。南门为正门,在石匾额上刻“巽来庄”三个大字,在东门和西门上分别有“挹翠”、“迎春”二块石匾额。土楼的外围为二层楼建筑,通高9.5米。第一层为花岗岩卵石砌成,厚2.5米;第二层为黏土夯筑而成,厚0.8米。边墙各开有13个窗户,并置有枪眼。二层楼内为木构架,木板隔墙,平铺楼板。设置有回廊,可通往楼内各个房间、各个角落。整座楼的平面呈现出繁体的“囬(回)”字形。

 

拼图 缩图

 

  土楼内是闽南典型的居民建筑,和古大厝相似。往里望,自南向北依次为红砖隔墙、石铺天井、大厅和后院;两边有东西厢房,另外还有古井和马厩、厕池等古老设施。迎面的一堵红砖隔墙犹如屏风;而东西两边,分别又有一堵和红砖墙相垂直的墙。说其墙,又显得简单粗糙了点,因为它是镂空的,有非常漂亮的图案,叫“六雀墙”,如今已是闽南不可多得的古迹。

 

 

嘉德祠(辜氏家庙)
No.05

 

  嘉德祠,俗称辜氏家庙,位于永春县五里街镇街尾后庙,占地五亩。这是清朝方七娘创立永春白鹤拳的地方,更是台湾前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祖籍地的大宗祠。

 

BII_5872 缩图

 

  这座有着600多年历史的二进歇山式皇宫起的著名古大厝,中厅神龛祀历代辜氏祖先,左右大房作为值班之用,左右六扇为储藏室,珍藏着公元1912年编印的《桃源儒林辜氏族谱》全套13本。后厅有角间,下借房没有隔开使用,与前厅连在一起,显得空间更大。经过修缮,辜振甫亲笔题写的“嘉德祠”金匾及“进士”、“司马大将军”等匾额更焕发出灿烂的光辉,名扬海内外了。

 

BII_5877 缩图

辜振甫亲笔题写的“嘉德祠”金匾

 

BII_5878 缩图

“海西族光,辉煌两岸”纪念匾额

 

  嘉德祠是辜氏众所思念的重要祠宇。永春儒学训导辜有声在乾隆丙戌年(1766年)历访闽、赣、台,详加考证,在谱序中指出:辜氏都是一脉所传,有南昌之庙,有白礁之庙,唯永春之庙称为“嘉德祠”,崇祀辜正等历代先祖,并遵祖父辜光保为儒林始祖;其孙辜永资则建“祖兴祠”,下传至清乾隆间,永春进士郑成中称赞“辜氏,吾永巨族也”,从永春分迁福建、浙江、台湾及新加坡、马来亚的很多。

 

BII_5874 缩图

“嘉德祠”,崇祀辜正等历代先祖

 

  嘉德祠是方七娘创立永春白鹤拳的地方。明末,浙江省丽水县遗民方种公避乱,迁入福建福宁府北门外居住。其女方七娘不满婚事,与云游到那里的永春青年曾四相爱,在清康熙年间双双回来,居住永春县“西门外后庙辜厝”,设馆授徒,传教诸姓二十八英俊,其中辜氏就有辜喜、辜魁、辜班、辜助等四人。可知辜氏习白鹤拳者比比皆是,他们在太平天国时期,参加永春林俊、陈湖农民起义,同样显示出白鹤拳的威力。

 

BII_5876 缩图
BII_5875 缩图
为辜氏史源概序碑志

 

 

李开芳李开藻故居
No.06

 

BII_5896 缩图

 

  李开芳、李开藻故居,坐落在永春县东平镇太山村溪口。

 

  李开芳(公元1544-1622年),号还素,人称“鹏池先生”,福建永春人。明万历十一年(公元1583年)进士,授户部主事,累迁两广藩臬、南京太仆寺卿,进阶大中大夫,勋资治少尹,正二品。李开藻(公元1564-1619年),李开芳的二弟,字启铨,别字步玄、见素,也亦称“鹏岳先生”。明万历十一年(公元1583年)进士,历官山西、四川、山东、江西学宪,迁至南京太常寺卿。

 

BII_5906 缩图
BII_5908 缩图
BII_5895 缩图

 

  李开芳、李开藻故居坐北朝南,建于明朝末期,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占地面积700多平方米,三进七开间二天井双护厝,砖墙瓦盖,飞龙翘脊,中大厅顶高。大厅上悬有“两广布政”、“四省文宗”、“进士”、“一庭孝友”等匾额。厅中还竖有明朝礼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书画家张瑞图书丹的《永春李二有道先生合祠功德碑》,高度评价李开芳、李开藻兄弟生平事迹。在中大厅的后面,有一个神龛,应是置放神像的所在。从后厅可以出后门。后门的花岗岩石门框高2.5米,平时是不开的。出后门,有一个弧形的“秀土”保护着这座规模宏大的大厝,“秀土”长度约32米,高度约3米。现在,厝旁开出一条小道,“秀土”受到了部分损坏。

 

匾额_副本 缩图

 

  大凡每座厝只有1个厝名,而这座故居却有4个厝名,兄弟虽是同榜进士,但为官处世方式并不大相同。其一名“聚绿堂”,意为眺望四方,聚青山绿水于眼前;其二名“于埜堂”(埜与野同),李开藻自云“吾不家于官”,表示主人对闲居生活的惬意;其三名“性余堂”,他们兄弟俩好诗文以抒性,各有诗文数十卷行世,李开藻即名其诗集为《性余堂集》;其四名“聿修堂”,聿就是拿起笔,“修”乃有著作研学,即做学问、写文章的所在。因此这四个堂号是在不同时期、从不同角度体现他们的人生哲学、性格爱好和理想追求。

 

 

▎文/图来源于陈敬聪编著《泉州古民居》

▎陈敬聪 1950年9月生,福建泉州人。第九届、十届泉州市政协副主席、泉州泉商发展促进会常务副会长、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英国皇家摄影协会会员、中国民俗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华文化促进会市长书画艺术中心理事、泉州市摄影家协会顾问。出版大型摄影画册《蟳埔女》、《激情农运》、《见证泉州》、《泉州老街巷》等。

 

 

泉州古民居回顾


陈敬聪:泉州古民居·鲤城区卷(上)

陈敬聪:泉州古民居·鲤城区卷(中)

陈敬聪:泉州古民居·鲤城区卷(下)

陈敬聪:泉州古民居·丰泽区卷

陈敬聪:泉州古民居·洛江区卷

陈敬聪:泉州古民居·泉港区卷(上)

陈敬聪:泉州古民居·泉港区卷(下)

陈敬聪:泉州古民居·台商投资区卷

陈敬聪:泉州古民居·晋江市卷(上)

陈敬聪:泉州古民居·晋江市卷(下)

陈敬聪:泉州古民居·石狮市卷

陈敬聪:泉州古民居·南安市卷(上)
陈敬聪:泉州古民居·南安市卷(中)
陈敬聪:泉州古民居·南安市卷(下)
桑莲居|陈敬聪:泉州古民居·惠安县卷
 

 

▶桑莲居微信号:13489850000